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直播,有两个很重要的感觉:
1.不打断别人说话真的是难能可贵的品质。每次听林聪仁老师讲的时候,咨询师就急着插话,要么认同感言,要么补充发言,但是林老师都能听完她说话,然后再基于她的插入进一步阐述他的观点。及时反思自己和表达自己,很好,但如果能完整听完别人说的话,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理解呢?每次打断,我脑中呼之欲出的想法就飘走了,难受。
2.个案概念化太重要了。今天案例中的来访者已经咨询86次了,但咨询师并没有形成清晰的个案概念化,能明显感觉到咨询师的焦虑和无力感。咨询师是cbt流派,林老师就从cbt理论进行督导,寻找来访者的核心信念和认知模式。经过林老师的一番分析,发现来访者可能带有妄想,而这类人思维逻辑很缜密,判别方法就是代入来访者口中别人的态度去反观来访者的行为,去检验现实,最好是当场纸笔记录,从而辨别来访者说话的真假。cbt对逻辑思维要求比较高,而妄想症的逻辑也很强,确实不容易应对,一旦着急就容易陷入说服的境地,但cbt不是去说服来访者,还是有很多技术可以操作:找证据、算占比、转换情境、自定义、再归因……
调节情绪的小技巧:再归因。
往往我们低沉时,容易责骂自己,都是因为我能力不足,自卑,偷懒……而我们抱怨时,则是全怪外界怪他人不好。这种单一线性的归因方式让我们沉浸于情绪里无法自拔。可以试试再归因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归因有三个维度六个方向:内-外归因,可控-不可控度,稳定-不稳定性。比如当你因为自己在会议上被骂了而怪自己做得不好时,可以问问别人今天领导是不是心情不好(外因)?自己的哪个地方表现得不好,可以改善吗(可控)?我在所有事情上都做得不好吗(不稳定性)?当你思考的时候,情绪自然而然就消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