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从来都在我们身边,甚至于,我们向来处于哲学的领悟当中。
人,并不具备先天的智慧,也没什么先天的知识能够让我们通过冥思苦想而获得,更没有先于我而存在的“我之前”,我们出生,流落到社会之中,如同一张白纸,沾染着各色的花纹或者污点。
人生的经历就在不断地强化这些花纹,通过反省去除污点,试图把颜色去掉回复苦苦寻觅的原来的我。但我们却从总是一种色彩掉入另一种色彩,沾沾自喜带来的总是迷惘,把自己当做中心,但谁都把自己当做中心,自我的存在需要积极地表达表现。猪是快乐的,谁知道呢,至少人知道自己是否快乐,因为人总在行动和思考。我们总在试图处理各种关系,从一种关系进入另一种关系,从一种规范到另一种规范,不断变换的身份迷惘着自己,迷失了本心——向来我们都在迷失。
迷失,引出的就是思考。对各种问题试图寻找原因,导向结果,对各种问题试图把握其本质,对各种问题试图进行回答,诸如此类,则构成了哲学的最基本要素——思考。也许,只有思考才能够表达出哲学的特征,而思考的方式和结论是否具有“智慧”,是区分普通人和思想者的主要特征。智慧是否能够圆融贯通成为一个体系,就能够把思想家和哲学家再区别出来。如果对古典以前的哲学做出定义,就可以看出,古典哲学之前的哲学都试图去回答当时无法通过技术手段获得的认识,并试图把这所有的认识拼凑起来,归为一个永恒的本原。但是,现代哲学开始,这种建楼房式的尝试已经被抛弃,取而代之的则是精细的、某一方面的思考。
哲学从来都不会离开时代,在时代之中并超越时代,思考也向来如此,在环境之中,也在超越环境。现代哲学,碰上的时代是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哲学的诸多范畴和内容都已经被其他学科“瓜分”并独立,留给哲学自身的范畴所剩无几,时代的专业化的要求,让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无立身之地,繁琐和晦涩仍然贯彻下来,但内容已经非常狭窄。如果我们仍然沿用哲学这一概念,那么当代的哲学已经专业化了,不再是能够引领人们思想的急先锋,换句话说,哲学应当死亡。哲学死亡,思想复生,智慧重回。哲学的整个架构被拆解,剩下的是山中老人的睿智。
当思考产生,哲学领悟也在发生,我们都会是哲学家,因为,我们从来都处于哲学的领悟之中,迷惘、迷失,反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