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的一篇旧稿。正好跟某人聊起这个话题,就发了出来。
“雷神”被“封印”“泰式椰奶”上任
意思为“雷神”的台风名字“威马逊”被除名,2016年2月的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第48次届会专门协商了其继任名字。由于“威马逊”是由泰国命名的,因此递补名单也由泰国来提供。会前,泰国已经准备了三个名字,分别是Bualoi(泰式椰奶)、Phatthai(泰式炒河粉)和Somtam(泰式木瓜色拉),最后加入台风命名表成为新成员的是“芭洛”(泰式椰奶)。
我们知道,为了很好的区分热带气旋,人们很早就开始为台风取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所有热带气旋易发区都已使用命名系统。为了避免名称混乱,台风委员会1998年12月1日至7日在菲律宾马尼拉举行的第31届会议的决议,从2000年1月1日起,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对西北大西洋和南海生成的热带气旋进行命名。同时,保留原有热带气旋编号。
现有的台风名字表共有140个。目前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命名表从2000年1月1日开始执行。命名表中共有140个名字,分别来自中国、柬埔寨、朝鲜等14个成员,每个成员提供10个名字。命名表按顺序命名,循环使用。2012年7月,台风命名表上的第一个名字“达维”再次出现,意味着命名表自2000年使用以来走完了第二个循环,进入第三次循环。
如果某个台风给台风委员会成员造成了特别严重的损失,该成员可申请将该台风使用的名字从命名表中删除。除名申请由台风受害国在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年会上提出,通过审议后即被弃用,次年年会上将公布台风命名国提交新的替补名字。
这次被除名的“雷神”这个凶残的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起在2005年被除名的台风“龙王”。当年,龙王发怒,令福州几乎全城被淹,最深处达5米。公共交通和铁路全部瘫痪,供电供水中断数日。“龙王”退役后,名字由“海葵”代替。
改名到底有没有用呢?还别说,事实证明有点用。比如说2000年的桑美“一世”和2006年的桑美“二世”都给浙江带来了严重灾难。除名后,由“山神”接替,虽然也造成了损失,可总归没那么凶残了,反倒是与“两世”桑美同时存在的“宝霞”咸鱼翻身了。“宝霞”原本是一个孱弱的热带气旋,最大风力均不足12级,均因藤原效应而被两世桑美“摧残致死”。桑美被除名后,宝霞第三世一跃成为当年最强台风之一。当然最终也是被“封印”了事。后改名为“安比”。
目前为止,只有一个改名也改不了凶残本性的台风,那就是2010年的台风“凡亚比”,其前世是2004年的强台风“云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