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见异思迁,是否是男人的通病呢?明明是他抛弃她在先,却总能自以为是的觉得她不在了,转而迎娶新人。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的乌衣巷差不多也是家喻户晓了。王谢指的是东晋的王导,谢安两大家族。琅琊王氏,百世盛名,历经乱世,屹立不倒,着实也令人叹为观止。
我们所熟知的王翦,王羲之,王戎(竹林七贤之一),王献之皆出自于王氏家族。而我们今天的男主王肃,乃是东晋丞相王导后代,南齐尚书左仆射王奂之子,北魏名臣。
(壹)
“嘶···”谢氏做着针线活,有点心绪不宁,不小心绣花针扎到手。看着三个儿女纯真的睡颜,她禁不住舒展了眉眼。
闭上眼,仿佛听到王肃在耳边轻轻的说,你先等我几年,待我安定了,定会回来接你和孩子。卿卿,你辛苦了。这两句话如同烙印一般深深的刻在她的脑海里。
自那日灭顶惨祸之后,她每日都在担惊受怕和思念中度过。她是南朝大文学家谢庄的女儿,陈郡谢氏的女儿风骨自高,才情卓绝。她要在他不在的时刻守护好他在乎的一切。
可,为何。为何,她会听到这个可怕的消息呢。
明明他答应过她,定会回来接她和孩子的。他这般重情重义,至情至性之人,怎会突然如此。我的丈夫,怎会成了北魏公主的良人。我定要去寻他问个究竟。
她勇敢的带着三个儿女开始了千里寻夫之路,前路漫漫,她毅然决然的出发了。边境巡查严格,她便扮做女尼躲过了。这与她当时的丈夫王肃扮做僧人过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贰)
琅琊王氏,高门望族。王肃而立之年之际,他这一支旁系卷入政党纷争,几乎遭遇灭顶之灾。父兄皆亡,独他一人逃出。前路叵测,他只得抛下妻儿。
南北朝佛教盛行,他不得不扮成和尚,避免引人注意。在这场近乎乞讨的道路上不断挣扎,不断前行,终于遇到了赏识他的明君孝文帝拓跋宏。
拓跋宏当算是历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家、改革家。他接手的北魏王权,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败絮其中。鲜卑族与汉族有着不可调停的矛盾,一触即发。
历史上有名的孝文帝改革让他殚精竭虑。刚好高门子弟王肃的出现,让这一切变得顺利多了。王肃竭尽全力的帮助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他的不遗余力也是为了复仇,向南朝为他逝去的父兄复仇。
为了留住这个难得的人才,拓跋宏让他娶了自己寡居的妹妹陈留长公主。
王肃在北魏并无势力,为了稳固势力娶公主在如今看来似乎并无不妥。这也是上位者拉拢人才的一种策略。
但,王肃是有妻儿的。
说来也是奇怪,他愿意娶,也为自己找到了合情合理的理由。这么多年了,也许我的妻儿早已不在了。看看,这就是一副渣男的嘴脸,明明是他弃她在先,偏偏做出一副深情的样子,你不在了,我才另娶的,有何不可呢?
(叁)
谢氏费劲周折的找到了王肃。她面色淡然的站在那里,其实内心早已五味杂全。也许由不得她不信,王肃真的娶了别人。
她面色凄然,多年来的苦等却是如此结局。她看着日思夜想的丈夫身边挽着的是无论身份地位她都无法撼动之人,她的脸又白了几分。
这是一场奇怪的会面。各人各怀心思,王肃看着谢氏的泪眼,嗫嗫不敢言语。他以为她早就不在了,如今她携儿女前来,他愧不敢迎。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此景,谢氏赠诗一首给王肃,期待还能再续前缘。
本为箔上蚕,
今作机上丝。
得络逐胜去,
颇忆缠绵时?
这篇前妻的来信,王肃无言以对,不敢回应。正当他犹豫不决之际,陈留长公主接过信看了一下,提笔写下了回信。
丝是贯线物,
目中恒有丝。
得帛缝新去,
何能纳故物?
这位公主颇具北方女子的豪爽泼辣,回应的毫不退让,我的丈夫就是我的,也不可能与他人分享,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无可能。
谢氏心死,自此落发变为了真正的女尼,实在让人黯然神伤。王肃为她建造了正觉寺,让她安放余生。
也许这是他能为她做的最后一件事,也庆幸他没如陈世美一般,将发妻弃之如敝履。
谢氏的悲剧,也是乱世的悲剧。陈留长公主又如何呢,王肃每每午夜梦回之际,总是悔恨不已。一年后就英年早逝了,年仅38岁。
人世间唯情字一词,最能将人折磨。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再也不是心上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