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几个孩子的学习质量报告册的评语:
这学期你不爱说话,比较腼腆,希望以后能够大声发言······;
你是个很棒的孩子,但你上课不爱举手,比较内向,声音不够响亮等。
孩子声音小,是怎么造成的?该怎样去引导呢?
孩子的声音小,一方面是天生说话声音就小,或身体的原因,这方面可以通过医生检查判断。
还有一种就是环境造成的。
见过一个孩子,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在老家带着他。
孩子的爷爷喜欢看电视,奶奶爱打麻将,到什么程度呢?
在孩子还没上学的时候,老人早上做好饭,三个人吃完饭后,爷爷带着孙子看电视,除非必要,都不会出门,奶奶每天去打麻将。
孩子奶奶也带过孩子去打麻将的地方,孩子看到麻将桌上的方块,不是想动手拿来玩就是不停的问这问那,奶奶每次不耐烦的时候,不是抓过孩子的手打几下,就是大声呵斥,还笑着和旁边的人说,这孩子太烦了,一点都不乖。
奶奶不愿意带了,孩子又只好跟着爷爷看电视。
老人倒觉得这样很好,孩子出门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在家里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了。
过年的时候,孩子的父母回来,发现孩子半天不说话,只看电视,有时候喊他就像没听到,看到有客人来就躲起来,大人找他说话,就躲到爷爷奶奶身后。
偶尔和人说话的时候也是低着头,不敢看人,更别说直视别人了。
这时,孩子的爷爷又说了:“这孩子没用啊!一点都不懂礼貌,来客人都不知道打招呼。”
这个孩子不爱说话,近似自闭怎么造成的呢?很明显,家人没有教育意识,给他制造了个封闭的环境。
孩子的父亲和爷爷奶奶不以为意,认为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孩子妈妈很重视,咨询了一些儿童教育方面的老师,又看了不少书籍,最后不顾丈夫的反对,坚持把孩子带在身边。
只要有时间,就和孩子相互讲故事,做游戏互动,带孩子晚出去玩,有亲朋的宴会带孩子参加,可效果不是很明显。
直到孩子上学识字了,孩子妈妈和老师联系时聊起孩子的表现,老师也反映孩子学习不错,但不主动,也不和同学交流,体育也比较弱。
孩子妈妈想了个办法。
每天抽点时间出去散步或跑步,周末带着孩子去书店,在书店里,孩子很容易放下戒心,有旁边看书的孩子问他看的什么书,他也会礼貌的回应。
每天让孩子拿着手机录音,可以读一些课文、故事,然后母子两个在一起听孩子的录音。
孩子妈妈每次听完都会鼓励孩子,这篇读的很有感情,这段很流利,这个故事很有趣等,并帮着分析,她的分析不一定正确,却给孩子带来很大的鼓舞。
孩子慢慢越来越有兴趣,现在语文、英语的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会用手机录下,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孩子的性格也变得开朗,也渐渐有了表达的欲望。
父母的爱和陪伴是让孩子变得自信开朗的最大的力量,孩子才有更多的勇气面对成长路上的风雨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