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老仿佛成了一种罪名,不愿老去的老人们收起年轻时的刚强、暴烈、自尊,躬起腰,塌下背,身材不再挺拔,眼神里不再有自信从容,多了些犹犹豫豫的顾盼,在别人的喜怒哀乐里拿捏自己的态度,像一截枯木一样麻木、漠然,一个姿势,一个地方,就是大半天。
不能做什么了,战战兢兢,恐怕被儿女嫌弃。即便是灯枯油干,也要拖着羸残老迈之躯,颤颤巍巍地给儿孙拖来一把微不足道的柴禾,一捧辛辛苦苦捡拾来的玉米或豆子,他们一定要做一点事,证明自己是有用的,其实他们的内心是恐惧的,恐惧儿孙的嗔怨和嫌弃,恐惧自己不能担负什么,反而成了负担。
他们可能做得很少,做得很费力,甚至于会遭到儿孙的训斥。但他们不敢不做,儿孙是他们的天。
江西一位老人有五个儿子,却被拒之门外两个昼夜,从这个儿子家一步一挪到另外一个儿子家,凄冷的夜晚,她呼唤着儿子的姓名,声声哀求、呼喊撕心裂肺,似是在拷问灵魂。但是他五个儿子的灵魂无动于衷,没有人理会她,接纳她,连冻带摔,她无助地死在第三个凌晨。
在河北农民频道的“非常帮助”一期节目中,一老汉被母老虎似的儿媳打断胳膊,儿媳还振振有词,指着老人大声叫骂,非常嚣张。
我们村一个中风的瘫痪老人,家里要娶孙媳妇,安置不下她,寒冬腊月被送到村外的一间四面透风、滴水成冰的破房子里,一日三餐,让孩子从家里给她端到村外的破房子里,是凉的是热的,老人吃没吃,没人关心。几个老太太去探望老人,回来后说:“真可怜啊!不饿死也得冻死,她过不了这个冬天。”果然,老人很快凄然死去,儿媳在她的葬礼上哭得很假,一个恶作剧的人把她逗得笑出了声。
最近网上热传内蒙林西县一对公务员夫妇殴打母亲的视频。儿子一把勒住老太太脖子,狠狠地摔倒在地,再施以拳脚。儿媳很灵巧,跳着,左右开弓,扇着老太太耳光;打一次不过瘾就再打一遍。据说老太太的罪过不过是喂孙子吃葡萄,孙子有点拉肚子。在大庭广众之下,儿子怀里抱着孩子,与儿媳一起动手,没有收敛。在家里,没人看见时,毫无还手之力和还手胆量的老太太又是什么待遇呢?
老人们,尤其是没有收入、没有生活来源的老人们,他们住着最破旧低矮的房子,和旁边儿孙们高大亮堂的房子形成对比。他们只要求最基本的米面粮油,儿女们舍得花几万几十万为下一代讨媳妇、置办房产,却舍不得给他们一点基本的生活费。
一身病痛,却无人床前尽孝,在最无能为力的年龄,遭遇最恶劣不堪的嘴脸,承受最大的恶意,在亲人的嫌弃和冷漠面前,他们像垂死的狗,只得苟延残喘,奄奄一息。
让老人坦然老去,有尊严的老去,是子女的社会责任,是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一个民族的起码良知。
古老而朴素的《诗经》中说:“人而无仪,不死何为?……人而无止,不死何俟?……人而无礼,胡不遄死?”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美德,不应因为金钱、地位、身体状况、劳动能力的改变而改变。
一个家庭里,老人有没有孩子一样的笑容?有没有人理解老人难言的苦衷?公众场合中,有没有老人自在的身影?有没有人谦恭地对待并照顾老人?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请善待你身边的老人,温情地送他们走完最后一程,用陪伴答谢他们给予我们的无限深情,告诉他们:“不要怕,有我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