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二季有一集辩论的题目叫“高学历女生做全职太太是浪费吗?”,以杨铭为首的正方认为高学历去做家庭主妇是浪费国家资源、是对别人机会的蔑视,而以马薇薇为首的反方坚持这是对新行业突破的可能、全职太太是真正高能力的人才可以对付的、高学历对教育子女的重要性等等,辩得是热火朝天。总结来说,这是一场关于物尽其用与否的辩论,所有的参与者都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去判断这个选择的价值何在,包括对子女、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但是没有一个人聊到如果你是那位高学历的全职太太,你是第一人称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马东在结尾的时候,说了让我觉得整场节目里面最棒的一段话,大意是这样的:教育是为了什么?受教育又是为了什么?教育是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责任,是为社会选出最优秀的人各司其职;而受教育却只是个人对个人的责任,甚至不能看作责任,而应该看作兴趣。教育的成果是什么?教育的成果是你完成教育过程以后,忘掉了在课堂上学到的一切,最后留下的那些东西,这才是教育的成果。人生中的时间可以分为大尺度和小尺度,对于小尺度来说,浪费时间是存在的,比如你吃了一半的肯德基你扔掉了,比如你花了一个小时做了一些无聊又烦人的事;但是,对于人生的大尺度来说,是没有浪费时间一说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花时间做事情最后对你是好是坏。比如,你花了三年时间和一个男人谈恋爱,结果你发现那个人是一个王八蛋,你会说“竟然在一个王八蛋身上浪费了我三年时间”,但是,你怎么假设没有这三年时间呢?你怎么知道你没有爱上这个王八蛋的时候不会爱上另外一个王八蛋呢?有人说,我在一个烂公司花了四年时间,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可是,你怎么假设没有这四年时间呢?如果这四年时间不是花在这个烂公司,你怎么知道你找的公司不会更烂呢?所以说,我们在人生没有过完的时候,在人生这个大尺度上,永远不存在浪费时间这一说,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你还会遇到什么。
这段话让我觉得特别贴切,其实我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我做很多事情都会觉得是在浪费时间,我总觉得时间可以过得慢一点,我可以做事情更有效率一点,因此,在我选择我认为有用的事情的同时,我会放弃很多我的兴趣爱好,我会放弃很多平静安宁的静好时光。但同时,我又觉得,如果有一天,我能够想清楚,人生到底应该怎么过,即使花了五年十年去想,那也是值得和幸运的。
其实回头看看上面我写的这段话,里面就隐含着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才是“有用的事情”?是对未来有用吗?还是对现在有用?什么才叫有用,什么又是无用?这个问题我们很难回答,因为如果我们的眼光是放在未来,那试想我等凡夫如何可以预测未来?我们怎么知道那件事情对未来有用那件事情对未来无用呢?《人类简史》这本书,通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巨大的虚构的故事框架,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又一个失误。从远古社会,到今天,几万年来人类精英都没有办法准确预测每一个决定的后果,我们又有什么样的能力呢?乔布斯在大学旁听文字课程,结果十几年后成为苹果系统字体灵感来源,不说别的,就说那些世界大亨大学辍学这件事情,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如果不知道最终他们的发展,谁不会觉得可惜呢?他们天天在应该读书的年龄不读书,在车库捯饬那些零件,在今天看来这不是只有在蓝翔技校才会做的事情嘛,作为高等教育系统里面的我们,谁不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呢?我想我们都会。
马东说,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无所谓浪费时间,我认为这是基于未来的不可预测性,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现今的一个小小的决定会对未来造成什么样的结果,所以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如果用未来为标尺测度现在是不合理的,那么怎样才合理呢?我想,应该是用当下为标尺测度现在,通俗来说就是:决定你现在应该做什么的,是你的兴趣。我之所以觉得这一场辩论精彩但不走心就是因为这些辩论者都没有考虑那位高学历的全职太太的想法,如果她自己是愿意的,又谈何浪费时间呢?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谈论别人的兴趣和选择呢?我们走过这一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幸福吗?有人可能会说,我的一生是为了给社会带来福利。可是,也有人说过:每个人都努力让自己过得幸福才是对社会最大的福利。那么,如果我们是为了幸福快乐的走完这一生,为什么现在要做让自己不快乐的事情呢?着眼于未来是没有用的,更何况我们所有的判断价值的标准都是来自于这个经济社会,和精神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所有以未来为标准评价现在的想法在我看来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有害的。之前和同学聊天,有人说不能准确的给自己定位是人生困惑的来源,对此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我认为,如果你看到一样东西,你能判断自己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就算是认识自己了,你判断的越符合自己的内心,说明你越认识自己。我特别不喜欢概念,所以我不喜欢给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贴标签,我也不提倡大家认识自己是通过“乐观、开朗、积极、消极”这样的词汇,这些词汇不也是人造的吗?既然是人造的,就必然带着造字的人的主观情感以及知识范围和能力限制,为什么要用别人制造的东西来评判自己呢?相比较人性的复杂,这些词汇怎么能够简单的对我们的性格和精神状态进行准确的描述呢?所以,有时候我认为,正是对这些苍白词汇的崇拜,导致了我们对于人生的迷茫。如果你不给自己贴上“开朗”的标签,你就不会要求自己天天微笑;如果你不给自己贴上“高效”的标签,你就不会要求自己每天没日没夜累死累活;如果你不给自己贴上“乐于助人”的标签,你就不会因为面对一个乞讨者而身上没有带一分钱而感到自责……这些标签就像包袱,只会让我们的精神越来越重,只会让我们的人生越走越累。
我最珍爱的一张明信片,是在微博和拉萨雍措青年旅舍进行互动后收到的礼物,上面写着一句话,我一直挂在我的桌子前面:“所有你乐于挥霍的时间都不能算作浪费”。曾国藩有句名言:“将来不迎,当下不杂,过往不念”。未来还没来,担心又有什么用呢?过去的都过去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就好好的活在当下吧,按照自己的兴趣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我认为,想要过好一生,只要有三两条原则外加一个随性的心,也就可以了。当我们即将结束这一生的时候,回头看看,评判自己这一辈子过得值不值的标准我认为只有一个,那就是:你的一生中随性满足的日子占了几成。
愿每一个你都能够坦然面对生活,愿你们永远不为生活所累,做生活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