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偶尔会写到我先生,很多朋友就会觉得,他应该是个非常宠我的人。其实,还真不是的。
比如,在我父母家,大家对于生病都特别紧张。只要我有病有疼了,身边人都会给我加倍的关爱。这就养育了我一个性子,小病小疼就开始叫唤,特别戏剧化,但我先生就不吃这套。
最初发现这点儿,是有一次我喝多了,早起趴在马桶上吐。他睡眼惺忪地进来看看,问我:“你自己ok吗?”我一边吐没法一边开口,顺手比划了一个ok的手势,他就进去继续睡了。完全没有一点儿,你人不舒服,需要我特别关怀的意思。
我头疼感冒发烧,他也压根儿不急,只是提醒我多喝水、多睡觉,身体自然会好的。
渐渐地,我发觉,在这个新家庭里,我生病时的矫情与戏剧化,换不来任何多余的关爱、同情和妥协,慢慢地,我就放弃了这个模式。
放弃这个模式,外加不随便吃药之后,本来一年无数次小病的我,生病率都骤降了。
在之前,我还常常生闷气。在我过去的整个家族里,人们都很畏惧他人生气,只要有人生气,无论有理没理,都能勒索到很多的好处。在无形中,我也受到了这个模式的影响。
但我先生很不吃我这套,只要我是没理的,无论我气到跳墙或撞墙,他都不会迁就我。
昨天,我因他人起了点儿情绪,刚跟他吐槽了一句。他就很平静地跟我说:“你不要再抱怨,等下负能量要起来了。”一句话,当头棒喝。
在很多事情上,虽然他也帮我很多,但只要是我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他从不偏袒我,因为我装柔弱,就帮我移调任何责任。只是一直鼓励我:“你很强壮哦,我相信你可以的。”结果,我发现,啊哈,其实我真是钢铁女侠般的存在。
最近我看宣化上人的视频,才了解到了两种佛法的教法,一种是摄受法,以抱持、鼓励、温柔软语为主,引导人接触到善知识;另一种,叫做折伏法,也就是当旧有业力系统起来的时候,一棒子打下去,让当事人直接领会到,这个操作系统早已过时了,甚至已经对成长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这第二种,大概就是严师出高徒的原理。
近些年,人们对内在领域的需求渐渐增大,许多人都会找心理咨询师咨询,但效果其实有限。
我观察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寻求者的目标,还是停留在“我需要共情”“我需要抱持”,以及“我需要绝对认同”之上。过度追求外在的某种包容度,反而纵容了自己的情绪,以及旧有习气,没有起到可以跳出旧有业力循环的效果。
在很久以前,常常有人找我聊天。我就觉得,我对他人情绪的理解和认同,就是我对他人的善意。结果,找我的人就满趋于一种特点,就是很喜欢通过自身的困境,去获得某种同情和关怀。真的,还蛮会吸能量的。
在之后,我发现,我所谓的这种“善意”,不过是碍于面子,觉得自己“应该怎么样”,对方才会觉得我是个好人。因为希望对方觉得我是个好人,不但要被对方吸能量,还加重了对方的贪嗔痴。慢慢地,我也就放弃了。
到现在,找我聊天的人就很少了。因为我只是保持我本有的乐观和正向,不会给予负面情绪任何的认同。找我的人,大多都是真的想要突破成长的,不是这样的,聊了几次,也就自然讲不下去。
我们需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会成长的,是因为自身想要成长,能疗愈自己的,肯定是出于自己愿意被疗愈。成长和疗愈的路上,需要付出大量的耐心、信心、勇气,乃至要甘愿放弃很多外在的认同。
我们能真正拉起来的,也只不过那些已经做好准备的,甘愿为了成长,勇敢面对所有恐惧的人们;而那些未做好准备的,也就交给宇宙这个“大学堂”。
真好,宇宙这位大老师,是绝对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昨天转了个有意思的日本电影,看完解说之后,我就想起很久以前,我常常会思考的一句话。这话我也忘了在哪里读到,但每每品味,都觉得蛮有意思:
“你在没遇到那个人之前,原本过得好好的,很长的时间里,你的生命里都没有他。但遇到这个人之后,怎么回事,你反而没法自己活好了,离开他就不行了?”
这个人的存在,暂时填满了你某部分以为的匮乏感,当他走了,你就真正感觉到,这一块儿的心口好像空空的。你总是想再抓一块儿东西进来、甚至抓一个人进来,让这个空档重新填满。
但其实,比起那个人的回来,如果我们愿意好好去感觉,这部分“空空的”到底是什么?我们那自以为的匮乏是什么?什么造成了我们以为的缺乏感?或许受益可以更大。
那离开的人儿,会成为唤起我们自身的催化剂。
虽读过大量身心灵转化的书籍,但我至今还是觉得。大道至简,“道”本身,是最不需要任何或高深、或晦涩的语言以装点的。
道在行坐起卧之间,道在一餐一食之间。一个放松而有爱的人,他或许从未听过上帝,但上帝早已成为他的挚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