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热播了一段时间,关于它的评论也火爆了朋友圈。看看剧中不同角色的前半生,也该反省反省自己的前半生了。从5岁开始识字,21岁大学毕业,24岁出国,30岁拿到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大学从事过短期的科研工作。今年35岁,人生刚过半,育有三娃、家庭主妇,至此人生经历乏善可陈,成功的经验没有,失败的教训如下,个人经历,仅供大家娱乐。
1,没有尽早的认识自己
缺乏主见太听话,从小到大活在父母的期望中、活在应试教育的分数中,随大溜读书、考试、上学一直到博士出国;随大溜结婚生子带孩子。从来没有独立思考过:除了是父母的女儿、老师的学生、孩子的母亲、某某的妻子,我自己是谁?我喜欢什么?我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没有尽早的认识自己,以至于在很多人生选择的时候,不能独立思考,而是选择了随波逐流的生活,这是我的人生一步步走到今天最根本的原因。
对策:年轻时候的选择至关重要,轻者影响人生三五年,重者改变人生方向。因此,不要让父母和亲人安排你的命运,可以借鉴但不要轻信别人的建议,最了解你的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跟随内心去做选择。别人安排的命运,结果都是要你自己去面对和承担的。不要逃避现实推卸责任,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生活,自己选择、自己负责。
2,没有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大学读了被调剂的专业,并且缺乏勇气去做出改变,而是随波逐流一直读到了博士。回想起来很佩服大学期间就发现自己喜欢的专业、并且付诸行动去实现的同学。同样是读了不喜欢的专业,他们用课外时间去坚持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有人毕业后改行,也有人通过考研读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从而在未来多了很多选择。
对策:如果你有梦想,不要轻易放弃。一个人的时候,好好想一想,你这一生最想实现的愿望是什么?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去行动吧!
3,没有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5岁到30岁都是在学校读书,短期工作过也是在大学。因此,我的前半生基本上就是在学校里面度过的,对学校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生活体验不够。一方面体验太少,很难了解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领域在哪里。另一方面没有体验过就不会懂,不了解别的国家、别人的生活、别的行业和领域,以致于思维固化、模式单一、思路狭隘,成为人生最大的短板。
对策: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英国有条件的家庭每年都带孩子去世界各地旅行,没有条件的自己创造条件打工攒钱去旅行。很多小学、中学就要求学生去做各种志愿者,体验生活。还有很多孩子在高中、大学期间就开始打零工,真正的去体验各种职业,深入了解自己的爱好和潜能,从而在未来职业和人生选择上更加跟随自己的内心。
4,没有好好利用时间。
在学校的时间其实很难得,人生中很少再有那么几年,可以不考虑生活压力,只用来读书。大学期间尤其珍贵,但是由于个人眼界狭窄,以及思维的懒惰,除了背诵课本上的专业知识,花了大量的时间沉迷于小说。阅读没有体系,不够广泛,也不够深入,更多的只是打发时光罢了。
对策:读一本好书,如同与智者对话。年轻人一定要多读书、读经典,建立自己的读书清单,文史哲广泛涉猎,深入理解并应用,逐步树立并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5,没有多交朋友。
朋友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在人生道路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结伴同行,互相学习?互相支持。我从小就被贴上“内向”的标签,太多的时间宅在家里而不敢主动出去交友;就算是遇到志同道合的,也不敢主动开口结交;哪怕是很喜欢的朋友,关心和爱也无法说出口,不善表达这些年来错失很多朋友。
对策: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主动走出去结识各行各业、各层次、各年龄段的朋友。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身的短板。此外,广泛交友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人脉网络和信息资源,这些都是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
6,没有多谈几次恋爱。
结婚前一直呆在象牙塔里面,情感经历过于单一。首先,认识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去谈一场恋爱吧,亲密关系最容易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成长背景、三观和思维模式。其次,了解异性最快捷的途径也是去交个异性朋友吧,不亲身经历很难学会和异性相处。最后,这个世界上大概有一半都是异性,几乎没有人可以避免和异性打交道,多交几个异性朋友等于打开了理解另一个世界的大门。结交异性朋友能让自己更了解人性,也能学习到更多异性的优点。
对策:打破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扩大自己的交友圈子,未婚的去谈几次恋爱,已婚的去交几个异性朋友,去了解异性眼中的这个世界、开阔自己的眼光、延伸自己对这个世界的体验和理解。
7,顾虑太多,缺乏勇气。
年轻的时候一定要多去尝试、多去探索这个世界。年轻的好处在于试错的成本很低,大不了人生还可以从头再来。但是也正是因为年轻,因为成长出身、经历不够、眼界险隘,更容易被传统的桎梏所制约而缺乏去尝试的勇气。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陷于停顿安稳,最容易丢掉的也是去改变的勇气。人老主要原因是心老了、心萎缩了,思前想后、顾虑太多,失去了年轻时的勇气。
对策:勇者无敌,找回自己的勇气,从改变自己开始,去尝试、去计划、去行动起来!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只要勇气还在,青春就一直还在。
8,只顾眼前,目光短浅。
匮乏感会造成人只顾眼前、目光短浅,而没有能力去制定和实现长远的规划。从小一直生活在匮乏之中,无论是物质还是心理上,不管是真的匮乏,还是人为制造的匮乏。比如说:女孩子有学上就行了,于是听从了父母和老师的安排;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因此有个出国的机会就走了;到了世俗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害怕被落单,亲人一催促就闪婚了;工资不够交幼儿园费用、更不够请保姆,于是就放弃了工作自己带娃等等。
对策:富人看长远,穷人顾眼前,暂无对策。
9,不够成熟,结婚太早。
在内心不够成熟的年龄,家人催婚之下选择了匆忙进入婚姻,十年间又匆忙生育了三个孩子。再回首,人生真的是太匆忙了,生活被日常琐碎填满,每天都忙的焦头烂额,被生活推着往前走,已经没有多少时间去思考了。
家人催婚只是外因,而根本的内因在于:自己缺乏主见和安全感,认同了家人对年龄的焦虑感,进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选择。
对策:在婚姻中成长、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每天给自己独处的时光,好好的和自己内心对话。学会爱和成长最佳的年龄是刚出生,其次就是当下。
10,没有早一点走出原生家庭。
前24年按父母的意愿去生活,从来没有反省过也未意识到有任何不妥,那时我的愿望很简单:听父母话,好好读书,好好工作,让父母享福。出国后我遇见了很多自由的生命,她们的自我个性鲜明又独特,她们的生命活力四射,她们的个人经历丰富又多彩,她们的思想成熟又充满智慧,她们好恶简单又勇敢表达!她们每一天都是为自己而活,每一件事都是为自己而做,她们有原则又温暖,她们活的自由、任性又快乐。我很羡慕她们的生活,很想像她们一样,但是我发现我很难做的到。从小到大我已经被洗脑,做事都是随大溜,没有自己的喜好和选择,一时间迷茫无措,我甚至很难想清楚我自己是谁?
25到35岁是自我探索的十年,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过程和家庭环境,试图去理解妈妈、爸爸、姐姐、老公和公婆,以及其他更大家族内的网络和关系,去理解我的故乡和更大范围的乡村和城市发展,尝试与父母和解、和自己和解。家庭即命运,每个人走到人生的某个阶段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或早或迟。
对策:要想改变命运就要改变家庭,从觉察自己的家庭开始,改变自己对家庭的认知,改变思维进而改变命运。虽然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个人在浩瀚宇宙中不过一粒尘埃,冥冥之中早已注定。科学研究也发现:个人的性格和智商70%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性格决定命运,剩下的30%才是值得我们去努力的!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希望我对自己前半生的反省能够给自己、也给别人一点点启发,那就够了。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