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着罪咎的作祟,所有的特殊关系都摆脱不了恐惧的阴影。——《奇迹课程》【T-15.V.4】
在生活中,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总是热心帮助人,处处为人着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来为大家服务。对于这些人的付出,一开始会感到特别温暖,人间自有真情在。但久而久之,慢慢会感到沉重,甚至有让人窒息的感觉。
继续接受,让你无以为报;拒绝接受,让你愧疚自责。为什么这样的关系让人如此难以抽身?因为这背后隐隐做功的是最让人痛苦的感觉——内疚感。
01
在亲子关系中,许多父母以牺牲来表达爱。孩子在爱中感受到沉重与痛苦,很容易误认为爱是必须与痛并存。
阿军有一个“全知全能”的妈妈,从小到大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一边抱怨儿子太懒惰,一边又帮他打点一切。阿军在妈妈心目中一直如婴儿般,从来没有长大过。
阿军对妈妈的控制十分反感,经常因为一些生活小事吵架。结婚后阿军没有和妈妈同住,以为能逃离操控。但浓烈的“母爱”又怎么会因距离而稀释?
妈妈时不时到阿军家里做客,她好像开了雷达一样,对家里扫描一番,一旦发现哪里是她认为需要修补或更换的,会暗暗记下来,回家自己想办法帮儿子弄好。外人看来,这么细心用心的妈妈,简直是好妈妈模范,是阿军几生修到的福。然而个中滋味只有阿军自己知道。
有一次,阿军和妻子随意说了一句,脚无端端抽筋了,走路都一瘸一瘸的。妈妈听到后,第二天一大早拿着一袋药膏来。阿军一脸懵逼的说:“这多大点事啊,只是抽筋而已,现在没事了。”妈妈完全没有理会儿子的话,一边弄药膏一边说:“这种药膏挺管用的,上次陈阿姨的女儿崴脚了敷几天就好了。用起来是有点麻烦,要先加热……“
阿军百般无奈的提高声调说:“不用了!我的脚没事。不是崴脚!”妈妈停下来定定的看着他,委屈的说:“什么不用?我知道你不会去看病的,所以我今天早上6点就去挂骨科,找相熟的大夫给我开药。人家一开始不给开的,她说不知道是什么症状,我就说是崴脚了。我求了很久她才开给我。”妈妈继续捣鼓着药膏。
阿军知道再怎么说都没有用,于是憋着一肚子气把抽筋的脚当崴脚医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面对妈妈对自己的付出,阿军觉得很厌烦。一个原因是,妈妈的付出并不是为了满足阿军的需求,更多的是满足她自己“全知全能”的需求。另一个原因是,妈妈那么辛苦的为自己,勾起了他深深的内疚,因此即便不是自己需要的,也要压抑真实的想法去接受。
明明是“爱”的关系,最后却变成“恨”的关系。这就是《奇迹课程》里说的特殊关系。阿军和妈妈之间的关系,是为了满足彼此的需求而存在的。
当两人能互相满足彼此需求时,大家处于“爱”的蜜月期。当两人不能满足对方需求时,恨便会升起。这种爱恨交织的关系里,彼此只是对方的工具而已。
02
在特殊关系里,很多时候人们在玩一种心理游戏,卡普曼三角形——受害者、拯救者、迫害者。这是心理学的一个流派沟通分析(TA)中的著名理论。
当迫害者过分地攻击、指责,受害者过于接受攻击和谴责,拯救者过于热心地帮助解救受害者的时候,心里游戏便开始,这些行为便成为游戏的内容。
F是一名小学教师,对教育充满理想与热情,为了实践新型教育理念,她和几个老师一起创办了一个实验班。对传统教育充满焦虑的家长们几经周折找到F,听她描绘了这种新型教育的理想图景后,家长们趋之若鹜,甚至有人不惜搬家到学校附近,就读这个实验班。这样,家长以传统教育受害者的身份与拯救者F建立了特殊关系。
F得到家长们的支持,拯救者情结得到大大满足,全身心投入教研工作,几乎一天20小时泡在学校里,与老师们加班加点开发课程。家长们看到老师们如此用心,觉得非常感动,认为只有这种教育才适合自己的孩子。特殊关系初期双方都得到自己的需要,双方沉醉于蜜月期。
可是好景不长,蜜月期只维持了不到一年。老师为家长付出了那么多,累积了许多牺牲感,有些时候家长没有及时配合,老师们会心生怨恨。而有些家长,看到老师付出很多,即使对教学课程有些意见也不敢提,难过内疚一关。但心里的不满又需要找出口,于是家长向别人抱怨。
F和家长的角色,在不经意之间发生了转变。F从拯救者变成了受害者,家长从受害者变成了迫害者。双方在内心积怨到了顶点。
直至有一天,家长M终于忍不住质疑老师教学效果不明显时,双方的怨恨都爆发了。F声泪俱下的表示委屈,牺牲了那么多,换来的不是报恩而是狼心狗肺的指责。其他还在“蜜月期”的家长和老师站在F一边,对这个“挑事”的家长M口伐笔诛。
最后,F和家长M在对方身上都得不到自己的需要,关系破裂。双方又回到了自己的位置,F回到拯救者,再一次证明了“我救不了所有人,我是无能的。”M回到受害者,又一次证明了“这个世界果然是残酷的,没有人会理我的。”
在小我的世界里,特殊关系的运作法则就是如此。游戏的终结必定是两败俱伤。怎么才能跳出这个三角形?关键的一步是你对自己有没有足够的觉察力。
建立关系之初,你的目的是什么?你想要从对方身上得到什么?看清之后,可以问问自己,我所缺之物真的在对方身上吗?继而再问问自己,我真的是缺少那一物吗?最后问问自己,我要不要玩这个心理游戏?
改变就在觉察一刻发生。
你今天关爱自己的内在感受了吗?你愿意与陌山分享你的故事吗?请于文末留言,陌山始终聆听你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