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天津已经七年,我心里已经逐渐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天津印象,风土人情、人文特色、地域特点等等,其中非常耐人寻味的就是天津人好吃。严格地说,这不是我的发现,而是身边的天津本地同事告诉我的,而且他们也确实身体力行。另外,从天津各大商场最火的总是饭馆云集的楼层这一点来看,此言绝对不虚。巧了,我也爱美食。
老家离天津不远,从道理上来讲吃食应该相差无几,细细探究起来确实也是如此。我今天要写的只是人生经历里印象深刻的几种食物,也许现在还在吃,也许已经难得一见,也许仍是某些人家的家常菜,也许有些地区的人们从来没听说过。我要说的是什么呢?说的就是吃啊,说的就是那些夏日里念念不忘,冬日里想起就怀念夏日的美食。
美食作为古典派中国作家写作的一大素材,常见于各种散文体甚至小说里,蔡澜、汪曾祺、丰子恺等等,这些散淡闲适的文人们都爱写吃,而且吃得精,写得妙,看得馋。我至今为止只会做点再家常不过的菜,尚能下口,里头的门道却说不出一二,只是随性而为,不过有一点心得,就是做饭时的心情好,做出来的饭就好吃,有没有科学依据?当然没有。不过吃饭是个能让我们分泌多巴胺的事,开心点吃饭,心情自然就更舒畅了。
我能说的都是我吃过的,而不是做过的美食,诸位就当一次美食家,看看我说的这些合不合您心意吧。
提起夏日,人们首先会想到热,接着就是冷饮。各种冰棍、雪糕的名字就会摁不住地往外蹦。现在经常吃的那些我不必再提,味道嘛见仁见智。而两角一支的香蕉、小豆冰棍陪伴了我很长时间,算是给一个手里没多少钱的孩童燥热夏天的一大慰藉。当时这种冰棍没有正规包装,都是一大包里面几十支,从小卖部的冰箱里拿出来还带着白白的冰碴。有比较讲究的,顶多是每一支外头包一层纸,其实却造成了更大的麻烦,纸与冰棍冻在了一起。大部分小孩子可管不了这么许多,冰棍和着纸一起下肚。凉!爽!我从小就有点洁癖,这种冰棍买的本不太多,每次见到这种带包装纸的还要一点点地撕掉,往往结果就是吃的时候冰棍化得只剩下一半,我十分好奇当年的我怎么能忍住这巨大的诱惑不去啃一口,尤其是当伙伴们已经大快朵颐的时候。后来等我上初中之后,这种冰棍就销声匿迹了,许是卫生部门查得紧,把这些三无产品都灭绝了吧。
还好,我们又找到了另一种替代品,刨冰,这应该也是很多天津孩子的记忆。我小时候吃的刨冰,只是一个塑料小碗,冰碴子极不均匀,有冰块混在里头,后来卖家赚了钱上了专业的机器,刨出来的冰放在碗里就像堆起来的雪花,晶莹剔透,可唯有一点不好,不禁吃。刨冰里放一勺勾兑的果汁,撒几粒葡萄干,插上半拉山楂片,生津止渴,透心凉。那时候不像现在我在天津吃的,分那么多种口味,顶多就是橘子味、西瓜味,小碗一块五,大碗两块。那时我一天的零花钱也就两块,所以我顶多买个小碗的,剩下五毛都攒起来买了漫画。
现在人们注意养生了,都知道这些冷饮对身体并不好,吃多了伤肠胃,估计现在的家长们不会再带他们的孩子去吃这种东西了。你瞧,卖刨冰的摊位也少了,哪怕你卫生达标,环境舒适。现在的孩子们真可怜,这么好的美食享受不了。不过还得恳请他们原谅,这都是为了他们的健康着想,谁让我们得对他们负责呢。
接下来是一个大招,冰镇西瓜。这个恐怕每个人每个夏天都会吃,不管是切成块还是端着半拉拿勺蒯着吃,一旦吃起来就停不下,直到吃得小肚子鼓鼓的,嘴巴子染红了才罢休。马上就要到吃西瓜的时候了,我只是在想,还能不能看到那些戴着大沿草帽,手拿破旧蒲扇,敞着黄白色褂子,脚踏布鞋的瓜农呢?我爱听他们吆喝:大个西瓜,包熟包甜,沙瓤的,不甜不要钱了哎~
说完凉的,咱们说热的。热的?还嫌气温不高?对,人就是这么奇怪。夏日人们到了饭点最爱吃的是什么?没错,就是烧烤。从前的天津什么样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前几年我老家那里一到夏季傍晚,太阳刚落山,烧烤摊就都摆上了,热火朝天、烟熏火燎,人声鼎沸。人们喝着扎啤、撸着烤串、伴着浓烟,大声聊一会咳嗽一会,时不时还得嚷嚷着提醒店家多放点孜然、辣椒面。一到夏天,大街小巷只有一个名字,烧烤一条街。那会也不知道烧烤还分什么东北烧烤、新疆烧烤、韩国烧烤、巴西烧烤,海鲜烧烤也还没兴起,人们就是吃羊肉串,五毛一串,后来涨到一块,现在多少钱已经不知道了,天津基本都是两块甚至更贵了,可味道却不见长进,反而每况愈下。烧烤摊上颇受追捧的还有烤鸡翅、烤腰子、考各种宝、烤蒜、烤尖椒、烤韭菜,烤馒头……得,就说这么多,爱吃什么您就点什么吧,今天晚上就去。
哎?等等。去哪啊?现在哪还有露天烧烤摊了,污染这么严重,烧烤摊都改了烧烤店,炭烤也大多改了电烤,健康是健康了,环保也环保了,味道上排除心理因素似乎也差不了多少,可是总觉得缺了点什么。最后提醒一句,烤糊的别吃,致癌。
夏日人们还爱吃砂锅,这个更热了。我尤其爱吃砂锅豆腐,砂锅丸子留到冬天再聊。豆腐这种食物简直是上天的恩赐,很多大文学家写过,我自认功力差得远,难以望其项背,但是夏天吃豆腐,美。砂锅豆腐、麻婆豆腐、家常豆腐、香煎豆腐还有早晨的老豆腐,还有豆腐丝、豆皮等衍生品,豆腐简直是美食之王。豆腐最令人回味的就是口感,入口时是固体,伴着一点烫,其内里与牙齿接触的一瞬间,哗,在口中爆开,豆腐如同有了生命般游弋跳动,充盈口腔,无比顺滑地通过喉头、食道,暖暖地进入胃里……这是不是绝妙的体验?冰镇豆花什么的大抵是南国的吃法,反正我一个正宗的北方人还是爱吃热热乎乎的豆腐,最好是卤水点的。夏日,与豆腐更配哦。
还有一些关于夏日美食的回忆,我已经分不太清究竟是美食的味道好还是回忆总是香甜。我记得从前在家时,早晨吃老豆腐我最喜欢搭着吃的是一种烧饼,可能学名叫吊炉烧饼。一个面饼,涂上油,一面撒上芝麻,放到一个小锅炉里,最有意思的是,烧饼是反面贴在锅炉顶上,芝麻那面冲下,就像是吊在树上的蝙蝠。锅炉的温度很有讲究,初学者往往会把烧饼烤糊或者粘不住顶,还没熟的时候就噗噜噗噜掉下来,沾了灰。我们那边分两种口味,瓤子烧饼和红糖烧饼,热吃凉吃皆很可口,很多外地人到我们那都会带一些走,路上当零食吃也非常合适。我现在回家还会买来吃,只不过手艺好的人越来越少,价钱却越来越贵,只盼不要最后成了只能在书上看到的非遗。
夏日里的凉菜也几乎必不可少。天气燥热的时候,看见炒菜就犯恶心,吃点嘛呢,凉拌菜。凉粉、凉皮、拉皮、凉面、黄瓜、素什锦,还有朝族凉菜等等,一言难尽。这些家家户户都吃,材料便宜,制作简单,不多赘述。我常常回想起来我小时候总吃的一种咸菜,现在不太好买了,我们那里管它叫咸菜疙瘩,可能就是腌萝卜或者芥菜头吧。小时候我会跟着妈妈去菜市场买一大块,早晨就着馒头,晚上就着稀饭。后来有走街串巷的小贩,骑着28自行车,两边各挂着个大坛子,叫卖起来很好听。他卖辣黄瓜、酱黄瓜、姜不辣、八宝菜、腌辣子、甜咸蒜,当然最多的还是咸菜疙瘩。我在天津也吃过几次类似的,却总觉得味道不同,不知是何缘故。可能是我吃的好东西太多,咸菜早就不入法眼了,就像是朱元璋的珍珠翡翠白玉汤。
还有一样东西,差点就忘了,尽管非常普遍,却不得不说,那就是捞面。天津吃捞面我是见过的,卤子是真多,五花八门、样样俱全,素卤肉卤又各成门派,下属十几种分类,大开眼界,蔚为大观。天津吃捞面基本也不分时候,节日吃,平日里也吃,我是服气的。我在老家的时候倒也吃,只不过基本都是夏日的晌午,买了鲜切面,热水煮了,捞出来,放到提前备好的凉白开里过一下,和上麻酱,铺上黄瓜丝,窊一勺蒜蓉,刚出锅的西红柿鸡蛋卤一浇,边吃边拌,我能吃两大海碗。
夏日里的美食千千万,我只取一瓢凉白开。夏日里爱出汗,多喝水,开的,凉的。一下肚,沁人心脾,胜过各种饮料。夏天,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