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趋利避害不仅是刺猬为保护自己蜷缩成一个球的本能,更是资本为追逐利润而做出不同反映的过程,只不过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赚的盆满钵满,有的倾家荡产。
追逐金钱和利益有错吗?没错。正如<小狗钱钱>里面说到的金钱是中性的,本身并没有对错,对错在于只是人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和行动,它让人们更有动力和追求,会去渴望拥有更多的财富和满足更大的需求和欲望。
只不过在资本市场中,有人冷静思考,有人从众而为,有人贪婪自满,有人敬畏市场.有人做多,有人做空。今天分享关于听到的《大空头》这本书的内容,可以感受下这些人的行动以及背后的实质。
首先说说什么是空头?简单点来说,对于未来市场看好市场,做多市场的人叫多头,不看好市场,对市场悲观的人,就做相反的方向,看空市场,称为空头。多头和空头是市场中的两股相反的力量,凭着一纸合约,对市场判断不同而做出不同的选择。就好比拔河比赛,每组都想赢得比赛,除了比拼体力,还要比拼耐力等.那让我们看看下面不同人的反映。
甲方:看多市场一方:
001投资银行,直接根据信用评级的机构给普通民众贷款去买房,利息收入月月创新高.他们从没有考虑过房价是否存在泡沫,继续在市场中如鱼得水。
002评级机构,为了抢单做生意,不用深入考察证券公司的实际情况,直接就给较高的评级.
003普通百姓,包括房产地经纪人,不管贷款人是否拥有稳定收入来源和债务状况,轻松几个流程就可以搞定一套住房贷款,有的人竟然还以宠物的名义申请贷款通过了,甚至脱衣舞娘都能贷款买5套房。他们相信上涨的房价还会一直涨下去。
乙方:看空一方:
001孤僻的巴里,本身是一个医学博士,但是在业余时间研究金融产品,比如股票和债券.慢慢有名气后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公司,但他不擅长维系和投资者关系,总是喜欢闷在办公室自己研究数据,在当时他发现美国房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虽然在2005年看起来还挺安全,但是再过两年,到了2007年中期,就很可能要出大问题,房地产和相关的金融产品价格会大幅下跌,当时是做空的好时机,于是就与银行家和一些大型机构签订了做空房地产市场的合约.
002精明的李普曼,他是个场外交易员,是多空双方之外的经纪人,在无意中听到了巴里做空房地产市场的事情,觉得“事出必有妖”于是仔细分析了房贷产品的逻辑和数据,发现果然,不仅可能出事还可能出大事。但是他没资金,没法做空,怎么办呢?于是他想只要找到空头方,撮合交易赚佣金收提成就好了,于是到处宣讲他的研究结论,终于找到了和巴里一样愿意做空的人:天才偏执狂艾斯曼.
003天才偏执狂艾斯曼,哈佛的高材生,而且喜欢刨根问底,喜欢找出事物的逻辑矛盾和事物本质,而且他也从来不去碰那些连逻辑都说不通的投资项目。当李普曼给他说了做空房地产时,他有自己的怀疑,为了解决疑虑,他和团队到美国各地出差,去走访租房的人、贷款买房的人、房地产经纪人,以及发放房贷的金融机构。此外,他还走访持有房地产相关金融产品的机构,和那些给房贷做评级的第三方机构.一路调研下来,他发现房地产市场确实从根儿上已经烂了,连没有稳定收入的脱衣舞娘都能贷款买5套房,甚至有人贷款用的是自家宠物狗的名字,实在太荒唐了,于是他就集中资金做空房地产市场。
004在李普曼宣传做空房地产时,还有两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听到了“做空房地产”这个关键词。别人听听可能就算了,但是这两个小伙子,是专门靠做空起家的。因为本钱特别小,他们专瞄准赔率很高的产品做空。这个意思就是赌输了赔得少,赌赢了赚一大笔,专门去做空那些大家都认为会涨,但风险被低估的品种。这次做空房地产的事儿,小哥俩一测算,赔率太诱人了,于是两个人找到了一个“扫地僧”一样的资深前辈给他们做高参,帮他们交易.三个人就一起制定了做空的具体部署,用全部身家,加入了这场赌局。
多空双方各就各位,事情朝着空头那方在慢慢发展,但是在这2年左右过程中,空头们太煎熬了,为什么多头损失惨重?而空头赚到该得的大笔收益呢?
一:银行家们,证券公司,普通百姓等都认为房地产很安全,当有1-2个人开始做空的时候,大家都骂他们是傻瓜。而且那些看多的人群数量碾压看空的人,多头的人就类似在<乌合之众>里面的有些人:信心爆棚,无所畏惧,过度自信是造成空头们损失惨重的原因之一。
过度自信在《理财最重要的事》就给过我们启示: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是一家对冲基金公司,它的管理者都是非常聪明的人,其中不乏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些管理者们曾经非常确定,他们的投资选择单日亏损额绝不会超过3500万美元。然而,在1998年的某一天,他们亏损了5.53亿美元,最后公司损失了整整30亿美元。所以盲目自信,只相信自己,不根据市场做判断,那可能会把自己搭进去。淹死的不是会水的,而是自以为会水的。
那在多数人群占据市场,只有少数人持有不同观点的市场中,谁才是对的呢?真相在谁手上呢?
真相只在那些依据客观事实,能冷静判断和思考,并且能坚持到最后的人手中,就比如在巴里和艾斯曼的手中。
所以有时候真理不在人多,而是在于谁能够看清事情的真相,并且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非常佩服像巴里和艾斯曼这样的人,他们能冷静判断局势,分析数据,走访调查,全面了解市场环境的变化,最后才做出判断。这个也是空头们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二:银行家们和各投资机构,追逐利润的普通市场参与者们,在整个市场中,房价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非常明显,你不做,就是傻瓜,于是羊群效应在普通市场参与中蔓延。而这羊群效应在生活中很常见:
1.当某个商家,会说你的朋友小王和小丽已经买了.--意思是你看她们都买了,你是不是也要考虑考虑?
2.记得老师讲过一个大V在群里买康得新的股票,很多大V的粉丝,也随后争先买入,结果呢?股价一直下跌,让粉丝们损失惨重。--这些人为啥要随大V呢?把决定权被掌握在这个羊群头好吗?
另外一方面因为财富效应,人们追逐利益,逐渐变的越来越贪婪,在金融市场,“贪婪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义务”,利润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准则。他们在追逐利润过程中,却在裸奔,忘记给自己安装了防护墙,没有做好风险防护。
所以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人多的地方风险多,不从众正如巴里和艾斯曼等。
三:那巴里和艾斯曼等空头们如何能成功的呢?
001他们善于发现机会。像精明的李普曼就特别聪明,听到一则消息就特别敏感,还有那两个年轻小伙子,机会来的时候,他们就抓住了。他们如何能马上抓住机会呢?
拥有完善的投资和决策方法,特别是孤僻的巴里和天才偏执狂艾斯曼,他们依据数据和事实说话,计算数据,走访调查,分析市场等发现了房地产价格严重被高估,所以才做空。需要有专业的知识和冷静认真的审视市场能力和良好的个人素养。
002.强大的内心和定力,这点是常人所不能及,几乎所有的金融机构和市场参与者都沉迷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走高,只有大空头们偏执、孤独地坚持自己的判断。他们就像闻到了腥味的狼,坚决守候,不吃到猎物绝不放弃。
003.在等待的过程中,异常艰辛,会收到投资者们的质疑,同事的嘲笑,被人骂成疯子,傻子的日复一日的质疑和压力声中相信和坚持自己的判断。这点难能可贵。-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坚毅.
在《坚毅》这本书中讲到的坚毅的品质:充满激情+坚持。首先对自己的事业专业,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就像孤僻的巴里,在众多多头中,任凭坚韧的信念和定力,“不动如山”反人性操作--等候获得了丰厚的回报,那是市场对秃鹰守住猎物的奖励,我想他们这些人就是有着这样坚毅性格的一批人。
四:之前也看过电影《大空头》也对里面的两句话印象深刻.
001:犯错的人难免会想不通自己怎么可能会犯错。
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犯错了,首先有时不愿意承认自己犯错,如果马上承认,好像和过去说,你在自己否定自己,你的面子在哪里?你之前做的就是错的,你太愚蠢了。
人如果一直自以为是,不从心理上承认错了,就听不下去其他人的建议。更不会从行动上改正错误,就会限于一种为做错事找借口,认为错误就是合理化的行为的过程之中。
002天才基金经理说:他不会挖苦人,操弄别人,只会读数字。--正是因为他纯粹,不听小道消息,不看别人如何评论,坚持自己主张,在这点上已经打败喜欢听消息,依据别人判断来做决策的人。
特别是在股市中,很多人容易收到情绪影响,轻信他人。一些投资股票机构中的技术派就容易操作别人,利用他们先进的人工智能,大量的资金,专业的团队,经过精密计算的风控系统等在市场上操纵个人投资者,小散只有一个傻脑袋和钱,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堆专业的数据和图表往你面前一放,之后你就把钱交给人家.
而在《理财最重要的事》作者本人就曾有过一次惨痛的经历。1999年时,科技股特别火,很多人将房子抵押贷款去炒股,作者的妻舅在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他经常告诉作者科技的发展多么有潜力,这些科技公司的股票将有多大的上涨空间。作者起初克制自己的冲动没有买,在一众亲朋好友的劝说下,也一直忍着没有加入,直到最后,他觉得实在控制不住了,就投了一大笔钱买了一只自认为非常好的科技股,而且当时这只股票也确实从100美元上升到了1300美元。但没想到的是,到了2001年3月,这只股票就跌破了25美元,作者损失惨重。之后,作者将这只股票裱好了挂在墙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并由此得出结论:当一个市场出现连最理智、最后忍耐者都加入的时候,就可能是这个市场到达顶峰的时刻,这时候就应该警惕了。---这个也是他轻信他人,愿意被别人操作的结果。
所以在空头方和多投方的市场,空头们赢在发现市场的机会,也赢在能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金融市场是一个冷酷和现实的市场,任何一个思维的盲点都可能招致全面的溃败,人性的弱点也常常是成功路上的拦路虎。这场房地产风暴使得我们记住:永远保持敬畏,不断反思自我。克服思维上的盲点和人性上的弱点才能成为常青树.
结合中国市场,其实也有过这样的一个泡沫过程,2015,2016年的时候,国家搞棚户区改造,给三四线的城市注入大量的资金,导致那时候三四线放假猛涨,很多在外打工的人,买不起一线房子的人,就回家买房,感觉如果不买,以后更买不起了.那时候买房热情高涨,几乎在地铁上听到的:“你家在哪里买房呢”房子成为炙手可热的讨论话题,到18年,19年政策收紧,明确提出房子是拿来住的,不是抄的.三四线的放假才有所收敛,甚至有下降趋势。从这个过程中可看出,人性的逐利贪婪一个都不少。
而我在18年在喜马拉雅上和一些其他平台上就开始关注房价,也给了我很多的思考和建议,最后在18年也做空房地产,出售家里的房子,我相信未来几十年,应该是金融资产的黄金十年,所以就那样决定了。
所以做任何重大的决定,希望能想想:为什么做多?为什么做空?三思而后行,不盲目冲动,不人云亦云。坚持加强自身学习和自身修养,做一个有理有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