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不喜欢韩剧,看过几次都没有坚持看完过几集。当然这并不妨碍“韩流”的势不可挡,很多韩国明星通过电视剧大火,超高的颜值,孽心的剧情,处处精准的切入人们梦想的缺失,迷恋的人找到了理想国,贪婪的吸入所有的影音内容,达到自我目标精神高潮,澎湃着无数人的心,迷恋得难以自持。
我对于崇拜情结只有小打小闹的心思没有那样宽泛的维度,根本不会感冒谁,即使强迫自己去吃也会吐出来,所以后来干脆不看了。
有段时间很喜欢在网上看电影,总是找一些制作和表演比较用心的看。首选就是好莱坞的电影,很多个系列都翻出来全部看完了,好的电影真的对人的影响会很大,从思想到行为,好莱坞拍出了许多许多部称得上伟大的电影,熟悉好莱坞、美国文化的人对这个应该是没有什么争议吧。
之后还看过许多部宝莱坞的电影,印度的电影最大的特色是穿插进去的歌舞,真的是美极了。我只是凭借自己的印象谈感受,个人觉得,印度人本来就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但是宝莱坞电影里的歌舞,是印度传统舞蹈的提炼、深化、升华。电影里的舞蹈可以看出很多现代其它舞种的影子,但还是保留了一眼就能分辨出这是印度舞的特色。还有就是宝莱坞有些电影的水准不次于好莱坞,这是在看了多部印度电影得出的感受。电影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名片,从这点上来说,我们没有印度人做的好。
有一天在网上找片子,实在找不到什么想看的了,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看了一部韩国电影《卑劣的街头》,观感大大超出我的意料之外。感觉很过瘾,于是一口气又看了几部口碑不错的片子,完全颠覆了韩剧带给我的印象。个人觉得韩国电影和电视剧完全是两种东西,有些电影从内容,到情节,到导演、编剧、演员,水平都是我们国家比不上的。我们可以拍出宏大的特色电影,但是从韩国电影里看出来的自信、希望和人性,整体展现出开的精神气质非常好,这是我们现在的环境里永远拍不出来的东西。
说白了,这是因为韩国电影没有什么禁区,没有什么政治正确,不用讨好谁,唯一的趋向就是大众的普世价值观。这样制作出来的电影里面处处闪现着以人性为主的光辉,对现实的批判,引人注目的反思,这样的电影是可以流传下去的,即使很多年后看,也不会过时。这里我不想举什么例子了,想看的人只要懂得上网就可以看到。
写到这里我是想谈具体一部电影对我的感觉,而想说这个主要是因为小哥说的他奶奶的故事对我的触动,在他说的时候在这部电影里的情节突然跳动出来了,甚至可以这么说种共鸣让我忽然对电影里的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隐秘而伟大》我不知道多少人看过,评价怎么样。但是我看的时候,尤其是到了最后真心被感动。扮成傻子的朝鲜特工被开杂货店的好心阿姨收养,其实心里一直没有歧视他,把给他的工资都存起来。直到最后决战的时候,这个特工才发现,好心阿姨存折上写的是“给儿子娶媳妇的钱,给儿子……的钱”,人心最柔软的地方在那一刻瞬间被击中,看着屏幕眼泪不知不觉得流下来了。看这部电影,人的心情都是被完全拉进去了,被带入了,这就是电影的魅力。真的,爱原来就是最大的武器,有超越生死的力量,是无敌的。如果有一个人那样的爱你,这种爱可以解释一切,赋予生你终极的意义,其它的还有什么苦难和困难不能过的去呢?
电影终究是编出来的,不管它被拍的多么的美,华丽和绚烂,情节多么感人,它总是人们想象力的设计。但是小哥奶奶的故事绝对是真实的,有着这样人生的很多人都是那样过,谈不上伟大,借用凤姐的一句话,一直活在卑微的尘土里。但是其中的爱,没有一丝一毫的虚假和低廉,甚至比电影里的还要伟大许多。
小哥是我的高中同学,我们两个同岁,但是他比我大几个月,所以我叫他小哥。东北人很多祖上都是山东人过去的,我和小哥的父辈都是闯关东到的东北。我的祖籍是山东聊城,他的祖籍是山东德州。我们上学的时候关系就比较好,他性格外向,喜欢社交,口才很好,超级自恋,以前长的浓眉大眼,甚得女生的喜欢。我们少年相识,现在算下来我们已经认识超过二十年了。
今年年前的时候小哥要回南岔(我们老家),他在微信上问我几号回去本来想约好了一起到哈尔滨,但是我工作没有忙完,他就先回去了。大年初一中午吃完饭没有什么事情,我在街上遇到了两个同学闲聊了一会儿。一看正好离他家近,联系了他正好在家,于是就决定到他家小聚一会儿。
寒暄过后开始闲聊,说着说着小哥就说到了他奶奶的故事,听了我觉得感触好多,或许这样老人一生都没有做过什么值得记述的事情,在人们的记忆中也可有可无的存在,倒是我听到了最珍贵的东西,于是我决定写下纪念她一下。
小哥的奶奶一生有六个儿子两个女儿,有两个儿子生活在东北,其余的子女都在生活在老家——山东德州夏津县再下面的一个农村。东北的两个儿子一个是老大,一个是老五。其中老大就是小哥的爸爸,我上学的时放暑假去小哥家里玩,那是第一次见到他爸爸,是典型的山东人性格,一口很浓的山东口音,声音洪亮,性格开朗。记的吃饭的时候一定要我喝酒,而且还是白酒,我怎么都推不掉,所以对他爸爸印象深刻极了。
前面说过,山东人跑到北方来就是因为那个年代关里太穷了,饭都吃不上。我的爸爸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都饿死了,他给全村里的人放牛,吃百家饭长大的,后来跑到东北生活。他爸爸也是这样,从小哥模糊的记忆里也是爸爸住的那个时候村子的人一家家的饿死,生存不下去了,六几年开始往东北走逃荒,给自己找条活路。记的最深的是,小哥的爸爸出来时身上什么都没有带,爷爷怕他饿死,骑车走了六十里的路追上他爸爸就为了送过来两块玉米饼子。
在小哥的印象里他和老家的联系不是很多,毕竟他是在东北出生长大的。由于爷爷在五十几岁的时候就去世了,他几乎没有什么印象。对于奶奶的记忆,大概有三次的交集,是不同角度的看到的奶奶。
八十年代在他小时候奶奶来过一次,在这之前她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坐过火车,在她的理解方式里,火车是要靠人推的。来到东北后,这里人生活的富足让她感觉诚惶诚恐。那个时候他爸爸妈妈都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条件已经不错了,奶奶看到家里每顿都能吃上肉连连感叹“这天天都是过年啊!”有一天家里吃饭的时候,有一碗粥酸了,小哥的妈妈就要倒了,奶奶说啥都没让倒,一直在说“可惜了,可惜了”最后她到底把那碗粥喝了。
再次见到奶奶的时候,已经是2010年了。这期间小哥的父亲已经在2003年的时候去世了,小哥回老家去看看,也算是带着父亲遗愿回乡省亲,看一看家乡的亲人。
这时候的奶奶自己房子已经不能住人了,再加上年岁已大,腿部有些问题需要依靠一个凳子的支撑才能挪动身体,她就被四个叔叔分别赡养着。之所以说“分别赡养”是因为奶奶在这四个儿子家轮流住,每家十天,分别在每个月的8号、18号、28号交接。
小哥到的时候,奶奶正好在三叔家住。于是小哥买了一百多块钱的水果零食去三叔家看她,老人家虽然九十多岁了,但是说话思路清楚,胃口也不错,除了腿脚有些不利索,看着一切都好。小哥歇息的时候就和奶奶住在一起,他问奶奶“奶奶,我要是给你点钱,你还会花啊?”老太太开心的说“会啊,我会让人帮我买些水果啊零食啊什么的吃。”小哥听了就心里有数了。
于是在第二天的时候,小哥出钱,做了一顿丰盛的家宴,在给各位叔叔婶婶敬完酒之后,当着他们的面,小哥拿出了500元钱交到了奶奶手里说“这是我爸爸让我给你的,他在家里忙,也来不了看你老人家!”(小哥始终瞒着奶奶,没有告诉她父亲去世的消息)奶奶很开心,问了很多他爸爸的事情,并嘱咐他转告爸爸,一定要回去看看。那五百块钱,奶奶把它叠了四折,小心翼翼的放进了挂在胸前的小布袋里。
晚上回到房间的时候,奶奶对小哥说“小东啊,这个钱就是意思意思吧,我在给你拿回去三百吧!”小哥笑着说“不用了奶奶,这就是给你的。”
在这次探望期间,小哥有个姑父家有人去世了。作为亲人理应去看一下,于是他问了问别人,这样的情况是应该怎么办的。得到的回答是,小辈不用拿钱,只要买两块钱的烧纸就行,即使拿钱也就出个一块两块就行。那已经是2010的了,在东北但凡红白喜事人情礼份的都不会低于一两百元,从这点来看,那个地方的生活水平还是不高的。
第三次去看奶奶是在两年后,老人家病重,三叔打电话给小哥告诉了情况。小哥赶紧连夜坐了二十几个小时的火车赶了过去,那时候奶奶已经不能清楚的说话了,不能吃饭了,靠输营养液维持着。老人家时而清醒一会儿,但是大部分时间都说着无意识喃喃自语没有几个人能听得懂的胡话。
看着奶奶越来越严重,小哥的几个叔叔商量了一下,决定要把大哥(小哥的爸爸)去世消息告诉奶奶,这样才能解释老人家心里一直牵挂的儿子没有来看她。这个消息只有小哥说最合适,于是当晚九点多小哥趴在奶奶的耳边,把爸爸十年前就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奶奶,半昏迷中的奶奶听了这个消息,平静了一会儿,闭着的眼角流出了泪水……
奶奶一辈子为几个在家的儿子都置备了房产,她自己的住房已经年久失修,但基地还在。她曾经为在外地的两个儿子计划过,如果都再回到老家,她住的房子就给老大(小哥的爸爸),另外哥几个再一起出钱给老五买一处房产。儿子有家了,当妈的才算完成了最大的一个任务,放下了最大的一份牵挂。
在听完大儿子已经去世的消息两个小时后,奶奶忽然清醒了。她把二儿子叫到了床前,用手打开了一直挂在胸前的布口袋,拿出了那叠成四折的五百元钱交给了二儿子说:“这个钱,拿给小东(小哥的小名)盖房子用!”身后的小哥看得出来,这五百元钱,就是上次看奶奶的时候给她的,老人家一分都没有花,就是为了……
看到这里,小哥在也忍不住了,泪如雨下……
我听了小哥讲述奶奶的故事,也一直心绪难平。我这些小镇上成长起来的孩子每个人家里都有这样类似的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妈妈爸爸,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对自己几乎苛刻抠门的难以想象,默默无闻的为儿孙付出了一切,再默默无闻的死去,最后没有几乎没有什么痕迹。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爱里面滋养长大,如果自问我真的不敢说我能不能做出这样付出。
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爱同样在进化,在过去困苦的年代里,那个模样的亲情所展现出的无私、奉献、唯一与独特会永远照亮我们的生命。
奶奶在当夜十点多的时候去世,享年八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