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一片叶子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出了个新产品,大伙一拥而上,通常可以省去我们很多麻烦事。人多了以后,观察他们整体的行为状况,便可大致知道产品的实际效果。
在网上买东西的时候,总要先浏览下评论,无非是为了在还没有下单之前,了解下具体情况。评论人数少的时候,有点将信将疑;评论人数多的时候呢,基本就很确定了。人少,造假的成本低,当然不敢贸然下决定。人多了之后,虽然也会有一些问题,但至少具体情况可以知道的相对准确得多。
我们惯于使用这样的套路——上学时,看那些优秀的的同学是怎么学习的;工作后,看那些出色的同行是怎么工作的。这当然能让我们走得更好,可有时也会成为枷锁,束缚住我们。每当要学习什么东西时,总要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真正让你焦虑的,是别人比你强
看到别人读书很快,自己没有跟上,就很焦虑。一个月少看一本,一年就是十二本,天呐,十二本!不行,我要加快速度,不能这么慢。
终于可以舒口气了,因为速度妥妥地赶上了,还有点超速,很开心。回顾的时候,淡定不起来了,同样一本书,学会的知识比例好像不及之前,怎么办?
在电视上看到跑道上的运动员,风驰电掣般地冲过终点,看了下用时,再比对下自己,差了十万八千里,可依旧乐呵呵,一点焦虑都没有,人家是专业的运动员么。自己来到跑道上,见着谁超过自己,恨不得一下子把全身的力气都使出来,瞬间超越才好。
电视中的运动员,离自己很遥远。边上的人呢,近在咫尺,看得见,摸得着。身边的人比自己强,真不那么容易接受,一不小心就造成心理一万点伤害。
加倍努力,拼命训练,为了能在赛道上跑得更快,速度决定一切。
找到自己的节奏,便是最快的方法
现实并不那么美好,原以为只要再多花点时间、多付出一点就可以,然而常常事与愿违,在自己前面的那个家伙,身影始终在你眼前远远地晃来晃去,甚至丝毫看不到接近的迹象。
开始,你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现在,你是为了超越眼前的家伙。
给自己留点时间,慢下来,想一想:快慢真的是最重要的吗?总有些人生来就比你有天分,更擅长跑步,你幸幸苦苦训练三五年才有的成绩,很可能,他一年就达到了。还有些人起步比你早,努力程度也不比你差,追上谈何容易。面对这些人怎么办呢,难道自己决心要一直浸泡在永远没有尽头的追逐游戏里?
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的速度强制性要求自己?人生中有那么多件事、那么多条路,怎么会只由哪一条道来决定你呢。多换几个角度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精彩。
这个不确定的世界,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
你永远不知道谁是刘邦,谁又是项羽。一直跑在你前面的,指不定因为什么就突然离开赛道;一直跟在你身后的,也可能在某刻一下子窜到了前面。早年看好的人,走着走着就没了踪影。一些开始陌生的人不断走进你,熟络起来,竟成了联系最频繁的朋友。
对别人来说好的,不一定对自己也适用。记忆力很强与不强的人,用同样的方法看书,总会有点奇怪。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强走在别人的赛道,并不一定就证明你更强,也有可能是傻。
走哪条路,难道要抽签决定
有些技能升一级就厉害很多,有些技能要升到一定级数,才会变得厉害很多。开始之前,提前区分好,不同的技能采取不同的策略:
资源策略,从已有的能力、资源出发,先做好手边的事情。好处是效率高,收益快,压力小,比较适合新入门者。坏处是可能你完全不喜欢在做的事,得到的反馈也不喜欢。
愿景策略,从自己的需求出发,反推满足条件——要达到这个目标,该有哪些能力、资源。好处是得到的总是你想要的,动力满格。坏处是短期效果不明显,耗时很长。
人生是自己的,成败得失,都是自己体会。那为什么不找到自己的节奏,自己去选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