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盖见此情景,直气得白须抖动。子布啊,我并不与你斗什么气,这是国家大事。在此大堂上共同商议对敌计策,都要为国家安危着想。
你说降曹为上策,我以为不然,所以踏出来说明战曹的道理,你竟煽动文人一起投降,存心与我作对,把国家安危、庶民的存亡撇在脑后,竟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那末,你能吓得主公不敢打,我也能讲得孙权不敢降。所以,黄盖也是二次闪出:“盖见主公。”
“老将军怎样了?”孙权见他怒容满面,要紧问他。
“昔日袁本初降曹,全家被杀;近日刘琮降曹,母子被害。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望吴侯三思。”
老实说,曹操这个人的手段比强盗还要辣,强盗抢了钱财,不要人的命。曹操既要地盘,又要害人性命。
当初袁绍投降了曹操,他的几个儿子:袁尚、袁谭、袁熙,全部被曹操杀光。
就是今年的九月里,刘表的儿子刘琮,将荆襄拱手献与曹操,但母子两人还是逃不脱自取灭亡的命运,而双双被害在去青州的路上。
你吴侯要降曹,早有先例在此。
孙权一听,心里一顿。这倒难了,降要死,不降也要亡。听了张昭的话去投降么,要招来杀身之祸。若要打么,单靠你老将军一个人,也是不行的。
还是听听武将们的意见怎样:“列位将军意下如何?”
老将军黄盖也对众位将军看看,我们都受主公的恩禄,现在国难当头,大敌当前,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岂可屈膝缴械!文人要降,我们不能降。
这班武将早已摩拳擦掌,战意已决,见黄老将军对他们一瞥,心里想,先主重托,宛如目前,岂能忘恩负义!宁可沙场战死,不愿在曹操手下偷生。
因此,个个理直气壮对孙权说:“吴侯听着,常言道,‘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小将欲战!末将欲打!……”
一片邀战之声。黄盖放声大笑:“哈……”
此时,东吴正是国泰民安,百业兴旺时期。要是武将听见打仗个个畏惧,那末国家便危险了。现在武将听说曹兵百万意欲吞并江东,个个义愤填膺,同仇敌忾,这是国家兴盛的征象。
孙权见两边文武结了帮,互相斗气,问文官总是降降降,问武将总是打打打。商议军情大事到了这等程度,好算是走上了绝路。因此招呼张昭、黄盖二人退下。
孙权也不必多问了,两只手在虎案角上一撑,一对绿眼睛对大堂的两旁漫无目的地张望着,表现出一种无可奈何的神情。
不料,就被他这样四周环视下来,倒看出妙策来了。
尽管当今外有曹兵百万涉境,内存文武两帮怄气,难道这六郡八十一州,竟无一人能出万安之计么?
只见文班前排有两个人,都是上大夫,一个总是摇头,一个只管点头,旁若无人,泰然处之。这两个人至今一言未发。
孙权想,点头摇头必有道理!一个人的举动,都受思想的支配,要是没有思想支配的乱动,除非是神经上有毛病。我本来举棋不定,倒不如请教他们。
到底先问谁呢?见点头者十分起劲,不知他赞同哪一方?
原来此人乃是诸葛亮的同胞兄长,名叫诸葛瑾,字子瑜。
孙权新近多次闻听刘备一反过去常败之态,连连取胜。烧博望,焚新野,连烧曹兵二十万,名望颇高,烧得曹兵闻风丧胆。这些功绩全仗卧龙诸葛亮运筹决策。
我这里也有个诸葛先生,怎么他就不及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