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灵的成长归根结底都是孤独的:在时间的魔沼里迷失,陷落,没有人听见你撕心裂肺的呼救,必须靠自己在黑暗中一阵慌乱的摸索,在绝望没顶之前抓住那根自救的绳索,奋力从命运的泥潭里挣脱出来,像那朵智慧的莲花。
——黄荭
一大早被人字正腔圆地骂了句“傻逼”,然后我突然就豁然开朗了,绕着马路转了两圈,留了这个夏初最多的泪,突然明白,很多时候,如果我能够“傻逼”一下,那么所有的事情都会好办一点,或者我紧绷的神经很早就会得到放松。
在我开始记事的时候,爸妈带我去动物园玩,我左手牵着爸爸,右手牵着妈妈,见到同行的阿姨,爸爸叫我喊声“阿姨好”,要回家的时候,要喊“阿姨再见”,那时候我会因为害羞说不出口,因为在我一直生活的地方,并没有这样在当时看来就有点煽情的问候习惯,但是在爸妈的鼓励下,我开始每次见到叔叔阿姨都问好直到养成习惯,那是我迄今为止都记忆犹新的回忆,也是最早的关于礼貌问题的记忆。当时努力战胜自己学会礼貌问候的我一定不会想到,长大后的某一天,会被人说连礼貌都没有,“连个XX也不叫”。
最近思考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思的。比如,礼貌是什么?是你没叫声“阿姨”或者“叔叔”?还是你叫了“阿姨”或者“叔叔”却换来冷冰冰的不闻不答。礼貌的意义和必要性,并不在于走一个形式或者完成一个任务,就算是这样,有问有答也是人之常情。
小学的时候,家里来了一个爸爸的朋友,憨厚老实。我忙不迭地为他倒了一杯水,端给他的时候,爸爸跟我讲,“给客人倒水,不要倒得太满,半杯就好。”我记住了。客人来了家里,要先请客人上座,要保证饭菜的搭配和丰盛。我常在厨房等待妈妈炒好菜之后端出去给客人吃,有时候突然来了好多人,我妈来不及买菜,会嘴里嘀咕着不知道够不够吃。然后让我们——她的亲生孩子等会再吃。这个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以至于后来见多识广的自己,开始质疑这样的家庭习惯是一种美德还是对自己的一种“亏待”?
也是在这一个月,我才开始思考,爸爸妈妈给我们传达的理念,是束缚自由的条条框框,还是善待他人,礼尚往来的秘密武器?
有很多人用“正义”这个词来形容我,我常常会感觉“正义”在有时候是一种贬义。你不懂得善待自己,却一直在考虑别人的感受;你不懂得拒绝害怕伤害别人,却给自己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你给自己标榜尊重他人,却承受着不被人尊重的现状;你害怕别人为难,却常常觉得自己委屈;你尽力去成全别人,事实上别人觉得远远不够…….
我喜欢演员柯蓝,因为她实践着我太多向往的人生自由,让我处处感受着一种“真正的解放”。她能指着别人的鼻子说“我不喜欢跟蠢的人往来”,她能在采访中坦言,“我就是这样的人,接受就接受,不接受就走”,她能大声说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然后不屑于背后一片谩骂声。这样的潇洒和自我,不仅需要一定的资本和实力让自己首先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需要一种勇气,一种直面人性,真真正正做自己,坦坦荡荡过日子的勇气!
柯蓝说自己属于那种“死了都要死得特明白的人”,我也是。理解人性,从来都是一生的课题,我们需要接触过去和现在形形色色的人,碰触他们的内心,去理解各个不同时期的人性变迁,然后淡定从容地面对和接受,继续不慌不忙地自由生活。
我们习惯一直清醒地活着,是因为我们随时警惕别人的评价。怕别人说你没礼貌,所以强迫自己跟不喜欢的人继续打交道;你怕别人说你没素质,所以压制自己即便很生气也不公众骂出来;怕别人说你家教不好,所以做事尽量端庄得体…..可是,这是真实的你吗?
我们总有不想继续忍耐,继续伪装的时候,我们急需很“傻逼”一面,让偶尔的“傻逼”给足自己时间和空间发泄内心的不满,然后去他娘的操蛋事儿!
人生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决定人生幸福指数的,是他积淀于潜意识深处的牢固的人生观,以及不断努力争取的格局和世界。最重要的事情从来不是花过多的时间去纠结于鸡毛蒜皮的屁事,以及和八辈子都不会见几次面的人计较。
我切切实实明白,在我有限的生命长河里,我真正的归宿是我自己的健康与才干,我终究可以信赖的,也不过是我自己,能够让我扬眉吐气的也是我自己。所以,一切都遵从自己的内心,去他娘的迁就和成全!
我要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