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中国人,生活中少不了语文,只要生活在中国,都无法不跟语文打交道。作为语文老师,只要能够发挥优势,亲近学生,营造轻松和快乐,分批分量的把学生吸引过来,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自然不用费力。
【关键词】感染学生 快乐课堂 第二课堂 爱 精神享受 轻松学习
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常常看到其他学科的老师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习,那种不厌其烦地精神令我汗颜。也想效仿一下,可是思来想去,不知道语文能够补习什么。一时间困惑无比,后来在慢慢的积累中才发现,我们的生活少不了语文,只要生活在中国,都无法不跟语文打交道。所以,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果,你能够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语文,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呢?笔者认为,教师要多方面准备,主动出击,营造轻松语文,给学生快乐,让他们对语文不爱都不行。
一、用自身气质感染学生
都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我认为这句话用在语文老师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语文老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发挥自己的特长,引领学生走进语文世界。
首先,要有浓厚的书卷气息。我们总是告诉学生“腹有诗书气自华”,那么首先自己应该尽力做到。这就要求语文老师不断阅读,以此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人文视野,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试想,一个能够把诗文随口朗诵的老师怎么会不被敬佩呢?而且,语文是一个与时代联系密切的学科,语文老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教学的需要,必要的读书能够让语文老师与时俱进,俯瞰语文教育,具有更开阔的眼光。
其次,语文教师还要善于表达自己。语文没有符号、没有公式,所有的知识都必须用语言传达出来,教师的感悟、对文本的理解、美好的感情都需要合适的表达,如果不能传达出准确的意思,那只能造就遗憾。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曾有一位语文老师,虽然才高八斗,论文屡次发表,却因不会表达,而把语文课上成了一味记笔记的课,最后学生怨声载道而不得不离开教学一线。从那以后,我便牢记了做语文老师一定要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让学生在你丰富的语言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因此,作为一个语文教师首先要热爱语文,提高自身素养,用自己的专业魅力影响学生,让语言文字的美去征服学生。
然后,语文老师要善于抒情。如白居易所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真切的情感,常常能够引起共鸣,语文老师要能做作者的代言人,爱其所爱,憎起所憎,在分析课文时引导学生去评判社会,品尝人生,用感情来教育学生。在教《安塞腰鼓》时,我感觉他们的朗读不到位,没有爆发力,我没有说什么,只是随意的找来一段试读。在我抑扬顿挫的声音中,他们受到了鼓舞,后来几乎没有任何点拨,他们的读书就与前面截然不同,慷慨淋漓,安塞腰鼓的气势也尽在不言中。
电视剧《亮剑》里有这样一句台词:“一支部队是有自己的气质的,这种气质与其指挥官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这个指挥官有着狭路相逢即亮剑的气质,那么他所带的部队就是嗷嗷叫的。”虽然,不能苛求每一位语文老师都做得尽善尽美,但只要你善于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现出语文气质,你的学生必会有人受到感染,语文学习也就事半功倍。
二、构建快乐的课堂
随着课改之风,“快乐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各位老师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我想,在这种形式下,语文老师更应该发挥语文科的优势,走在课改的前列。因为,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博大精深,太涵盖了中国的文化、风俗,它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它本身就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课不必拘泥于固定的模式,留出更多的空间来进行发挥。
比如,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六个综合性学习活动。我们都会精心选择其中的几个,指导学生准备,观摩他们的活动,给予建议,帮助改进,结果学生们都很有热情,每一次活动都出乎我的预料。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活动是“漫话探险”,围绕这一主题,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辩论会。四组学生分为两方,各选出负责人,代表上场的同学更是精心准备,搜集资料,背名人事例,训练朗读,甚至在课间还进行辩论演练。那几天,班里到处都是“我赞成探险”、“我不赞成”的激烈争论,徐霞客、哥伦布等各位探险家的名字对他们已不再新鲜,名人的名言成了他们的口头禅。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飞扬的神采,密切的合作,听着他们越来越流畅的表达,我想,探险家的精神用不着我去灌输了。
课堂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阵地,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要途径,课堂寄寓着师生双方共同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每一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力的一部分”(叶澜教授语)。所以,我们应当不倦地探索、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因为,只有在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快乐课堂”上,师生才是全身心的投入,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主动的学习。
三、巧用第二课堂
不知为什么,中国人一提学习便是“十年寒窗苦”、“学海无涯苦作舟”,“苦读能成才”、“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古训几乎让所有的人都认同学习毫无乐趣可言,学习就是一件折磨人的苦差!时至今日,这种观念仍有很大市场,它让学生对待学习望而生畏,处于被动的地位,将学习当成负担,稍有困难就更加痛苦不堪。正如这样一首改编的歌曲: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是我/考得最差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孔老夫子就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论语》中,有他们师徒无拘无束的问答,有学生们充满个性的表述,不难体会出,那是一种充满乐趣的学习,因而成就了那么多优秀的学生,孔子为“圣人”、“师祖”的称号也流传至今。
鉴于学生厌烦学习的枯燥,为了活跃学习气氛,我们学校开设了多个第二课堂,培养了学生的特长,为他们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其中,最显著的就是语文第二课堂,因为它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活动最多,影响面最大。开“书法班”,能倡导书写认真之风;开“讲故事班”,能锻炼学生口才;开“朗诵班”,能让他们沉浸在美文的海洋……
初一下学期,在我们三位语文老师的策划和动员下,朗诵班开始上课了。在那里,学生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诗作,老师给他们配上音乐,甚至排出舞蹈,别提他们有多热心了,每一次上课都尽情释放自己的情绪,他们的朗读水平日渐提高,课堂上的发言越来越大胆了,甚至妙语连珠,原来没报名的同学中很多都后悔当初的拒绝。后来,在级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学生反应非常好,结束时候不断追问“什么时候再来一次?”。
就像电影《修女也疯狂》中女主角说:“为什么没有人来教堂呢,因为这里的唱诗班太落后了,不能与外界接轨。为什么教堂就应该规规矩矩!我们也可以与时尚走在一起!”是啊,如果说,要让学生展现自己的个性的话,就让我们从语文课堂开始吧!
第四,把爱留给差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良好起点,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我要重点强调:“把爱留给差生。”首先,差生更需要爱。因为好学生有很多人宠,不缺你的一份热情,而且他们有更多的能动性,会因为老师的教学技能甚至人格魅力而主动接近。可是差生就不一样了,他们胆小、不自信、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如果能够得到老师的注意,他们会受宠若惊,一定会爆发出自己的潜力。其次,是中国人就能学会语文。说到关爱学生,可能会有老师说,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还需要以后不懈的辅导。可是,语文大可不必如此。因为,从出生开始,就没有人能离开语文,都会有一点基础,所以只要能激发热情,他们都能学一点。所以,把爱多给差生吧,他们更需要。
爱学生,注重一点一滴。请牢记叶老的话吧: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这样,你就会时刻提醒自己,争取话语柔和一点、眼神温情一点,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尊重,让他们感觉到你的重视。
第五、淡化知识,重视精神享受
语文课堂中,我们不用急于求成,学生一次不会并不可怕,只要能够坚持对语文的热爱,进步是迟早的事。
因为语文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里,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环境,淡化知识,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重视精神享受。在这个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更应该体现为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允许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一起沉浸在作品中,实现师生情感共鸣。长此以往,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我认为,在语文学习中,知识是次要的,应该注重精神享受,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放松休憩的小站。
中国人对母语的热爱应该是由衷的,对母语的学习应该是自觉的。作为语文老师,只要能够发挥优势,亲近学生,营造轻松和快乐,分批分量的把学生吸引过来,让学生爱上语文,还用担心语文成绩不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