2020年4月18日,在简书上郑重注册了账号,并把自己前一晚呕心沥血的文章在早上7点41分投放到上面。从那一刻起,就开始了焦急的等待,倒不是指望一下子成为爆款,毕竟那只是一篇立Flag的文章,有点矫情,没有什么爆点,只希望和自己有同样心态的人能够看到,得到指点,相互扶持、相互进步。然而,十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一个上午过去了,一天过去了,阅读量仍为零。其间一遍遍刷手机,一遍遍看系统,怀疑自己是不是没发出去?是不是还没有完成审核,未能和读者见面?是不是发到了私密文章栏中?
这一天在等待中匆匆而逝,不得不承认第一篇文章是“铩羽而归”了。可能早前看了太多前辈在简书上迅速获取写作成功的案例,对今天这种“惨败”的结局有些不甘心、有些尴尬、有些受挫。由于用了数十年来做心理准备,面对这一结果,还不至于一蹶不振。而且,我知道现在是关键时期,如果此时就否定了自己,停止了写作,以后数十年我还是会被“想要写作”与“不去行动”的矛盾折磨。此外,相信有父亲文学基因传承的“加持”和多位报社朋友的肯定,自己的写作能力不会太差,只是还没有找对路,只是还没有静下心来行动。
为了改变现在的窘境,我在网上搜索了在简书上增加阅读量的方式,有人说充值成为会员几率会大些,有人说多多评论其他写手的文章,被互评的机会多些。还有人说,相对简书,知乎的逼格要高些,有些人转战知乎取得了成功。对于这些信息,我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了思考:
首先,坚持在简书上创作,不会离开。初遇简书大约是在2016年,当时也是被写作的想法驱动,报了一个比较牛逼的公众号办的写作培训班,但是,我好像连两节课都没有上满,老师布置的作业也没有做过,看着同学们每天更新打卡,有些佩服,但绝没有看齐的意识,因为写作与我而言纯粹是兴趣,不愿意把自己逼的太紧。所以,我是这个培训班里的逃兵,至今想来那次培训没有对我的写作产生任何影响,最大的收获就是在同学们的交流中认识简书,常常徜徉其间浏览大家的文章,很多和自己同期坚持下来的同学,现在已经有了不俗的成绩,而自己总有以这样或那样的借口,选择了做“行动的矮子”。这一次,我终于决定开始我的写作生涯,简书自然是我梦想的起点。我相信在这里,我可以尽情打磨自己,找到伯乐,用写作改变命运。
第二,选择“日更挑战”,积跬步、汇细流。以前的我是不屑这么做的,除了不想逼得自己太紧,还觉得灵感总是突如其来的,搜肠刮肚写不出什么旷世巨著。看过李佳琦、李子柒成功的例子,让我深深认识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相对于天赋,努力更容易创造奇迹。所以,不问前程,一脚一脚走下去就是了。
考虑到自己的实际,上有老、下有小。虽是日更,却也不能保证每天都能有时间写东西,打算给自己建个储备库,保持有一两篇文章的富余,以备不时之需,确保日更不断档。当然选择了日更,一定程度会影响写作质量,诚如现在这般逐字逐句反复咀嚼,是没法做到的。但是日更对我练习一气呵成的写作习惯应该也是有帮助的,加油!
第三,迎合读者趣味,适度调整写作风格。一直有记日记的习惯,所以写出来的东西总带着内心独白的影子,更适合于孤芳自赏。但当下,读者被快节奏的生活所驱,虽有猎奇之心,却过于浮躁而且选择众多,如果几行字抓不住“眼球”,那就已经失去了阅读下去的兴致,而转向其他页面链接。因此,文章必须第一时间勾住读者。
题目就是“眼睛”,必须认真思考、加以打磨。我是很讨厌标题党的,特别是言之无物、离题万里的,但不得不说,作为早期的写作小白尚无粉丝“护体”,为了增加点击量,对题目进行适度“修饰”,让读者愿意打开一看,“开卷有益”,只要打开了才可能被你的内里吸引驻足。例如这篇文章的题目本来计划用《投稿第一天,任君采撷是怎样一种体验?》,符合我咬文嚼字的小资情调,但是最终还是决定用《简书发文第一天,我开始思考如何提高阅读量》,有点实用主义的味道,不是我习惯的表达方式,但是或许像我一样在简书上发文章的小白愿意驻足看一看。当然,如果他们真能从我的分享里获得一些启示,也是这篇文章的造化了。
语言是“嘴巴”,太过唠叨啰嗦,没有人会喜欢。吃惯了速食快餐的读者更喜欢直接爽利、直击内心的语言。没有人愿意从你浩瀚的文字垃圾中筛选出名言警句。其实,这篇文章的前缀部分有点长的,但是还是决定任性一把,因为真的很想和读者分享今天等待的心情,也想给和我一样的新手一个心理预期:纵然有很多人从简书一下子收获成功,但也有不少人像我这样需要经历在焦灼中等君“采撷”的过程。但是,相信只要我们一步一脚的走下去,总会创造属于我们的奇迹。
嗨,江米萝在这里,尊重每个人发声的权利,用力记录自己的精彩,不亵渎文字、不出卖灵魂,只愿与你青梅煮酒、闲话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