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平台微信公众号:读写思维,更多文章、音频内容欢迎关注。
在第二夜中,哲人与青年的对谈中,我们了解到:人的一切烦恼都是来自于人际关系。
自卑有自卑感和自卑情结两个层面。正常的自卑感会让人进步。自卑情结过头,会成为一个人停滞不前的借口。越自负的人骨子里越自卑。
想要克服人生困境、保持生活和谐幸福,就必须搞定人生的三大课题:交友、工作以及爱的课题。
阿德勒把人们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
那么,在第三夜中,哲人与青年继续了更加深入的对谈。他们围绕着自由来讨论个体与社会的人际关系。总结成一句话就是: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吧!
认可欲求
通常情况下,我们为了得到别人的认可,体会到“自己有价值”,会不由自主的做一些迎合别人的事情、亲近和主张。但是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根本没必要被别人认可,也不要去寻求认可。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
如果做了恰当的事情就能够得到表扬,而如果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就会受到惩罚。阿德勒严厉的批判这种赏罚式的教育。它会产生一种错误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没人表扬,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没人惩罚,我也做坏事”的目的,这是不正常的生活方式。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因此,不要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也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那样反而容易失去自我。
课题分离
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人生课题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够进行课题分离,人际关系就会发生巨大改变。
那么如何辨别一件事情究竟是谁的人生课题呢?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而已。比如说,孩子选择不学习,后果就是成绩不好,无法上好学校,承担者就是孩子。因此,学习就是孩子的课题。
生活中,常见的课题干涉,是父母对孩子人生课题的干预。对于孩子人生课题的干涉,父母的行为有时候明显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目的——面子、虚荣又或者是支配欲。也就是说不是“为了你”,而是“为了我”。
苦恼于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的父母往往容易认为:孩子就是我的人生。把孩子的课题也堪称就是自己的课题,只考虑孩子,当意识到的时候,他们已经失去了自我,也失去了自由。因此,即使是父母,也得学会放下孩子的课题。
别人如何看自己,无论是喜欢还是讨厌,那都是对方的课题而不是你的课题。人之所以会太在意别人的评价,就是因为还不会进行课题分离。把原本应该是别人的课题,也看成是自己的课题。一句话形容就是:决定帮不帮助对方做某事,是你自己的事;接受不接受帮助,是对方的事,你无法干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人生课题,不让别人干涉自己课题的同时,也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冷静的与别人的课题划清界限。才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的烦恼,更加自由的做好自己。
被别人讨厌
分离课题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相反,干涉别人的课题才是以自我为中心。
八面玲珑的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是不可能实现的事情。从“一切烦恼皆源于人际关系”出发,我们其实都在追求从人际关系中解放出来的自由。但,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又根本不可能。
所以,真正的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没错,被某人讨厌。这是每个人行使自由以及活的自由的证据,也是自己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
并不是故意想让别人讨厌你,也不是去放任作恶。只是说,从为自己而活也好,到人生课题分离也罢,想要行使自由,就需要付出代价。在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别人讨厌。
结论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的勇气,就要拥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一旦拥有了这种勇气,你的人际关系也会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以上就是哲人与青年第三夜的对谈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