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去听一个知识讲座,当谈论到读书的话题时,发言人竟然擅自划分低水平阅读者和高水平阅读者,并定义为成功和失败的典范,让我大开眼界。
我一直认为,读书是一件很自由的行为,别人无权去干涉。而书籍本身并没有那么多门槛,从阳春白雪到下里巴人,都能适应每个人群。
书籍的种类繁多,目的性也不同,如果想消遣,那么《百年孤独》肯定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如果想进行思想上的碰撞,干瞪着《故事会》也翻不出任何的精神浪花。
但是从文学的价值角度来看,书籍确实有分高下,只有当一个人随着阅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才会通过筛选,一步步淘汰劣质的书。
在这个过程,本来是渐进和水到渠成的,却被人为的歧视和干预,导致很多人跟风歧视《读者》、《意林》和《文摘》,却忽略了自己在小时候蹲坑时,看的有多入迷。
在网上,读书的歧视链,大致可以划分为几种:
1、青铜地摊
位居歧视链最底端的王者,是当之无愧的地摊文学。
在以前,地摊文学的三大巨头一直被故事会,黄暴小说和侦探小说把持着,它们既流窜于三四线城市的路边、报刊亭或书店里,也出现在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廉价书摊上。
地摊文学的消费人群是学历偏低的务工人群,为了追求薄利多销,所以打擦边球的猎奇内容必不可少,仅这一点,就成为主流文化所排斥的原因之一。
地摊文学的精髓在于通俗易懂的阅读,并刻意制造夸张的情节冲突,所以在封面标题上,一定得深谙人的欲望和情绪,题材基本围绕各种未解之谜、杀人案、国际政治揭秘以及人体艺术。
每一个初阅读地摊文学的人,情绪都被里面的内容所煽动,一味追求爽的官能刺激。但是长期阅读只会被洗脑,压抑了人的独立思考能力。
以《货币战争》为例,全书最大的贡献,是用似是而非、模糊其词的手法,培养读者用阴谋论去看待世界,这是一种思想偷懒的手法。
阴谋论的本质是信息上的极端不对称,只有多读书,多扩充视野才能减少这种认知。从这方面来看,地摊文学被打进歧视链底端,似乎情有可原。
2、白银网络
放在十年前,网络文学和地摊文学可谓难兄难弟,受尽主流文化的傲慢与偏见,难登大雅之堂。媒体和家长们也视它为洪水猛兽,和网瘾直接划分为等号。
作为新时代的产物,网络文学陪伴90后走过青春彷徨的年代。由于数量庞大,网络文学的糟粕有很多,但精华也不少。我仍记得,初中刚接触到《紫川》,就被作者的内容所折服,《悟空传》、《庆余年》和《九州志》都是文学中的精品。
到了近几年,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年厌恶网络小说的家长们,一旦接受了龙傲天和玛丽苏的爽快剧情后,只会比年轻人更为上瘾。况且,如今热播的电视剧都是由各种IP小说改编而来,守在电视机面前的长辈更是看的津津有味。
从某种程度来看,网络文学的地位在缓慢提升,一点点地被“主流文化”所接纳。
3、黄金鸡汤
鸡汤文学的地位近几年摇摇欲坠,从风头正劲的王者,直接被打进黄金,十分的憋屈。
曾经,微博上的鸡汤语录非常盛行,每天发一段振奋人心的鸡汤文,随便套用一个名人来背书,再配上清新的鸟语花香阳光照片,新的正能量一天就开始了。
一切都很正常,直到传销、情感博主和微商入局,频繁地套用鸡汤文,用熟悉的配方和材料反复熬制,让鸡汤越喝越油腻,读者的厌倦自然很正常。
在网上书城的畅销榜里,个人成长的励志书籍数不胜数,也有明星自传、养生保健类等,参差不齐。
鼓励人进取本是一件好事,这也是鸡汤的初衷,但这类书过分强调成功的(不)可复制性,以及灌输对金钱追求的狭隘观念,容易误导读者。
鸡汤文还给人带来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当接受通俗易读的鸡汤文化后,人们习惯于迅速获取答案,以至于没有耐心看完整本书籍;在没有知识储备的前提下,轻信读书课程的万能化,只懂概念而不知其所然。
鸡汤文学还有一个分支,被称为机场文学,就是摆在机场里的各种成功书籍,许多打着国学幌子的大师,直到如今仍在招摇混骗,各种出书洗脑,然后拉人头开讲座,将“成功学”三个字彻底玷污。
4、铂金散文
从铂金段位开始,只要长期阅读散文,“品味”就会提升一大截。
在与人聊天时,如果不着痕迹地引用某名人的话,个人魅力就能瞬间提升。即使面对毫无知识涵养的土大款,你也能侃侃而谈,用知识武装尊严,不落下风。
其实爱看散文的人,内心大都有着一颗文艺的心。他们愿意穿越古今,感受着沈从文“琴师已去,山水绝响”的绕梁余韵;也愿意体会朱自清朴素流畅,清丽温厚的人物形象;还可以洞察萧红的纯情和返璞归真,如何直戳人心。
也因此,读一篇散文的门槛看似很低,但如果无法沉下心去品味,只会厌倦作者的絮絮叨叨,言不及物,难有收获。
写散文的作者,大多有一颗自恋的人,他们不想刻意承载什么思想,只想和你来一场下午茶式的谈天,聊聊各种生活琐碎。这种最贴近生活的亲近文体,更能让人达到灵魂上的震颤。
读史铁生的文章,好像是在听一位老者在平淡地叙述生平过往,细碎的语气里带着点悲情,又蕴含一分希望,让人感觉到生活的恬淡和热闹。
当梁实秋说出“只是风流云散,故人多已成鬼,盛筵难再了”时,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会补充“先别去死,再试着活一活看”,林语堂则附和“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当然,现在有很多处于黄金鸡汤段位的人,正试图挤进铂金散文的圈层里,洗涤自身金灿灿的鸡汤气息。
5、通俗钻石
在钻石层面上,通俗文学的定义很广,泛指武侠、言情、侦探、科幻等,甚至包括连环画。
从古至今,唐传奇、宋话本、明清小说,到张恨水和李寿民等人,最后轮到金庸、古龙和梁羽生,都在通俗小说的道路上奋进,试图成就经典。
所有的通俗文学,并非都能成为经典名著,但大多数的经典名著,在诞生之初,都是通俗文学。这主要取决于历史的进程,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聊斋志异》等,随着时代的变迁,才渐渐成为经典。
如果要符合现代人的高级审美标准,那么毛姆、莫言和村上春树等人就是标准的风向标杆,只要扯着这几扇旗子,就能打趴无数不服来战的低层次阅读者。
6、严肃王者
位居歧视链顶端的是严肃文学,也被称为精英文学。
从本质上来看说,通俗文学普遍爱憎分明,对生活充满艺术化的描写,阅读起来不费力,心态上容易满足。所以它适合想摆脱现实残酷的读者群体。
严肃文学体现的是真实人生,没有绝对的好和坏,每个角色都在道德与私欲之间徘徊,结局反复无常,没有所谓的完美结局。
从这一点来看,就让严肃文学显得晦涩高深,而主动选择阅读的人群,少之又少,思想段位上显得更深沉。
由此看来,能达到严肃文学的标准有:《卡拉马佐夫兄弟》、《等待戈多》和《盲目》等。
如果有一天,你想混严肃王者的圈子,又不想杀死太多脑细胞,最简单的入门是记下所有标题,到时候和别人聊天,直接念出长长的一串书名,逼格就上来了。
7、反智王者
在读书的歧视链之外,还存在一群人,他们不读任何书籍,只会高捧反智主义的思想,被称为反智王者。
他们鄙夷一切的读书人,口头禅永远是那两句: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及读书无用论;在读书人的眼里,跟这群反智王者解释,和对牛弹琴没什么区别。
毛姆说“一切文学的本质都是消遣,是寻求安慰或刺激。”
所以多点宽容,少点傲慢是不难的,谁没有一边讨论着民主与高贵,一边站在街边撸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