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我也一直渴望有猜测他人心理的能力。
正是这股渴望让我着迷于心理学,考了心理咨询师,开始做一些跟心理咨询相关的事情。慢慢才发现,这跟我最初想的,好像很不一样。
哪有什么猜测他人的心理,大部分时间做的,都是在共情、理解和陪伴。也无需猜测什么,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里,对方获得久违的理解,恨不能一吐为快。
生活里,当我们需要去猜测的时候,往往意味着背后带有某种不太善意的目的,也许是窥视,也许是控制,也许是私利,但愿只是好奇。
但也不是不可以做到,出于某些商业目的,揣摩别人的确也是需要的。下面,以我有限的知识,解析一下揣摩心理的几种方式。
「揣摩心理」这个词还是略显笼统,我们将「心理」拆解一下。是想揣摩他的情绪?他的想法?还是他是个什么人呢?情绪很简单,只要通过交谈大部分人都能感受到对方的情绪。想法是很飘忽的,猜测「此刻对方在想什么」这种事情没有人办得到。
「揣摩心理」按笔者理解,主要应该是:
1、这个人是不是在说谎?这个人可能会采取什么行动?
2、这个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3、这个人想要什么?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身体语言(微表情)。
身体语言的主要应用是测谎,这在美剧《lie to me》和港版《读心神探》里都有所涉及,被传得神乎其神。
国内的测谎知名人士是姜正宇,但是看节目你就知道,准确率并不是很高。这倒不是说这门学科不行,也可能是姜正宇的练习不够(哈哈)。《lie to me》中放出过他们训练的场景:面对一个大屏幕,快速播放人的各种表情,以此训练个人读取瞬间表情的能力。
你可能会说这是美剧,信不得。正因为是美剧,所以才有可信度。《lie to me》主角的原型是Paul Ekman博士,可以说是微表情领域的顶尖了。据说剧中很多故事是以他的真实案例改编而成的。
知名心灵魔术师松明也可以算是解读身体语言的高手,虽然他大部分内容属于表演性质。松明在书中提到,他练习时每天就在咖啡馆,猜测路人在说什么,表达什么,然后去印证。可见,这项技能需要大量的练习。
下面介绍两个上手就能用的身体语言。
假如你问男朋友,昨天晚上关机了,你干什么去了。他回答说:手机没电了,跟几个兄弟去喝酒到凌晨才回家。那么,他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呢?
看他说话时的眼睛。如果你的男朋友惯常使用右手,眼珠子转向他的左手边,那可能是真话;如果说话时眼珠子转向右手边,你十有八九被绿了,换人吧。(注意,仅供参考!本人不对任何使用此技术造成的争吵、打架、分手负责!)
再来,假如你喜欢一个人,你想表白,但你不确定她是不是喜欢你,请问如何通过身体语言判断?
看她日常交往中跟你的距离,以及她跟其他异性距离的对比。如果跟你的交往中,身体距离小于1米,而跟其他异性则超过1米。恭喜你,可以去表白了!(不保证成功)
当年这张图被疯传,也是因为对马某腿部倾向的身体语言解读。不过这是一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解读,意义不大了。
第二个问题的答案:冷读
推测某个人属于哪种性格,江湖上有很多方法。很多流传甚广,甚至于被神话。比如九型人格,一种源自苏菲教的性格观察方法,已经演变成一项产业。
对性格的揣测有个前提,人真的能被划分为这些性格特性吗?有些人认为人性是复杂的,按某个标准归类其实并不科学。
再者,以不同的标准分类,好像都说得通。远到希波拉底的“体液说”,近到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Big 5(大五类)”,西方喜欢十二星座,日本喜欢“血型人”(按血型分类性格),连我朝也有个乐嘉的FPA(四个人格)。
但在生活中,要辨识出这些性格,都需要填写几十道自测题,才能说个七七八八。在即时沟通的环境下,这些分类都失去了它的应用意义。
那么其实,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让对方以为他是这种性格。冷读术就是这样的方法,它是通过语言技巧来让对方产生「说的好准」的感觉,从而对你产生信任感。一旦他信任你了,很快就会给你信息。
例如,在一次聚会中,你跟某姑娘第一次见面,你说:我发现你是那种只要别人高兴,就会逼自己高兴起来的人。或者,我感觉你曾经遭到过背叛。或者,你是一个很在意别人,但别人会误会你的人。
这三句都是废话,适用于所有人。但是对方一听,就会自动搜索记忆中的例子来印证你所说的话,于是都会点头说,对啊,你怎么知道的。
冷读术中有一种设问技巧,无论回答是什么都不影响效果。
比如,你皱着眉头对她说:咦?最近你的宠物没事?
若对方回答:你怎么知道,我的猫上个月死了。(你知道个屁,她自己说的)
又或者:没有啊,我的狗挺好的。(回应“哈,怪不得你的气色这么好”)
又或者:我没有养宠物啊!(回应“嗯,你一看就不是要依赖宠物来治疗自己的人。”)
无论哪种情况,都会勾起对方的好奇,并感觉被说中了一样。
这是一种很快能够建立信任的技巧,却被用心不良的人用于PUA(泡学)上,真心鄙视这群人。
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看到需求。
相比前两个方法,个人是强烈推荐第三种方式。
假如你晚上约了个客户,吃饭喝酒到深夜,一身疲惫回到家。你的爱人怒气冲冲的抱怨:一身酒气,天天就知道工作!不知道着家!
看不透的人认为这真是个不通情达理的人,会怒答: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看得透的人会说:真是忽略了你,辛苦啦,一定多陪陪你。
肤浅的人只看得到行为,深刻的人才知道冰山的底层。
用一张图来解释所谓“看透”。
越往越走,越是深刻。只要走到「期待」这一层,基本上就能成事了。做教育你会是名师,做企业你会是成功商人,哪怕做个普通人,你也是最受欢迎的那个。能够到达「自我」层面的,就是大师了。
那么,要怎么去到这么深的地方呢?
别着急,让我先问问你,你认为冰山周围的水是什么?
那水,就是生活。你对生活有多认真,在生活中能有多深的观察、体会、感悟,你就能到达多深的层次。
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