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希望改变别人来改变生活。比如,我们希望孩子做出改变,努力学习,考取好大学。我们希望老公做出改变,温和、有耐心的对待孩子,多陪孩子玩耍,多干家务活,对妻子儿女多夸奖。我们希望别人改变的,都是为了让对方更好,我们也更好。可是,对方却不听我们的,我们越要求他改变,对方越烦,甚至和你发生对抗。于是我们很多人陷入了痛苦、焦虑之中。
我们的动机是好的,但我们做出的行为不一定有效。每个人外在的行为,都是由他自己内在的信念、价值观、规条系统决定的。比如妈妈对孩子温和,那是由于妈妈内心比较温和,没有太多的情绪冲突,她认为对孩子应该温和。爸爸对孩子没有耐心,因为爸爸控制不住自己的性子,甚至爸爸觉得孩子不打不成才。家长不让男孩哭,因为家长觉得爱哭的孩子不像男子汉。不限制孩子哭的家长,因为他们认为孩子哭并不是坏事,孩子有情绪表达出来比压在心里好。因此,我们内在的信念、价值观、规条不同,分别做出不同的行为。我们看对方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信念,就想让对方改变,但对方有自己内在的信念,如果内在信念不改变,对方的行为不会发生改变,即使改变也是临时的。
所以,一个人不可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改变,每个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改变。当自己改变时,让对方看到产生的价值,有可能会引导对方发生改变,也就是要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创造、增大或转移对方在乎的价值,对方便会产生推动自己的行为。
比如对待孩子的学习,我们通过不断的欣赏认可孩子做到的部分,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有能力,体验到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满足被认可的需要,那么孩子会从内在萌发出努力学习、进取的愿望,主动学习、体验快乐。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学习只是一味的指责批评、找问题,孩子体验到学习给他带来痛苦,他就想逃避这种痛苦。如果痛苦适当,它通过努力学习,能得到好的改善,那么这种痛苦就有一定的作用,这是被动学习产生了效果。如果批评、惩罚力度过大,孩子通过改变也体验不到自身的价值,孩子不断体验到学习的痛苦,有可能就不喜欢学习了,甚至厌学,那么家长越说越强化、越指责越严重。
再比如,我们希望老公在家多干家务活,如果我们对老公在干活期间多欣赏认可、感恩老公的付出,老公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也愿意为了表达对家人的爱去付出,这也是通过他自身信念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我们不强迫别人跟随自己的一套信念、价值观和规条,别人便不会抗拒。如果我们能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让别人自己推动自己去做,我们便产生了引领作用。所以,一个大能量的人,是让对方在你的身边感觉很快乐,感觉自己有价值,愿意和你在一起,自觉自动的发生改变。
我们只有不断修炼自己,提升自己的能量,才有可能引领别人成长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