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看过李开复老师的一篇文章《如果你到了20岁,还没到25岁》,里面有句话:“不要与浪子,文艺青年交往,别和没心没肺的人在一起,别和没有正当职业混日子的人在一起。” 那之后,我总结了来去,有意识的去规避文艺青年式的点滴,防止自己成为人们条件反射印象里的文艺青年,做一个偶尔有着低级趣味的小人儿。而最近,我总结了一些文青的特质来去:想到底——文青:该是一群有原则的灵魂。而那原则,就是他们灵魂的价值。
文青是有精神洁癖的,这种精神洁癖体现在喜怒与爱恨上。比如,喜欢和讨厌一个人都不会轻易受环境影响。就像黄执中说的那样,人值不值钱,看他的原则值不值钱。我尊敬有原则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轻易倒戈的人,证明一时利益得失大于原则。原则不同,不必强融——这大抵就是文艺青年的精神洁癖。
文青是有风骨的。这种风骨体现在“安忍不动如大地”,对痴迷的人事物执着痴迷。几天前,老板跟我的客户说了一句话“你知道自己的闪光点在哪里吗?” 那个客户沉默了五秒迟迟未有作答,老板随即讲到“你活了二十几年,连你的闪光点在哪里这样的问题都要思考,你已经输了。” 老板接下来三到五分钟的陈述,让在场的却不是当事人的我醍醐灌顶。回家路上,我思考良久:原来生活就像一个调色板,每个人的饱和度是不一样的。同样的时间有的人可以灿烂辉煌,有的人则稀松分散。
我已经一年没执笔了。血液里被禁锢的跳跃思想终于在这一刻得到释放,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中断了我至爱的写作。有人说:“写字人最大的义务从来不是为了自嗨,而是为了被阅读。” 写这篇文章的我有些许自私,有自嗨的嫌疑。一来文笔不流畅,观点牵强;二来感染力缺失,情绪荡漾,但我却无比偏爱它。因为它是一个节点,记录着我回归写作的此刻,记录着我回归自我的此刻。而此刻,我所有的被认可的,不被认可的;被记忆的,不被记忆的文艺青年的精神洁癖,都被放大到极点。
有人说:文艺能当饭吃吗?这本是一个伪命题,抹杀了一整个文艺群体。文艺当然能当饭吃,还能当高级饭吃。不但吃得上饭,还能吃得体面。文艺是一种修养,是一群爱思考的疯子的挣扎。
我还是想做一个较真的文艺青年,有着自己的精神洁癖。但些许不同的是,需要内外兼修:腹有诗书气自华,耍得了流氓砸得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