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霖大叔
卷首语
所有的文字都发乎于心、言之在理。
所有的书写都温暖你我、通向疗愈。
【心理】月刊转眼间迎来了第五期,不禁感叹时间过得飞快,这一年只剩下不到100天了。
你年前制定的计划完成了吗?
我明白,一场疫情的到来,我们被打得猝不及防,这导致我们所有的计划都被搅乱了,也缺少了很多机会。
但别灰心,在这还剩几十天的时间里,我们还是可以继续努力的。
毕竟开挂的人生,从来不是靠时间的堆积,而是一次次的专注练习。
“一万小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在某个领域投入了一万个小时的时间,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事实上,我们仔细研究这个“一万小时理论”的话,会发现这个理论的漏洞很大,甚至完全不合理。
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在某个理论投入一万小时就能够成为专家,我们需要的是“刻意练习”。
在某个领域专注、思考、检索、巩固就能够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只要足够投入方法用对,别人花1万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情,你只需要花5千小时就能完成了。
这一切恰恰证明了学习心理学的重要性。
所以,快跟着我们【心理】专题一起学习吧。每个月我们会筛选10—30篇优秀文章放进我们的【心理精选月刊】供大家学习和鉴赏。
“ 月明门 ”评审团:首席评审官木霖大叔,首席评审官江孝良,首席评审官鱼得水nice,首席评审官连洛洛。评审团们会非常专业的眼光并公平公正的投票评分,选出优秀文章。
此次月刊,从7、8、9月入选【心理】专题中筛选,我们从近200余篇文章中选出60篇作为评分筛选,最终决定入选这20篇文章作为本次7、8、9月月刊优秀文章。类型包括两性心理、育儿心理、社会心理、科普心理、个人成长、影视心理等。
20篇优秀文章:
开挂的人生从丢掉这三样东西开始
作者:rosesnail
散文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位中年人,在别人眼里,家庭幸福,事业顺遂。
谁知道他成天焦虑恍惚,孤独迷茫,以至于不得不去看医生。
医生见了他笑而不答,开了一个处方,把四剂药放在四个袋子里,让他遵照处方按时服药。
第二天九点,这个中年男子来到海边,打开第一个药袋子,准备服药,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谛听。
他慢慢地坐下来,哗啦啦的浪花,兴奋的海鸟,呼呼的海风,他还听到了自己的微微喘息和心脏的跳动。
他从来没有这么认真地聆听过自然和自己,好奇妙的声音,顿感身心洁净,清爽。
十二点,他又打开一个药袋子,纸条上写着:回忆。
他的记忆一下子闪回到过去,父母之爱,同学之谊,恋人之情,儿女之欢,融融一片,尽在心间,生命的热情重新燃起。
十五点,他又打开一个袋子,纸条上写着:检讨动机。
他想起创业初心,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更多的人。谁知事业刚有了起色,便拼命挣钱,忘记了初心,忘了情义。
十七点,他又打开一个袋子,纸条上写着: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他随手写下这几个字,一片海浪过来,沙滩又归于一片平整,他忽然觉的浑身轻松起来。
这个中年男子每天忙得如同陀螺,被名利蒙双眼,焦虑到了生病的地步。
巴尔扎克说:“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
他终于明白了医生的良苦用心,原来学着丢掉一些东西,人生才会清明自在。
成年人的绝交,为何都是静悄悄的?生命中,有些人注定成为过客
作者:骄阳似火007
前几天,是我这位朋友的生日,但我没有为他送上祝福。
原因是,我已经忘记他的生日了。
准确地来说,是在他生日那天没有想起他的存在。
如果不是因为想到这个选题时,我点开了他的朋友圈,看到他过生日的动态,我也不会想起这件事。
他是我的初中同学,也是我曾经最好的朋友。
我们做过同桌,睡过同一张床,一起逃过学上过网吧,在无人的校道上一起大声地唱《浮夸》,甚至,我们还喜欢过同一个女生。
后来我每次想起他,都会感慨,岁月确实是一把杀猪刀,它不止改变容颜,还会抹掉感情。
中学毕业,各散一方。最初,我们相互许诺,每年要见一次面,要多打电话多聊天。
可到后来,我们已经忘记了承诺,也忘记了彼此。
偶尔还会看到他的朋友圈,从此也成为了点赞之交。
直到有一次,看到他在一件事情上,发表了让我完全无法接受的言论。我才发觉,我们已经成为了两个世界的人。
那一天,我屏蔽了他的朋友圈,我不想看他,他不能看我。
旧知己,终究成了陌路人。
《我们的歌》周深:如何解决“内向性格”的困扰,收获自信人生?
作者:夏娃蓝
荣格,瑞士著名心理学大师,1913年,他首次提出内向和外向两种(心理)类型,并对两者进内外向,是气质中指向性的一种。
一般说来,人的言语、思维和情感,常指向于内者,为内向。
相应的,常指向于外者,为外向另外,荣格还指出,人们并非是百分百纯内向或纯外向的,每个人本性中都兼有两个方面,当方面占优势时(即处于意识中),另ー种则处于劣势(即处于无意识中),所以就产生了内向倾向和外向倾向。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内向者的动力之源是自己,而外向者需要从社交中获取能量。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对于"内外向性格"需要建立起3个最基本、客观的认知每个人都是混合体,有内向的一面,也有外向的一面,两者只是一种倾向性,无非是哪个倾向出现的频度更高而已。
内外向只是性格维度,不存在优劣之分。无论一个人是外向亦或内向,都存在优缺点。内外向性格都可以获得成功,关键在于你怎么利用和开发你的特质简言之,在面对性格这件事上,我们必须摒弃非黑即白的固定型思维,选择用灵活、充满弹性的态度去看待。
例如,我们可能六分内向,四分外向,或者七分内向,三分外向。只要不是整个人陷入完全自闭的心理状态,多大的混合比例,并不是太要紧,它也不该成为你的心理负
被校园欺凌3年,患上抑郁症:毁掉一个普通人到底有多简单?
作者:木霖大叔
有人说:被校园欺凌是种什么体验?
我想就是被恐惧支配,留下一生难以抹去的阴影吧。
昨天有读者向我求救,说:
“怎么办,我爸妈要让我重新上学。
我不敢去,我很害怕,我该怎么办?
三年前我经历了校园欺凌被迫退学,一直在家休养。
我想死掉,真的觉得活着没有希望了。”
我非常心疼她,因为一个被欺凌到不敢去学校的人,
经历过的事情一定是我们难以猜测的。
黄执中曾经说过:
“如果你一朝被蛇咬,十年小心蛇,这个是正常的。
如果一朝被蛇咬,你看到草绳都会恐惧,那是不正常的。”
那些被校园欺凌过的人何尝不是呢?
如果他被一个人欺负,会怕这个欺负他的人是正常的。
但如果这个人只看到学校就害怕有人会欺负他,这是不正常的。
被校园欺凌过的人,
很难再相信学校里不会再有人欺负他, 所以就不敢再去了。
校园欺凌不是一件说声对不起,就能过去的事情。
它是一件简单的大事,一巴掌就能毁掉一个人的大事。
《最好的时光是现在》:给30+的我们:成长与突破,从来都与年龄无关。
作者:糖半包
当90后,00后开始进入职场,社会的认知开始聚焦在年轻、活力与创造力上。社会上对于中年人的“恶意”越来越多,给他们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如:衰老,记忆力下降,体态臃肿,不再有活力和创造力,体能下降,思维固化,无法理解新事物等等。
在职场上被边缘化更是在前段时间顶上热搜,30+,40+意味着自己将会被职场淘汰,不再有合适的工作。
这些无疑带给了中年人们更多的压力和焦虑,让他们在进入中年后无法走出固封的状态认识自我,有的人更加会一蹶不振从此走向抑郁的边缘,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那么,这些标签和认知是真的么?
罗比博士提出:“中年危机其实是一个虚假的概念。”
因为在人生中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机。危机是人生的一部分,也是成长和变化的一部分,我们都无法避免。所以“危机”这笔账不应该被算在年龄上。
我们最应该树立的认知是:我们的成长和改变是会伴随一生的,和年龄并无直接关系。
所以,只要做出改变,在任何的年龄段都不会太迟。在探索自我中变得更加自信,能够充分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曾经所有的标签都会因此而被粉碎,因为对你来说,那已经不是真实的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有实力的人,不一定会赢!
作者:奇奇漫悦读
《乘风破浪的姐姐》太好看了,30多个名女人聚在一起,活脱脱的一个精彩小社会。
每个姐姐都有不同的人设——背有靠山的黄圣依,倚老卖老的伊能静,天生女神范儿的万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蓝盈盈……
我们很容易在姐姐们身上代入自己和身边人的角色。
如果不看评委打分(评委的水平已经饱受质疑),也不看观众投票排名(毕竟投票主要还是看演员的名气大小和人气),只论实力的话,有两人绝对是业务能力拔尖的。
那就是--李斯丹妮和张含韵。
这两人外形好,能唱能跳,能rap,舞台表现力满分,而且各有风格——李斯丹妮是酷帅风,张含韵是柔美风。
精神层次越高的人,活得越是简单
作者:华德文化传播雨寒
做最少的选择,才会有最好的选择。
在信息洪流中,每天会收到百千条软件推送新闻、平台软件随时推送的折扣红包、网课学习各式花样课程的广告……
我们生活得无比焦虑,生怕一个转身就被时代抛弃,却很少思考哪些信息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真正智慧的人,会时刻保持清醒,只选择自己最需要的选项。
有的人主动屏蔽了泛滥的信息,专注做自己的事情;
有的人坚持极简生活,在朴素的生活中书写诗意;
还有的人选择离群索居,思考体悟生命的真谛。
最好的选择,不是我得到了全部,找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成为全部。
比选择更重要的是,有一颗负责到底的心。
做出选择并不难,难的是能否负责到底。
开一百次头,每次都无疾而终,不如选择一处,深耕下去。
维克多·费兰克说过: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
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有时人与人之间拉开差距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过人的能力,而是他有一颗负责到底的心。
火箭少女yamy被老板长期霸凌,老板娘凤凰传奇主唱玲花一语不发
作者:心理咨询师许烨
“你得先让我高兴了,再提需求。”有这样的老板,建议你不要忍,直接走。因为比起“生活”,“生存”更重要。
前火箭少女101队长Yamy发文控诉公司老板羞辱自己,而且还在员工大会号召其他员工一起羞辱,并且Yamy同时提供了录音。从这个举证的行为来看,Yamy并不是第一次被骂,所以才做好了暗自录音的取证工作。
Yamy的老板是徐明朝,凤凰传奇主唱玲花的丈夫。现在他的头衔有:著名乐评人、词曲作家、百人文化CEO。
徐明朝和Yamy是老板与员工的关系。但是这位徐老板对Yamy却有着让人难以理解的举动:
1. 在女团成员面前,号召职员一起贬低Yamy。攻击点大多为:长相丑、衣品差。
2. 如果就是看某位员工不顺眼,想花式逼员工主动离职的话,张老板又会在Yamy低落时鼓励她:你一定行。
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中,员工的自信心备受打击,人际关系也会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老板的“多变”会导致员工的混乱。
总感觉处处不如人?和自己比就够了!
作者:雅梨
人最切忌拿自己和别人比较,因为人比人真的能气死人。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不就是盲目和诸葛亮比谋略,越比越显略逊一筹,最后活生生被气死吗?
喜欢拿自己跟别人比较,内心就会变得斤斤计较,就会开始怀疑自己,就会懊恼着急但是又无可奈何。
最近在工作当中,我也一度陷入与人比较,自寻烦恼的怪圈。
我现在工作的同事,很多都是95,96的,他们会很多的新鲜词汇,大脑异常活跃,也很敢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我这个91年的老阿姨,因为之前频繁地换工作,所积累的经验不足以称道,才华就是半桶水晃啊晃,沟通上也不够圆滑,所以这直接导致和他们相比我没有任何优势。
和我同龄的91年的阿伶相比,我的沟通能力,处事态度和方法远没有她老道和成熟。接到一个项目时,她总是能迅速整理好框架,按照时间线有条不紊地去一一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她也能耐着性子去沟通去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主管面前她总能不卑不亢有条有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公共场合也不会怯场。
人际交往中隐秘的真相:你渴望它同时也被它操控
作者:玄月葵黄
小时候我们的行为来自于父母的评价:你做事怎么总是三心二意、你总是三分钟热度、你是个爱冲动的人……后来我们长大了,父母已经远离我们,但是那些看不见的声音却依然留在我们的大脑深处,时不时跳出来评判我们。工作中,我们努力赢得上司和领导的认可,因为一句话或者一个眼神而欢呼雀跃或者惴惴不安。
《赞扬和责备》一书中这样解释:自生命最初的几个月前我们就已经开始接收评判以及评判他人了,终其一生人人都在被评价以及不断地在评价别人。我们的评判所表达的是我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从儿时起就开始记录的,关于爱与接纳,信任与焦虑恐惧被拒绝的经历。来自他人的评判,无论多么扭曲或过分,都会塑造我们的人际关系网。
《赞扬与责备》这本书阐述了人从一出生直到成年内心评判的历史,对赞扬与责备的运作方式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讨论,列举了很多生活中不是很妥当的赞扬方式,最后作者就如何更负责任的评判他人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人际关系白金法则:先区分目标,再满足需要
作者:王明鹏山东
什么是有效?有效就是实现目标。
在我而言,顺利完成讲课任务是目标,事实上我也真的完成了这个目标,这自然是有效,说起来也没有错,只不过这仅仅是低层次的目标。
高层次的目标则是“满足了对方的需要”“满足了受众的目标”,人家真实说达到了既定目标,这才是有效。
因此,所有的讲座和分享,不能以自己低层次目标为准,要以受众高层次目标为准。
实际上,受众目标就是感觉“听懂了” “听的有料” “听得轻松”,一句话,没有浪费时间,没有白来一趟,如此而已。
这个听者目标与说者目标其实根本不同!
晚上在父母这边,听到老人家对话:
“老娘:你别说过去那些事儿,不用显摆,听着就烦!
老爹:嗨,说说还不行嘛,说说还不让说嘛!”
我听到了,走近了大声说,“不是不让你说,而是现在不想听你说!”
这个启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说者没有错,听者也没有错,错的是彼此目标定位不同,结果就搭错脉络,搞砸了结果。
讲座也是如此,自己目标和受众目标不一致,导致目标评价不同。
选择痛苦的事,还是快乐的事?
作者:果冻果
选择痛苦的事,还是快乐的事?
答案好像显而易见。可在现实中,我们选择前者的概率远远大于后者,尤其是在大事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痛苦是好的,理由是人不经历痛苦哪会成长。
人生十有八九不如意,我们若是在做选择的时候,只考虑这件事我喜不喜欢,比如找工作,那就是幼稚、弱智且极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应该从薪水、发展前景、是否体面(拿的出手、说的出口)、是否能够入编等方面进行全盘考察。
至于其他因素,是否喜欢?工作环境?人际关系?这都是次要的。
人类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要在信奉丛林法则的社会中立足,就应该狠心将自己丢进大熔炉中好好锻造。
老祖宗教导说不吃苦中苦,哪能当人上人?不能挨过痛苦的人,活该平庸,应该反省这样的自己是不是太娇气了。
太多的成功学、名人故事都着重强调着一个观点:成功人士都是大起大落的,都是忍受了长时间的痛苦和失败,才迎来了春天。
然而,他们忘记强调了一点,坚定的信念与对工作的喜爱才是打造坚韧不拔的内置发动机。
知道自己要什么,于是才能忍受获得过程中遭遇的各种痛苦。
高考结束,两名高中生从高楼坠下!父母寒心:你们太自私了
作者:木霖大叔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表过这样一组数据:
“中国每年约有10万起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个青少年是因自杀死亡的,其中还有8个人自杀未遂”
自杀已经成了一种高频事件。
还有一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的数据也表明:
“中学生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这每组数据看着都揪心不已,因为数字的背后是无数条生命,也隐喻着无数道伤。
2016年6月有一则新闻,惊动的全国人民。
直到今天,这件事依旧被人们讨论着。
开学已定,父母们准备好了吗?成就孩子,不是纠态度,是抓习惯
作者:有料家庭教育
2020年湖北省理科状元唐楚玥以725分的高分引人注目。
她的班主任老师表示,对这个分数并这不意外,因为“唐楚玥太全面了,综合素质优秀,心理强大,学习能力强”。
唐妈妈分享,孩子11年在一起参观武汉大学时,前就立下目标,高考最高要考720分。经过11载寒窗,如今梦想成真。
但是这样的高居榜首,并不是只是想想就可以实现的。
老师评价唐楚玥:上课认真听讲,课下主动质疑,她的成功,是一个日积月累长期坚持的结果。
都说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学习笔记中就可以窥见一斑。唐楚玥的笔记多次作为学校学霸笔记进行阳光义卖。这种主动思考的智慧结晶,也是良好学习习惯的结果。
最后一学期,身处疫情风暴中心的湖北武汉,高三学生基本在家复习备考,完全依赖网络教学,没有老师指导和约束。但唐楚玥分享说:“自己在家学习,严格遵守学校的学习时间,各科学习也跟随学校的学习进度。”
正是良好学习习惯和长期坚持的自律,让唐楚玥收获了高考的成功。
每年高考季,盘点学神学霸们的经验,会发现很多相似的品质,确切的说,是“相似的习惯”:
在清晰的目标下,制定科学的计划,严格自律、持续坚持,实现长期目标。
大学生如何克服焦虑?先了解再克服,3种方法帮你战胜焦虑
作者:时临一森
大学生应如何克服焦虑?作为刚毕业的学姐,我觉得自己对这个问题很有发言权~
在大学毕业典礼上拍的照片,毕业撒花~
一开始我的想法也和很多人一样:大学生活一定是轻松又丰富多彩啦,每天睡到自然醒去上课,平时参加一下社团或者学生会的活动,玩一玩就过去了。最后毕业了找一个心仪的offer,焦虑是想都没想过的东西。
然而,自己经历了就会发现跟想象的截然不同:大一大二的时候主要焦虑的是每学期的期末考(伴随我们学生生涯的学业焦虑啊…),还有各种校园活动、竞选活动。
等到了大学生活后半段,这种焦虑感就更甚了,从一开始的社交焦虑、学业焦虑变成了就业焦虑、毕业焦虑等等。
会产生这样的感觉,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突然意识到,好像自己什么成就都没得到,什么都没做,大学生活就已经要结束了。另一方面,我们也渐渐发现,想要顺利毕业,拿到一个心仪的offer,根本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
我大四的时候就超级焦虑,因为一边要忙实习和毕设,一边还在准备高中教师资格的考试。那时候除了学习和工作的压力大以外,还要担心考试过不过。除此之外,我还在纠结自己毕业后是直接转正,还是去考研。
所以说,我觉得大三大四对大学生来说是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也是我们真正离开学堂,靠自己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所以说,期望有多大,压力和焦虑就有多大。
后来我理清了思路,努力把自己焦虑的状态调整过来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想来分享一下自己在大学时期调整状态、克服焦虑的经验~主要包括:我们焦虑的构成部分是什么,和克服焦虑的3种方法。Let's go~
你的善良要有度,爱护他人,温暖自己,且带点锋芒
作者:曹十二吖
古代俗语说到:“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给水杯盛水时,都不会将水杯盛满,会留一部分空间出来,这样水就不会溢出来,端杯子的时候也不会担心开水洒在手上烫伤了,而月亮也是如此,当月亮特别圆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月蚀。
水不能倒得太满,倒得太满容易溢出来也容易烫着手,对人对事的时候这个道理也是同样适用。
留一份余地,让善良有度,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是有好处,对于他人亦有好处。
过度的去付出,反而会让人觉得廉价,从而不懂得珍惜。张弛有度,适如其分的有度善良,未尝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好事。
善人者,人亦善之。
底 牌(深度好文)
作者:俗世几多
人品,是最好的学历。
白岩松曾说:“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一个单位无论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任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组织中的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试想,在一个企业里,有人天天动脑挖公司的墙角,这个人能要吗?试想,一个非常有能力的人的人品出了问题,不是能力越大而反作用越大吗?
罗斯福说过:"有学问而无品德,如一恶汉;有道德而无学问,如一鄙夫"。古人云:"德者才之王,才者德之奴。"可见,人品何等重要!
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可以没有学问,更不可以没有人品。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
不过三十而已,人生才刚刚开始
作者:江南墨竹
年龄于我是静止,我的身心还在大学年代,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未知充满了热情,如果把已知和未知画成一个同心圆的话,那小圆是已知,大圆是未知,我希望我的小圆能够不断扩大去探寻更多未知边界。
友人问,你都三十多了,为何还要去整牙?我说我想看看我毫无拘束的灿烂的笑容,三十多年来,我都不曾记得那个样子……
友人问,你都娃妈了,还有空去学古筝?这么大年纪,学了有何用?我笑了下,这是我儿时的未了梦想,我当时想学钢琴,可现在我更爱古筝了,余味悠长,深沉浓厚。
友人问,你今年变化好大?都干嘛啦?我说,啥也没干,观心,养情,爱自己。
友人问,你最近都忙啥?我说最近计划学的东西有点多,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我想去学拉丁舞和Bars……他一脸茫然,我说一起去学吧,能提升气质,她说不行不行,舞蹈我学不了.....除了能一起讨论娃的学习和补课,貌似其他话题不合适。
每一代人的宿命里都有自己的悲欢,从接纳到改变
作者:深蓝0123
记得十几年前一位朋友问我,有人说五十年代的人最悲摧,因为小的时候很苦,三年自然灾害大跃进肚子都吃不饱;有人说六十年代的人最悲哀,因为小的时候成天看着人家斗来斗去学都没上好;有人说七十年代的人最可怜,因为小的时候穷一工作就赶上改制砸掉铁饭碗,你觉得呢?
那个时候八零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后来九零后被称为“垮掉的一代”,再后来听说零零后被称为“垮成废墟的一代”。
那个时候,八零后的我说八十年代的人才最可悲,小的时候处于一个巨大变革的年代很难形成合理稳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六零后的朋友笑着说,嗯,有道理。
今天我听零零后的孩子们认真思考的结果也想说,嗯,有道理。
需求和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看到的自然是不同的道理。无关乎对错。
变是世界唯一的不变,如果可能小编也想变变,如果不能,至少允许自己现在不能,同时允许别人能,也允许别人不能。
真正厉害的人,都不着急
作者:仪品君
《贞观政要》里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意思是说,比明白道理更难的是践行,比践行更难的是善始善终。
而“善始善终”,难便难在坚守。
2017年,有一个普通的中央美院保安,火遍全网。
他叫李城,08年高考失利后四处打工,后来机缘巧合下,他来到中央美院当执勤保安。
这期间,他从不间断地坚持着画画,总是拿个小本子四处看一看,到处画一画。
直到十年后,他28岁,以第8名的好成绩,被中央美院录取。
记者采访他:你是怎样拾起来画画的?李城说,他天天画画,有时间就画画,他一直的梦想就是考取中央美院,去深造。
十年间,他参加了4次高考,3次落选。
期间做过助教、普工、空调修理工、快餐店送餐员、保安等工作。但从未放弃过考中央美院。
正应了那句: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初心是开始,也是目的地,日以继日地一天天朝它靠近,便总能达到。
蒙田说:“人最难做的是始终如一,而最易做的是变幻无常。”
遇到诱惑时,被世事迷惑很容易,坚守本心就很难;路难走的时候,就此放弃很容易,再试一次就很难。
我们往往知道哪条路是想走的路,却又往往半途而废,因为它走起来又慢、又难。
真正厉害的人,不怕慢,也不怕难,会坚守初心,继续走下去。所以,他们不会迷路,也更容易成功。
初心虽然难守,却是离梦想最近的路。
源于创作,不止遇见。感谢您的阅读!心理专题精选与您每月相遇一次,喜欢就请多多点赞和转发。
订阅简书第三大官方专题,了解投稿具体要求,请直接点击心理。
想在月刊看到自己的文章吗?请关注【心理专题月刊筛选池】以及心理群内消息。
欢迎加入积极心理学的学习交流社区——官方心理交流群,被心理专题收录后,主动勾搭主编连洛洛(微信lianluoluo2009),注明“简书ID-心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