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哲学就如长途中午夜的旅馆,那一盏寂静的灯。如激动地灵魂捧起一把故乡的土壤,那热忱的泪水潸潸落地。似乎是一场久别的重逢,苦苦的寻求。
(二) 世界是一只网,但这网不美,而是乱和杂。而哲学赋予了这个世界最抽象的概念,并编织成美丽的网。而能够看清的网,不是世界本身。这是不可知论的我的早期观点,直至今日我仍然不算一个完全的可知论者,就算以主体为出发点,这种怀疑态度是我始终持存的。但绝非是无端的怀疑,是如笛卡尔与休谟式的怀疑,哲学是从未停止用怀疑的眼光来审视一切的。
(三)余留的时间,当我处于沉思时,我为我展开了一个属于自我洞察的世界。这个纬度下的视野是充满哲学性的,是形而上的,没有辩证的余地。
(四) 我有时片面的说,哲学的本质是形而上的在思,而在思的哲学是鲜活的,是剥离了过分的情感与情绪的鲜活的在思。
(五)哲学是此在的思。一种在思的思怎么可能是超越时空的呢?思之本身不可能超越时空它只能在此,思之材料文本本身可能超越时空,在思也就可以超越时空了。但真能如此?
(六) 哲学,首先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以阅读与思考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其次是获得向内心的一种深度。
(七)曾经生存意味着保全自身,繁衍生息的困境,如今,生存隐含着哲学性问题。更多的是用哲学的视角来思考生存。
(八)哲学很多时候即:把 生存的全部内涵引进入内在世界。而对生存之思之形式对我而言完全是形而上的,在对生存的思我没有具体的对象来激发我思,生存的思就是一种内在精神体验,如此之艰深,犹如苦役。
(九) 寂静的夜晚是属于哲学的,也属于思想,前提是我在思考。没有思考的夜晚失去了它诱人的魅力和难以言明的深度。这样的夜晚对于我,有着特殊的寓意,犹如上帝之眼,内视自身。
(十) 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的命运是不幸的,不仅给作者带来了毁誉参半的声誉而且后人将它整体的思想拆解的支离破碎,甚至著作难以避免地成了工具,加以扭曲。命运不是著作本身能够支配了,很多美其名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论说很难说不是功利考量下的产物。我们可以体会到思想的完整性对于思想家而言是何等重要,后人总是伤了他们的心。
(十一)我没办法逃避成熟心智时期,我只能去迎接,它的消失只能是在我进入哲学性沉思的时间里和我接近死亡的时期里。
(十二)在成熟心智时期,以成熟心智为圭皋,以强大的意志抗拒存在性不安是生存本能的手段,而等到死亡临近,成熟心智构建的大厦终归崩塌,回归存在性本源是生命的宿命。而哲思便是培养这样直面心智崩塌的勇气。
(十三)我们因存在性本源为生命的终结,而陷入存在性不安是生命的集体无意识的流露,存在性不安是生命个体意识觉醒的真正起点。这便是哲学的觉醒吧!这样的觉醒导致孤独的必然性。
(十四)哲思是在整合心智、心态,这样我们可以更好的去生活,度过成熟心智时期的自我,更好地去迎接死亡。按照西方蒙田引用的原话,哲学是教我们如何面对死,培养一种向死而生的安宁。西方传统哲学部分意义确实在让我们练习死亡。
(十五)如果我真要选择一种知识精神作为信仰,我会毫无顾虑地将哲学作为我信仰的宗教,我永在祈求哲学将我救赎。但它真能救赎吗?
(十六)哲学的功用根本在于直接影响实践主体,进而影响实践,(就我看来实践不是哲学品格)对实践的重视是中国哲学的主要品格,也是合乎人世的。实用哲学与功利哲学似实践最直接的产物。在这种哲学看来哲学不可能作为宗教信仰束之高阁无视实践的现实价值,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的标准是有用还是无用?有利益还是无利益?而实践采用物的指标化,轻视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意义。这点就精神而言无法接受。我自己的看法是,这可以说是哲学中最不像哲学的哲学了!
(十七)具体而复杂的诸多事件或状态,在哲学中仅仅是用概念来涵盖了这一切相关的内容,概念组构形式。而形式又构成新概念或新涵义。而哲学理论的内容与形式由概念构成,又需要概念来解析。基于概念而就构成了内容繁复的理念世界。
(十八)对于哲学初步了解,我们就会有一印象,哲学是具有视角性的,寻求一种片面的深刻,永远排斥肤浅的全面。就算它极力在想解释世界的一般,总是以为道尽一切。但是任何大哲学家都是基于最博学深厚的知识之上追求片面的深刻。我甘于承认哲学家的思想始终难逃片面,但无疑是最为深刻的。
(十九) 质料与形式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基本哲学范畴,在传统的西方哲学中,这一范畴是关乎内容与形式,思维与存在,先验与经验,现象与本质,整体与部分等哲学范畴的练习基础。两者贯穿着形而上学传统的理论基础,以此进入方是踏入西方哲学殿堂的途径。
(二十)生命永在思,永在思生命。这句话是人本哲学始终承传的核心,在思也是根本的思考生命对象,只有在此前提下才称得上哲学是人类的终极关怀。
(二十一)在这个世界,难道我们难以从假象的洞穴逃离?那个千年的譬喻?不论是哲学还是宗教都似乎试图避免自身陷入假象的世界之中,这种努力显而易见的。
(二十二) 只有绝地逢生的人们,才拥有向死而生的领悟,人世间哪有比得上与死神会面来得更具领悟性,哲学本身就是不断地面向死而思的一种努力,体验过死的人们具备了哲学悟性,以不同以往地方式来对待生,也就是一次绝无仅有的重生。
(二十三) 我会说理性的头脑剥离了感性,才使生存更易,而这样的世界并非完整,而这样的哲学是种遗憾。因为这样的世界使人感到一切理所当然,这样的哲学使人感到一种冷漠而缺乏温暖!
(二十四) 当代哲学变得巨细靡遗,哲学也变得不具有世界观基础性的前提的指导作用,不再获得高山仰止的地位,变得实用琐碎。而体系是否成为历史的哲人主观的构建,是一种历史,当代的哲学不再可能获得体系性?
(二十五) 在用历史角度来看待哲学史,我不得不承认哲学的时代性远远超过了它的超时代性,每一种体系都很快的面临崩溃,速度快得惊人,以至于没有理由说要去构建体系。而我正在做一件很愚蠢的事业,用古典哲学的那一套概念来讲述当代的世界。事实上,古典哲学的概念、范畴、范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代了,我需要摈弃或拓展,具体的进路,我仍不清析。而事实上哲学的对象,早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哲学面对的问题变得密匝不析。
(二十六) 古希腊时期与老庄时期,哲学之发端的阶段,两者都自发地探求世界之本质,在人类物质世界的匮乏时期均在思世界之本质,而近代走向当代的过程,哲学走向了世俗化,琐碎化,实用化的特征,在这已构建了千年的烦杂的物质世界里,哲学才是真正的沦陷。
(二十七)哲学让我学会语义表达的明晰准确,理清哲学概念的界定,只有这样才能合理的阐述哲学,曾经我语义表达似清晰明了实则是模糊,本身对语义和概念的模糊是无法阐述清楚哲学的。
(二十八) 在我的人生很多经历中,我都可能死去,没有一种死法能够与哲学性沾边,不禁觉得死法的太平常了,如果哲学是面对死之思,我们不可能不直面死法的,不可能不直面多种死法的。哲学面对死之思事实上就是面对人生的态度。我们只能做到的就是应然死法与实然死法,死前应然态度与死前实然态度。和死之过程的霎间体验。
(二十九) 你的人生有几次会对自己叫喊起来,啊!太感性了,太人性了,太炽热了!啊!太疯狂了!你在这情感与情绪的巨大反差起伏中感受到了你自己的生命力,有时候将这种的生命力注入哲学之中会使死气沉沉的哲学变得年轻且有活力,但是这样的哲学也百受诟病,我们会吃惊,追求普遍性真理的哲学会需要这种血脉贲张的非理性吗?我想说,这有何妨呢?
(三十) 对于我这样毫无宗教信仰的人来说,我就是追求自己的哲学的信徒,知道自己的无知却还是那么执着,对人的终极价值的追求便是我的信仰。虽然没有任何一种的价值可称得上终极,我还是义无返顾地追求。
(三十一) 整个近代西方文学史是一系列地神经质的颤栗发达史。在近现代西方伟大的文学家凡是具有哲学深度的,多少拥有对病态美的过分专注,多少拥有神经质的精神状态。居然连想象都具有恍惚不安的荒诞感。
(三十二) 我们将事物简化成,主客体,物我,意识物质,思维与存在后,我们问自己,主体,我,意识,思维是否真涉及了精神实质。精神实质包含于前者,但是我们是否真剥离了前者的诸多外延极力关注了内核的实质精神体验,有但很少。我想说,精神实质上是活生生的,有生命性的,它不是在辩证中被论证而是在切实体验中被知认。生存在诸如创造艺术的过程,宗教体验的过程。这也许是我在哲学中获得最大的收获。就算我一直进入生活后仍然渴望回归,甚至像佛语上说的大彻悟。
(三十三)如若没有了情感,关系便纯粹就是关系,缺乏鲜活生命感,没有了内在。这是否就是情感,而我追问精神难道就不存在内在的生命,那何谓内在生命,可想而知,就算精神也难逃情感的染指。语言的模糊而无边界性是难以界定的缘由之一。假如你说,爱人的离去致使他的精神被摧残,那不是等于说他的情感被摧残吗?而哲学便是精神的在思或者情感的在思,那反证了哲学是类精神,类情感,类意志,那最终哲学便是类哲学了。
(三十四) 在我看来后现代哲学不是在执着于对存在者的真理性的解答的一种努力中,这一种努力是科学所致力所为的,某种视野下哲学就是以存在的方式来继续着或者努力建构着。这样哲学也就失去了其统摄的地位,不具备双重品格。所以哲学也就不可能拥有科学那样的求真理的一种品格。
(三十五) 哲学更多的是人文性质的,我想说哲学只能是人文性质的,哲学不可能成为科学,科学的基础理论可以替代哲学的统摄地位。这种想法一直困扰着我。是反对还是赞同?
(三十六) 行而上的沉思和哲学思辨的巨大缺陷就是缺乏实证,形而上学是某种领悟,不在于是否真理,而思辨往往是逻辑的形式论证缺乏实证的,但正是哲学的先导性无法依据实证,它处在科学的混沌的领域。实证只能在科学技术足以校验其科学性的条件下进行的。
(三十七)哲学的人类理性可以说是,一种求知的好奇心驱使下的欲合理抽象思维解答的理智性!哲学的理性是寻求对存在的本体的刨根问底的天性,我们既然是对本体的刨根问底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一般性的阐释,而这样也就不能使我的理智受制于非理性的因素干扰以及现象的偶然性与不确定性因素干扰!所以说单纯说理智即理性是不确切的,至少要包括抽象理解思维和本体(本质)的追问。这样对哲学的理性认知就合理。
(三十八) 哲学中最晦涩难懂的便是范畴的界限问题,好比你做事要把握尺度一样,超过便错愕。往往哲学家都在界限上渗入了更多个人主观的经验。
(三十九) 哲学王国里闯进了一群歇斯底里的疯子,哲学家好比体面的绅士被剥光赤裸裸的被迫游街,在胸前挂着“好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
(四十)放下你的理性吧!去直观你的心灵,将你感性层面的直觉打开,如象征般渗入你的内在,如果你有这般领悟,便悄然领略了哲学。虽然精神性的直观认知和理性一样如此的瑕疵,却不妨在某种善的意志的前提下去这样做吧。
(四十一)我不相信哲学中关于价值目的的命题能够用逻辑形式推导出来,更不相信那些采用论文形式证成的结论是一种好方法,也是我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段落式推心置腹的道出自己的困惑与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