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某内容平台看了几条关于“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你都做对了什么?”的点评,深深的被众多评论大神调侃的回复和负能量雷到了。刚刚给某985学校做了职业生涯规划的演讲,回过头就被互联网的娱乐精神啪啪打脸。
我只想大声对主打孤独、寂寞、宅基腐的娱乐导师们说“我们不一样”。
对于“30岁前实现财务自由,你都做对了什么?”这样一个话题,满满的是些物质层面的炫耀或者精神层面的痛苦追忆。彻底背离了题主的本意,浪费读者的时间。其实所谓的财务自由,看你理解的重点是在“财务”上,还是“自由”上。如果你看中的是财务,1个亿的存款也满足于不了你对于10个亿的渴望和为了得到这个目标的挣扎。如果你看中的是自由,1万元的收入也可以因为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而自我满足。
题主问的很清楚,都做对了哪些事?每个人成功的方式不同,有的人说坚持,有的人说渠道人脉积累,有的人说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傍身。我们不应该后知后觉的对于已经过去的事实自嗨或拼图式的拼凑评价。我们更多应该关注的是如何用经济学,商学理论和实践来实现财务自由,即如何遇见财富和抓住财富。经济学有一个理论,叫做剃刀定律,即所有普遍性的东西都是无用的累赘。解释一下就是当大家都在做,都在讨论一件事的时候,就是最危险的时候,是马上要被市场切割的时候。现在我们再说投资房地产,投资海购,做自媒体品牌营销,这些都将是被剃刀定律无情割裂的失败投资。
那么有效的投资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你拿什么跑赢通货膨胀CPI?我总结了三点:
1. 投资自己。经济学里最认可的高回报投资就是投资自己。这里不是说投资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是投资自己在未来职场生活之中的能力。更多的时候我理解的财务自由,在职场中指的是职业能力的自由。30岁之前,在某个领域内,达到不可替代性,亦或是技能的专修又或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到哪里,都是人才市场中的翘楚,如果过了30岁还在自己投简历而不是猎头主动联系你,那就是对自我投资最大的失败,财务自由也离自己渐行渐远,丧失话语权,最终被动宰割。
2. 做对决策。刚才在投资自己里所说的职场中的财务自由是职业能力的自由,那么做对决策就是在生活与投资中的财务自由。在别人不明白的时候你明白了,在别人明白的时候你行动了,别人行动的时候你成功了,别人成功的时候你富有了。你是否看遍了知乎里许多的鸡汤,却依然做不准决策?所有努力首先是决策,你的成功首先是你的决策。决策的依据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战略要有导向。不要拍脑袋和盲听盲从,凭主观,凭感觉,自己下结论。在这里,就要有了解市场趋势的预判和取舍核心价值的能力。如果没有规划,我们就会被短期的利益诱惑,今天人家说房子很赚钱,投房子,明天人家说餐厅很赚钱做餐厅,再过一天人家说培训业很发达做培训。有一句名言说的是“隔行如隔山”,如果你不懂那就是陷阱。在管理学上说“保持专注不熟不做”。当我在投资的时候就问自己一句话,这个投资和你的战略和核心能力吻合吗?你今天连这个事都没有做好,为什么要做另外一个事,第二件事没有做好为什么做第三件事,第四件事没做好为什么做第五件,第六件,第七件,第八件事。所以,所谓的企业家眼光是什么,就是战略不吻合的产品全部砍掉,一律不看,看都不用看,听都不用听,问都不用问。失败就在于我们好大喜功,急于求成,见利就要,其实最大的障碍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难以压抑的贪念。
3. 把自己当做一个品牌来运营。你的每一次亮相,说过的每句话,做的每一件事上面都标志着你自己的LOGO。十年之后,你究竟是香奈儿,还是路边摊都是你自己造就的。想象一下你耳熟能详的品牌,都有自己的性格基因,而你要做的就是展示自己性格里最有代表性的一面。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能否相互吸引。你没必要因为去取悦一个人而委屈自己,更不要因为意见相左而气急败坏。你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让世界围着你转。没有性格的品牌就没有吸引力,注定是备胎。平日里没必要把能说服别人为荣,让别人记忆深刻才是最大的成功。
尽然当前包装、炒作,对于负能量的高容忍的平台似乎成为了一些平台在商业运作中的必修课,也看似成了能否赢得市场流量的关键。但,这么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