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行业不平静,前景尚未明朗,监管思路亦在不断调整中。
记者获悉,近日,各地金融办收到电话通知,P2P网贷备案暂停。业内普遍认为,这与监管套利问题有关,未来或将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4月16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披露,3月底,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网络借贷专业委员会召开2018年第一次工作会议,会长李东荣指出,2018年是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转向常态化监管的关键一年,委员们认为,网络借贷平台的备案将是2018年的重点。
监管套利问题待解
关于P2P网贷备案,由于各地标准不一,存在套利空间。
“这次备案延期,监管套利问题是一大原因,这扰乱了整个行业。”上海一家P2P平台备案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首先,根据《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简称“57号文”)等监管文件,多地下发了验收和备案细则,但具体标准存在差异。
其次,不同地方政府对P2P网贷态度不一。在北上广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丰富,且P2P平台较为集中,对网贷备案更严格;在中西部地区,出于招商引资等方面考虑,对P2P平台持欢迎态度。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突击注册、买壳、转移备案等现象;甚至部分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也参与其中。
比如,2017年2月,厦门率先落地P2P网贷备案细则,同年11月,厦门金融办对5家拟备案企业予以公示,成为全国P2P网贷备案的先行者。正因如此,2017年3月以来,在厦门注册P2P平台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2017年1至9月期间,突击注册将近450家。
这给当地监管带来了很大压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厦门4家拟备案企业已获备案文件,但京东金融全资子公司——京东旭航(厦门)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有限公司由于成立于2017年9月,无缘此次备案。
“这几个月来,很多P2P平台都有买壳行为,因为不能直接参股中西部P2P平台,但可以成为平台股东的股东,称为‘买壳’,以期曲线获得备案,几千万几亿的壳都有。而且,出于招商引资的考虑,中西部地区希望引进大平台。”上述上海P2P平台备案负责人表示,不过,现在备案不确定性加大,“买壳”意义不大了。
因此,P2P网贷备案也存在各地博弈的现象。
比如,“57号文”明确规定,对于2016年8月24日后新成立的网贷机构或新从事网络借贷业务的网贷机构,在本次网贷风险专项整治期间,原则上不予备案登记。但是,地方监管部门可能在“原则上”做文章,解读为“在某种情况下,可以给予备案”。
“现在是抢时间的时候,得赶紧抢先备案。目前备案由省级金融办负责。”一位中西部金融办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或全国统一标准
也许是看到了监管套利等问题,监管调整了思路。“电话通知省级金融办,暂停备案工作。”多位接近监管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P2P网贷备案或统一标准,但具体如何,有待进一步明确。“中央虽然发了文,但地方可以解释文件,出于综合因素考虑,在某些方面会放松,比如现金贷。所以,统一标准、统一备案,可以预见是个趋势。”福建一家P2P平台负责人认为。
据相关记者采访了解到,对于后续监管思路,包括“验而不收”、持续日常监管、可能允许合规资产增量等。
首先,“验而不收”,即不断让机构补充材料,加大合规成本,机构自行退出。
“市金融办开过会,有两个信息,一是延期,二是继续验收工作。” 上述上海P2P平台备案负责人透露。
上海另一家P2P平台人士则称:“上海P2P网贷备案办法尚未下发,监管不接受P2P平台提交的备案材料,虽说是‘验而不收’,但目前还没有‘验’的动作。希望合规平台早点得到认可,不要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其次,不急于备案,但日常监管完全按原有监管办法执行。最后,有可能允许合规资产增量。
“为了备案,很多P2P平台业务基本暂停,等于停业状态;现在延期备案,下一步很多平台可能退出,而且即使备案成功了,平台对这个业务的信心也不大。”华东一家P2P平台高管坦言。
本文转自:水煮金融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