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伯、贝克和查理,他们三个人住在一座热带的小岛上,生活条件艰苦,这里食物种类极少,他们的菜单上只有一道菜:鱼
1
由于低效的技术,他们每人每天只能捕到一条鱼,虽然条件不好,但也好过忍饥挨饿。一天,艾伯突发奇想,觉得可以通过制作捕鱼器来抓鱼。于是花了一天的时间来织网,也为此放弃了自己捕鱼的时间,不得不忍受着挨饿。为了将来能有更多的鱼,艾伯选择暂时延迟消费(挨饿一天)的方式。当然,为此他也要面对一定的风险,谁知道这捕鱼器到底能不能发挥作用,如果不好用那就白白浪费了一天的时间。
故事引申:在经济学术语中,资本指的是一种设备,这种设备的建设和使用本身没有什么意义,其意义在于能够通过它创造出其他需要的东西。故事中,艾伯的捕鱼器就是他的资本,能够给他带来更多的鱼。
2
第二天,艾伯带着自己制作的捕鱼器去抓鱼,熟悉了如何使用捕鱼器之后,他很快就捕到了两条鱼。就这样,艾伯的生产力提高了一倍,花一天的时间就能得到两天的食物,于是他就可以利用隔天休息的时间,去做别的事情。而这个捕鱼器也将在未来给他带来更多的鱼。
故事引申:工具改变了一切,提高了人们的劳动效率,生产的东西多了,消费的东西也多了,使经济的出现成为可能。而经济增长的原因,正是找到了一个生产人类所需物品的更好方式。
3
见证了艾伯轻松捕鱼的过程,贝克和查理都想让他分享新发明的捕鱼器。可是艾伯拒绝了,他说“既然我能做出来,那么你们肯定也是可以的。”但是查理跟贝克担心自己并不能顺利的做出来,害怕在捕鱼器完成之前先饿死了。于是,贝克提出了一个建议:“艾伯,你看这样行不行,在我们制作捕鱼器的时候,你把你多捕获的鱼给我们吃,这样我们就不用挨饿,等我们捕到多余的鱼,再还给你。”
尽管这比直接把捕鱼器借给他们要好,但是艾伯还是不放心“怎么保证你们在得到鱼之后还会继续干活呢?而且你们能不能做出捕鱼器也是个问题。我有失去自己储蓄(多捕获的鱼)的风险!”他们认为必须在数字上做文章,要有一个约定,于是金融思维就这样诞生了。
现在,艾伯有5个选择来处理自己的储蓄(多捕获的鱼):
1、把储蓄存起来:把鱼留下自己吃,这是最保险的。储蓄既不会有损失,也不会有增长。
2、把储蓄消费掉:不再去干活,先将自己存下的鱼吃掉。
3、把储蓄借出去:将鱼借给贝克和查理,收获更多的鱼(相当于利息)。
4、用储蓄投资:建立自己的捕鱼器公司,制造新的捕鱼器,将它们租给贝克和查理并收取租金。
5、将上述四个方式有机搭配、组合。
当然,至于艾伯会采取哪种方式,这取决于他个人对风险与回报的偏好。而且不论他选择哪种方式,对贝克和查理来说都是有好的,他们都能获得更多的鱼。
故事引申:虽然他们能吃到更多的鱼,不用再害怕挨饿,但是饥饿(其经济术语为“需求”)只是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对于生活方式的局限性逐渐感到不满,想要追求更多的选择,但这些选择(需求)都需要资本来支撑。
以上这些内容,都来自于《经济为什么会崩溃》一书,稍加整理之后呈现了出来。那么,今天的主题也就出来了,在此要推荐一下《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这本书。虽然这是一本经济读物,但从上面几段应该能够感受的到,这本书在介绍经济知识的时候,并没有使人产生困意。这第一个原因就在于作者采用了“故事+漫画”的形式,将枯燥乏味、术语一堆的经济学内容,真实、形象的展现了出来。既可以说是在故事里面讲清楚了经济这东西,也可以说是用了经济的内容组成了一个经常的故事。
推荐这本书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书里面的故事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情节,从源头开始讲起经济学,你可以像读小说一样,理清楚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也许作者的故事讲的并不是最好的,也许我们能找到更多比他讲的还要精彩的经济学文章,但这些文章所传递的内容很多都是碎片化的、零散的,那么你对经济学的认识也将是碎片化的。如果用电视剧来对进行对比或许更加形象,读《经济为什么会崩溃》这本书,就相当于你是从电视剧的第一集开始一直看到最后一集;而那些碎片化的文章,可能只是一部剧中的几集内容而已。
如果你想了解经济学,你想明白生活中一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的话,那么这本《经济为什么会崩溃》是个不错的选择。看的明白,读着简单,这种阅读体验想想就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