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炎夏扬州小憩,晨游瘦西湖,夜逛东关街。此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繁华。城中烟柳绕堤,路随水转,建筑楼台古香古色,触目之处皆如画卷。
夜市上的东关古街,千灯照碧云,“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灯光下各色小店灼灼其华,令人疑置电影戏剧之中。
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它东至古运河边,西至国庆路,全长1122米,原街道路面为长条板石铺设,这条街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冲,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
东关街除有老字号店铺外,还集中了众多古迹文物,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有明代的武当行宫、明代的准提寺,以及建于康熙五十三年的清真寺。
这条街聚集了几乎所有的扬州特产和众多特色小吃,尤其是这些小店都装修得很有特色。下面一一道来。
板桥孝母饼店,源自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亲自做饼孝敬乳母费氏的典故。
驴驼载茶食店是扬州百年老店,历史悠久。他家盛产的桂花糕和板桥孝母饼,在扬州很有名。
扬州三头菜是淮扬菜中以寻常甚至腥膻味较重的原料烹制的不同凡响的佳肴,包含淮扬狮子头、拆烩鲢鱼头、扒烧整猪头这三个大主菜。
以清淡闻名的淮扬菜没想到也有如此重口味。
扬州是一座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长期的安逸生活,沿袭下了许多生活习惯,如早上“皮包水”——清晨去喝一杯早茶再品尝一下特色点心和晚上“水包皮”——去澡塘泡个澡,就是这一带典型的生活方式,也是扬州人最好的享受。
扬州人爱喝茶,自然少不了茶叶。本地名茶绿扬春据说虽不如西湖龙井有名,但品质上毫不逊色。
古时,扬州的大小酒肆与茶肆一样,也是遍布城区的主要街巷。盛集文人骚客的扬州留下了不少与酒有关的诗句。李太白诗云:“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在扬州做过太守的苏轼亦有诗云:“扬州云液却如酥 。”
太白酒坊的伏酿糯米甜酒沁甜可口,可以免费品尝哦。
吴勾酒坊,据说自制桂花酒很有名。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云:“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在彻夜笙歌的夜市上,喝茶吃酒可不是简单的吃吃喝喝,最重要的是有美人如云歌舞升平。
据说扬州出美女,源自谢馥春。扬州谢馥春香粉为清廷贡粉,百姓冠称“宫粉”。使用后脸上皮肤白里泛红,既有美容颜貌,又有去除斑痣,清除皱纹的功效。
这条街上有好多家谢馥春香粉铺,就跟卖牛皮糖的糕点铺一样多。
扬州三把刀,即扬州厨刀、修脚刀、理发刀。三把刀在扬州人手中不仅是一门技术,还是一门艺术,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扬州文化的一部分。
扬州漆器是中国汉族传统工艺品种之一,起源于战国,兴旺于汉唐,鼎盛于明清。其工艺齐全、技艺精湛、风格独特、驰名中外。
明清时期私家园林与红木家具是达官贵人和富贾豪绅们的标配。淮扬一带盐商云集,自然也会将这项标配作为人生追求。东关街上的私人园林“个园”、“何园”皆为盐商所有。
这家店门口放着一盆竹,门楣上写的是“怪竹堂”,两边对联是苏东坡名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透视出主人的喜好与雅韵。店里全是各种竹制品,从笔筒到椅凳,琳琅满目。
这里还有一家非常有创意的旧书店,店里以老旧的连环画为主,还有老明信片,老信封等等,走进去,就好像走进了回忆。店里还提供了留言寄信服务。
除了本地有名的特产店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店,在灯光照耀下格外美丽。
这条古老的长街上,除了商铺和富商园林外,居然还有一处“武当行宫”。想想五百年前的道士们居然是在这等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修真求道,真是所谓“大隐隐于市”,令人敬佩。
这不仅是一条普通的商业复古街,它还是百姓人家劳作和生活的憩息地。熙熙攘攘的观光人群对他们来说就像大运河的流水只是过客,而他们才是这里的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