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云计算
在我看来云计算的出现是互联网基因所决定的,因为互联网的基因之一就是:共享。而云计算就是为了把互联网上所有的闲置的计算资源进行共享。所以说云计算的出现时一个必然事件,问题只不过是它会在什么时候出现以及飞速发展。
云计算的发展
任何一种技术的兴趣必定有着特定的历史因素,我从Iaas的层面说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所有的观点以及结论均以大中华地区为条件讨论(米国不在讨论之列,不过两国的发展史基本一致,而且以我国的企业来说明问题更接地气),为什么要从Iaas的角度来说呢,因为Iaas是一切云计算的基础,并且也是目前云计算中最成熟的,没有Iaas其他的东西如从谈起。在我个人看来云计算的出现和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 1、硬件成本的降低。
- 2、互联网&游戏行业的高速发展带来的业务需求。
- 3、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
硬件成本的降低
硬件成本的不断降低是云计算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条件,服务器成本对于云计算创业公司来说简直大到超乎想象,随便一次采购都是上千万,请问有几个公司扛得住这样的费用。而且这还是在硬件成本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如果放在几年前,一台服务器上十万,根本没有人玩的动云计算,所以说硬件成本的降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降低了云计算创业的准入门槛。
还有目前各大运营商(主要是电信和联通)对于基础网络设施的不断升级完善也是使得云计算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现在的网络带宽的费用相比几年前都是大幅度降低。所以才让第三方公司进入到这个领域成为了可能。
互联网&游戏行业的高速发展
云计算的快速发展的确要感谢互联网的发展,或者说云计算的出现时互联网发展的必然产物。2015年应该算是我国云计算的元年,大家想想2015年我国出现了一种可能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现象,这个现象是什么?——创业!仍然记得当年总理的口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总理的号召声中出现了无数的创业者,大家热情洋溢,满怀希望,都想大干一番事业,各种互联网公司通过发布帖抢用户,我还记得有人调侃过:国外人民都是zf发补贴福利,我国是人民互联网公司发补贴福利。太壮观了!正是因为这样的盛况催生了云计算行业的加速发展。
初创企业如果自建IDC无疑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六个字形容:不合算、不实用。不合算是因为IDC的建设费用太高,不实用是因为对于创业企业来说自建IDC的时间太长:首先要购买服务器,然后要部署服务器,最后才能部署应用。这个时间长度想想都觉得恐怖。作为一个初创企业来说最不能浪费的就是时间。毕竟一个领域的发展有着他自身的时间窗口,如果错过了,那么这家企业也就走远了。
2015年的游戏产业同样是处于一种过热的状态中,几个人就能组一个小游戏公司开始干,对于游戏公司来说,这种弹性计算的服务器需求更加的明显。一款游戏正式上架之后,它的用户数其实不是线性增长的,不仅是游戏从业人员,就是普通的玩家也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就是一款不错的游戏,开始没什么人气,突然的某个时间点会出现一个爆炸井喷的过程,在游戏里面的体现就是游戏里面的人突然多了,游戏一直在开新服。这就是游戏本身的特性,他的成长是突增的非线性的,所以对于这种弹性计算的需求更突出(UCloud的成功正是因为抓住了游戏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
而云计算刚好就契合了初创企业的需求:快速部署应用,稳定,最少的运维人力成本,最好还能低价。
有需求自然就有供给,所以2015年云计算厂商也呈现出遍地开花的现象,云计算产业的发展也是井喷式的。根据云厂商披露的数据显示:阿里云15年的增长率超过100%(阿里云的体量太大,所以增长100%也是一个相当恐怖的数据了),Ucloud15年的增长率将近360%。但是对于云计算这种重资产的玩法,创业型公司大多在几个月之后就死掉了,现在活下来的屈指可数,就两家:UCloud和青云。其他还不错的都属于有靠山的:阿里云背靠阿里巴巴,腾讯云有腾讯爹、金山云后面也有个雷军爹和小米。都是百亿千亿的爹输血。
云计算相关技术的发展
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史太久远,所以我仅从商业化之后的历史简述一下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VMWare,1999年,他们在X86平台上推出了可以流畅运行的商业虚拟化软件。从此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然后在2003年,虚拟化的主角Xen第一次面世,仅支持半虚拟化(Paravirtualization)。“最初它只是作为一个大学的项目存在”,Xen之父Ian表示,“这个项目是由我本人和剑桥大学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一些学生共同做的。我们当时就意识到要想使得虚拟化的工作越来越好,必须需要得到硬件方面的帮助,而且要不断地改变CPU,改变芯片组,以及改变一些IO的装置,使得他们能够适应虚拟化的需要。”
2005年,英特尔就宣布了其初步完成的Vanderpool技术外部架构规范(EAS),并称该技术可帮助改进未来虚拟化解决方案。11月,英特尔发布了新的XeonMP处理器系统7000系列,X86平台历史上第一个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VT(Vanderpool Technology)技术也随之诞生。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也拉开了X86平台普遍虚拟化计算的帷幕。
2007年6月为止,Red Hat所有平台、管理工具都已包含了Xen的虚拟化功能。在新版企业端Linux整合Xen,是其虚拟化策略的第一步
2008年另外一位虚拟化的主角KVM出现了。2008年9月,红帽收购了一家名叫Qumranet的以色列小公司,由此入手了一个叫做KVM的虚拟化技术(KVM,全称Kernel-based Virtual Machine,意为基于内核的虚拟机)。当时的虚拟化市场上主要以VMware为主,而KVM只是在Ubuntu等非商用发行版上获得了一些关注。
2009年9月,红帽发布其企业级Linux的5.4版本(RHEL 5.4),在原先的Xen虚拟化机制之上,将KVM添加了进来。
2010年11月,红帽发布其企业级Linux的6.0版本(RHEL 6.0),这个版本将默认安装的Xen虚拟化机制彻底去除,仅提供KVM虚拟化机制。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参考以下两篇文章
虚拟化发展简史之虚拟化历程
KVM虚拟化技术发展史及未来
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