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历史走到公元元年的时候,世界正在酝酿着巨变。一个叫做耶稣的小男孩,出生在了以色列的伯利恒。日后他所创立的宗教,将会改变全世界。罗马这个时候已经迈入了帝国时代,正由它的首任皇帝,也就是英明神武的屋大维所统治着。
在此前的数百年时间里,罗马人南征北战,东征西讨,建立了领土极为广阔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自己的内湖,威震四方。
在此前的数十年时间里,英明神武的凯撒大帝,已经将高卢征服。正是凭借着征服高卢的丰功伟绩,凯撒得以建立自己的独裁统治。
数百年来,罗马人的扩张是无休无止的,罗马的边界是不断向外延伸的。每一个罗马人,都渴望在扩张中建立功业。每一个罗马人,血液里都流淌着扩张的基因。那么一个问题就被提了出来:罗马帝国的边界到底有没有止境?罗马帝国的扩张到底何时才是尽头?
高卢已经匍匐在罗马人的脚下,下一个是谁呢?这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北方,那里仍然有一片广袤的土地未被征服,罗马人把这片土地叫做日耳曼尼亚。
彼时的日耳曼尼亚,生活着大量彼此互不隶属的部落。他们生活在一眼望不到头的黑压压的森林中,森林中长满了参天的橡树和山毛榉,阴森森十分恐怖。如果不小心迷失在这样的森林里,那就只能等待命运的裁决。
这些日耳曼部落,尚未经受文明的洗礼,仍然过着十分原始的生活。不过他们当中,已经有不少人开始和罗马人有了一些接触。考古证明,这里已经开始流行罗马的货币。他们当中的有些部落,已经和罗马发生某种政治联系,既有对抗,也有合作。罗马人也知道,对待这些野蛮人,需要恩威并施。既要给他们看得见的利益,比如贸易,也要实施军事上的打击。
凯撒已经通过征服高卢确立了自己的地位,新一代的有抱负的政治家,也想复制凯撒的成功。被派到日耳曼一线的,是个叫做提比略的将领。
此时的提比略,是屋大维的养子,也是罗马帝国的皇储。虽然贵为皇储,但是提比略深知,在崇拜军功的罗马帝国,如果没有军功在身,皇储之位也未必稳固。所以,日耳曼尼亚,就成了提比略建功立业的好去处。
提比略在日耳曼尼亚取得了成功。一系列的军事胜利,使不少的日耳曼部落俯首称臣,也巩固了提比略的皇储之位。
太平的时代似乎已经到来,整个罗马帝国都处在一片祥和之中。皇帝屋大维自信满满,心想着自己必将名留青史。刚刚征服的日耳曼尼亚,那是一帮野蛮人居住的地方。派提比略去镇守,那是大材小用了。换个将领吧。接替提比略前往日耳曼尼亚镇守的将领,叫做瓦卢斯。
这个瓦卢斯,是个色厉内荏的家伙,没有什么真本事。他仗着有屋大维的撑腰,为所欲为,刚愎自用。瓦卢斯把日耳曼人看做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但是瓦卢斯遇见的对手,虽然十分年轻,却是个少年老成的家伙,叫做阿米尼乌斯。这个阿米尼乌斯,是一个日耳曼部落首领的儿子。他的父亲曾经在罗马做人质,而他本人则是出生在罗马,在罗马长大。阿米尼乌斯在罗马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深刻了解罗马军队的优缺点。这一点对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很有帮助。
这么一个年轻人,虽然生在罗马,长在罗马。但是作为一个番邦的质子,罗马人是不可能对其有什么好脸色的。这个年轻人在罗马受过多少歧视,受过多少侮辱,受过多少嘲笑,已经没有人可以知道。但是一个念头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潜滋暗长,那就是带领自己所属的部落,打败罗马。
阿米尼乌斯将自己的想法隐藏得很深。对外,他宣称自己忠于罗马,是罗马的好公民,因此获得了瓦卢斯的信任。但是暗中却不断联络各日耳曼部落,希望他们为自己的计划助一臂之力。一切都在紧锣密鼓当中进行,需要的仅仅是最合适的时机。
这个时机很快就来临了。
公元9年9月,瓦卢斯率领罗马大军巡视日耳曼尼亚。这是一场例行的巡视,为的是威震各日耳曼部落。阿米尼乌斯觉得机会已经到来,是时候跟罗马来一场决战了。
罗马的军队,是以军团为单位,善于列阵对敌,强调纪律严明,缺点是灵活性不足。阿米尼乌斯深知,要打败罗马军队,必须抓住其弱点。日耳曼尼亚地区森林广袤,地形复杂,特别不利于罗马军团摆开阵势。阿米尼乌斯选择了一个叫做条顿堡森林的地方,在这个地方慢慢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对于危险毫无所知的瓦努斯,大摇大摆地进入了阿米尼乌斯所设立的伏击圈。结果,几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罗马遭受了它在极盛时期的一次惨重的失败。
失败的消息传回罗马的宫廷,屋大维皇帝痛心疾首地咆哮道:“瓦卢斯,还我军团,还我军团!”
罗马人当然不会甘心于这样一场耻辱性的失败,他们要卷土重来。提比略的侄子,著名将领日尔曼尼库斯被派往战场。这个人的名字看着就像是为日耳曼尼亚而生的。他到日耳曼尼亚后,发动了一系列凌厉的攻势,取得了不少军事上的成就。但是,为了这些胜利,也付出了非常大的代价。
罗马的皇帝终于开始反思对日耳曼尼亚的征服政策。这样的征服政策,耗费巨烦,却收获甚少,真的有必要吗?条顿堡森林之战已经表明,日耳曼人绝不会轻易屈服。屋大维终于决定停止扩张,把帝国的力量收缩至莱茵河一线。自此,格局抵定,莱茵河成了罗马和日耳曼双方博弈的平衡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