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思考,快与慢》的第四篇读书笔记。
笔记的内容是书中第四部分选择与风险(26章—34章)。这一部分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那么,什么是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的产生
这还要从第四部分文章开头,作者和其搭档阿莫斯无意中发现“期望效用理论”中重要的缺点谈起。
他们认为个人在风险情形下的选择所展示出的特性和VonNeumann—Morgenstem的效用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不相符的。这种不符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他们发现和确定性的结果相比个人会低估概率性结果,他们称之为确定性效应(Certainty Effect)。他们还指出确定性效应导致了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收益时的风险厌恶以及当选择中包含确定性损失的风险寻求。
二是他们还发现了孤立效应(Isolation Effect),即当个人面对在不同前景的选项中进行选择的问题时,他们会忽视所有前景所共有的部分。孤立效应会导致当一个前景的描述方法会改变个人决策者决策的变化。
三是他们发现了反射效应(Reflection Effect),当正负前景的前景绝对值相等时,在负前景之间的选择和在正前景之间的选择呈现镜像关系。
什么是前景理论
曾有一位著名的财经编辑问过卡尼曼,为什么将他们的理论称为“前景理论”,卡尼曼说:“我们只想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让大家记住它。”
补充一下,在行为金融学里,有四大研究成果。分别是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过度反应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及过度自信理论(Over confidence Theory)。
也有学者将“前景理论”翻译为“预期理论”,在不同的风险预期条件下,人们的行为倾向是可以预测的。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前景理论认为人们通常不是从财富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从输赢的角度考虑,关心收益和损失的多少。
前景理论的基本原理
风险决策的理论从最早的期望值理论,到后来的期望效用理论,但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充分展示了人的决策行为的复杂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分析、指导人的行为决策。卡尼曼和阿莫斯在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大量心理学实证研究于1979年正式提出了新的关于风险决策的前景理论。
前景理论引申出的四个基本结论,概括为以下五句话:
1.确定效应:大多数人在面临获利的时候是风险规避的。“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2.反射效应:大多数人在面临损失的时候是风险喜好的。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3.损失规避:大多数人对损失比对收益更敏感,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4.迷恋小概率事件: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99.99%的可能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
5.参照依赖:大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考点决定。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其他人一年挣6万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
简言之,人在面临获利时,不愿冒风险;而在面临损失时,人人都成了冒险家。损失的痛苦比获得所带来的喜悦更敏感,而损失和获利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改变评价事物时的参照点,就会改变对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有两大定律:
(1)人们在面临获得时,往往小心翼翼,不愿冒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人人都变成了冒险家。
(2)人们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损失的痛苦要远远大于获得的快乐。
来看两个好玩的试验:
一是有两个选择:
A 肯定赢1000元;
B 50%可能性赢得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大部分人会选A,这说明人是风险规避的。
二是有这样两种选择:
A 你肯定损失1000元;
B 50%可能性损失2000元,50%可能性什么也不损失。
结果大部分人会选B,这说明他们是风险偏好的。
可是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两个实验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玩了个文字游戏而已。第一个实验中假设你刚刚赢了2000元(以此为参照),那么如果你选了A就相当于肯定损失了1000元;选B50%可能性赢2000元就相当于50%可能性不损失钱,5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就相当于50%可能性损失2000元。
这个似乎玩文字游戏的实验结论对管理决策是很有意义的。举个例子,一家公司面临两个决策,投资方案A肯定盈利200万元,投资方案B有50%的可能盈利300万元,50%的可能盈利100万元。这时候如果公司定的盈利目标比较低,不如说100万元,那么A方案看起来好像多赚了100万元,而B则要么刚好达到目标,要么多赚200万元。A和B都是获得,那么大多数人会选A方案。但要是公司定的目标比较高,比如是300万元,那么大多数人会选B方案,员工会抱着说不定会达到目标的心理,去拼一下。这说明老板(决策者)完全可以通过改变盈利目标来改变员工对待风险的态度。
前景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一些决策现象。比如群体在奖惩决策时,奖励往往是就低不就高,惩罚往往是就宽不就严。为什么会有这种向中间回归的趋向呢?可以这么解释:获奖励者并非大多数人,多少有奖金就可以了,重要的是名誉,多几块钱少几块钱人们不会太在意;受到惩罚者也非大多数人,名誉上已经惩罚了,物质上象征性地惩罚一下,给人改过的机会。这就像中国古代的中庸之道,得饶人处且饶人。
前景理论的缺陷
一是作为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前景理论具有描述性模型共有的缺点,和规范性模型(具有严格数学推导的模型)相比,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只能对人们的行为进行描述,因此前景理论的研究也只能使其描述性越来越好,换句话说它只是说明了人们会怎样做,而没有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
二是前景理论无法应对令人失望的事。前景理论的假设(即参照点),通常就是现状,其价值就是零。这个假设看起来是合理的,但却导致了荒唐的结果。
请看下面的各项预测,有了这些预测的结果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A有百分之一的机会赢得100万美元。
B有90%的机会赢得12美元,1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C有90%的概率赢得100万美元,有10%的概率什么也得不到。
“什么也得不到”在三种情况下都是可能会出现的,前景理论在这三种情况下都分配了相同的价值,什么也得不到是一个参照点,且价值为零,这种说法和你的经历相似吗?显然不是,前两种情况下的期望但是不能实现的事,没有给其分配价值也可以。相反,第三种情况下没能获利就会令人失望。相对于你的期望而言,什么也得不到无异于是一种巨大的损失,前景理论无法应对这种情况,因为在结果出现的可能性很小或者另外一件选择有价值时,前景理论不允许这样的结果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