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刚刚得知疫情全面爆发的时候,我脑中便冒出这样一句诗。原来“战争”离我们从来都不远,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从头越
2020年1月19日,还在照常上班,临近年底,买到票回家的同事陆陆续续提前撤了,办公室有些冷清。放假前最后两天了,也没什么重要不可的工作,闲时聊聊天扯扯皮。这个时候,武汉的消息逐渐被大众所知,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大家都以为,只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意外,很快也就过去了。
2020年1月21日,两年没回家的我,坐上了返程的高铁,车站仍然是熟悉的返乡热潮。依然是人挤着人,车站周边的店铺里也依然来来往往不停的顾客,偶尔看到几个带着口罩的。熙熙攘攘的喧闹声中,除了返乡的热情,还夹杂些许不安。武汉,成了大家共同的语言,邻座不认识的同行路人都不免插上几句话。
也是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落了座,趁着信号还足,上网浏览的相关信息,才发现原来疫情已经开始蔓延。从一场意外,演变成了一次事件。附近有人咳嗽几声,都避之唯恐不及。
武汉加油
我家住东北,过年期间,还没有被波及。但是响应国家号召,不给别人添麻烦,除了过年的年夜饭,走亲戚、与老同学聚餐、与老朋友相聚……几乎全免了。
我返回北京的时间定的早,只在老家待了四天。那个时候,人心惶惶,武汉已经封城,我家人一直不想让我回北京,总觉得还是东北老家更安全。一直在说,北京封了,北京封了,不让回。
我总在解释,北京是首都,没那么容易说封城就封城,管控严格是必须的,但还不至于封城。
我回京的旅程还算顺利,严查是一定的,与前几年全国两会时进京严查有过之而无不及。快入京时,每人发了一张纸条,那个时候还没有健康宝,只能手填自己的身份信息、从何处来、去往何处、车次几何、座位几号……
高铁上每一人张
不过路边小店基本都已经关店了,远远看到一位大姐拎着菜走过来,上前问问商场的蔬菜和食物是否还充足?隔着口罩,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说话含糊,说了两句话就走了。
第二天,我爸打来电话说,同在北京工作的邻居孩子,比我晚一天的车没有被允许进京,回家待命。
好在之前因为北京雾霾天甚多,早早备了些N95的口罩,也算是当真物尽其用了。不过,使用的朋友当然知道,N95口罩实在太勒耳朵了,而且影响呼吸,戴一天有些遭罪。能在网上抢到几包蓝色的口罩,也不能管价格是几倍了。
戴上口罩,趁着早上去趟商超,发现大家的囤货意识是真的强。菜品没剩几个了,想了想也就没凑热闹,反正我也不常开火做饭。推着车,挂面还算充足,方便面却没剩多少。再买点饼干和鸡蛋,还有些酸奶和面包,也备点吧。排队结账的队伍中,每个人的推车上都是满满当当。
必备口罩
一次性口罩
本着不给别人添麻烦的原则,心安理得的宅在家里,期待着这场疫情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很快过去。
还没过一周的时间,接到通知,凡是刚入京未接触武汉的人员需在家隔离14天,已经返京或隔离结束的人员需办理出入证。
派出所的民警,挨门检查询问做登记,然后拿到了“北京绿卡”。
突然感觉,问题是真的严重了,比我想象的严重的多,比当年的“非典”严重的多。
之后,接到开工延期的通知,所有工作转为线上……
我每天能透口气的机会,也只是下楼扔个垃圾,连外卖都不敢叫。零零散散能接到几个快递,刚收到心心念念的口罩时,网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出现了各种盗版口罩。对比网上信息,可惜了我收到的居然也是假货,难怪能还买到。
每天关注疫情信息,关注增长人数,成了必做课题。看着不断增长的数字,不愿意多想那些人数究竟代表的是什么。
2020年3月4日,一个多月过去了,我终于第一次出门了。
返回北京的同事不多,但有些工作总要有人去做。天还冷,羽绒服、口罩、耳麦、帽子、背包……全副武装。
大街上,一只手都能数出人数来。除了一家便利店,没有再开放的店铺了。上一次见到大街小巷全部关店,应该是去年大阅兵的时候。
好在地铁还在运行,长长的地铁上,我能从这边望到另一边。我也不敢在外逗留太久,一个上午处理了一些文件后,下午也就回家歇业了。
冷清的地铁
2020年3月20日,好消息一个接一个的传遍了。
“牛奶是蒙牛捐的,大家随便喝!医护人员是借的,还回去时一个也不能少。”他们做到了。
那天的朋友圈里,转发了老家列队欢迎医护人员的车辆从高速一路有民警护送直至沈阳热高乐园专设的隔离区。
我没有在现场,单看视频,那种感觉一辈子也不会忘。
2020年4月4日,今年的清明节,广场上下降的半旗,是我们对于英烈的追思。
“从寒冬,到春天,多少人用生命守护生命。此刻,愿花飨逝者、春暖斯人。”
复工,正式开始了。
各部门同事被分为AB两组,分为一三五和二四六隔天办公。
出入量体温,检查出入证,手机号验证,健康宝绿码……成为日常必备。有了才能顺利通行。
周边小店开始上工了,终于不用再吃自己的存货了。从只能打包带走,到间隔一米才能堂食,也需要一周的时间。
不过这也是在释放好的信号。
2020年5月1日,北京下调了防控等级。
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周边小铺面的老板换了一遍。如今终于活络起来。
到处能听到什么“报复性”消费的消息,开始期盼口罩彻底摘下的一天。
可以开始在外吃饭了,正式全面复工也开始了,人少的公园户外可以摘口罩了……
今年闰四月,要到6月中旬才近三伏天,夏季的热度已经开始,终于可以赶在闷热夏天的时候摘口罩……
中小学开始复课,身边的家长被通知办理各种手续,校园检测也逐步开展,办公楼下终于也配了智能检测提问的仪器……
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好迹象一个接着一个出现,好去处一个接着一个开放……
紧接着,突变,总是让人难以接受。
2020年6月12日,消息曝出北京新发地发现确诊病例,而且发展迅猛……
2020年6月14日,与团队早已约定去往北京周边做登山户外活动。一早7点就上了车,三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的网络信息不断,瞬间从2例确诊上升到67例。
团队中,有几人前一天就已经上山露营,我们在山腰相遇。一晚上没有信号的他们,在得知消息后蒙了。只是露了个营,下山发现“变天”了……
北京各区几天之内,出现多个高风险区。
过去半年里,北京确认病例6百余人,短短一周内增长百余人,严重性可想而知。
我不停地接到电话、信息,问我口罩够不够,离新发地多远,有没有受到影响……
同事月初出差的,直接就住在外地了,一旦回北京就出不去了。
2020年,注定了不平凡……
那么多突变,那么多意料之外,那么多不好的事件……
身在其中,才发现,即便过的小心翼翼,也免不了意外的发生。
天灾人祸面前,弱小的我们无法像一线人员那样可以付出,至少可以守住“不添麻烦”的底线。
生命是如此脆弱,经不起大浪淘沙,但是一旦携手渡过,就如神仙渡劫一般,终会有不一般的收获。
能力有限,眼前的东西,有时难以改变。
能改变的,也就是自己。
我在北京,疫情之下,我愿与这座城市共历磨难。
当时过境迁,我相信,成长的不仅仅是这座城市,还有我。
努力成长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自由永远是我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