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庄子的复活者王新民文化
——谨以此文纪念王新民先生
庄子渐渐地复活了,王新民的身体却越来越瘦弱了;庄子复活了,而王新民却永远地离开了他眷念的人世;韩愈有《师说》,朱自清有《荷塘月色》,王新民文化因其传世之作《庄子传》,和《庄子见鲁公》入选高二年级下册语文读本而被世人所认知。
现在需要“抢救”,需要“抢救文化要素”中目前尚留存的,王新民文化的亲人、故人;王新民文化的发源地民勤县东湖镇、民勤二中、附余村故居;王新民文化的成长、形成、定位。当务之急,由谁“抢救”?怎么“抢救”?何时“抢救”?
高中三年(1979年—1982年),王新民先生在民勤二中读书,我有幸和他同级同班同宿舍同窗同学三年。我们也是民勤二中恢复高考后,从民勤县湖区所有初中生中,通过统一考试录取的高中生,共有3个班,我们所在的是高一·2班。期间,1980年初中教育增加初三,当年高一断招,学校决定从原高一的3个班中,将年龄较小的、学习成绩中上的学生组成一个新的高一·1班,后来都有了高三年级,事实上我们这个班,也是民勤二中第一个高三年级班,王新民同学是我们的团支部书记,也是我们班排球、篮球班队的组织者和主攻手。在我的印象中,王新民同学在文学上初露头角,是在高一何新民老师公开教学主讲 《长江三峡》课文的时候,挑选他用普通话声情并茂的朗读巫峡、瞿塘峡、神女峰的段落,文章优美,他朗读的精彩,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高二的时候,姜有成老师讲《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的时候,王新民同学配合老师把这篇古诗图文并茂的呈现在所有同学面前;辛俊仁老师在讲英语课文《猴子捞月亮》的时候,王新民同学灵性自通,课后在我们同学们中展开英语对话,让我们增加了学习英语单词句子的灵动。王新民同学的语文、数学、英语在我们班是优秀的,他对语文课的领悟能力是超强的,现代文修辞手法、古文虚实词的注解,他都博闻强记、运用自如。他天资聪颖加之刻苦勤奋,使他的文学特长更加突显。他平时和同学们博证强引、唇枪舌战,也已经充分展现了他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论辩造诣。他高考的目标是中山大学中文系,最后他就读兰州大学中文系,又取得北京大学文学评论硕士学位,在兰州大学任教。现在看来这些都是他少小立志要实现的理想。
28年前(1992年),28岁的王新民先生在民勤县他的故乡,度过了他人生最艰难最痛苦的日子。最先得知新民同学罹患绝症回到了出生地民勤县东湖镇附余村父母家,是现任民勤县人大副主任的白辉宾同学。辉宾当即约定同学邱进强、张雪琴、韩建春我们五个在民勤工作的同学,找了一辆尼桑客货车,当晚就驱车去了附余村新民的家。时值盛夏,微弱的灯光下,新民躺在土房若大的土炕上,已经卧床不起,皮包肉骨,形容憔悴,气息微弱,时昏时醒。土房年久失修,房中陈设简单,只有新民的父母陪伴。此情此景,此时此刻,瞌然泪下,无法自抑,女同学张雪琴更是泣不成声。新民同学见到我们几个,精神大为好转,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的父母也非常的高兴,赶紧乘势劝其进食(受治疗药物影响当时新民的食欲已经大减)。我们几个看到新民的情况,便决定当晚住下来,陪伴陪伴,商量商量。新民的本家堂哥村医将病情医治情况作了介绍,明白无误的告知我们已经到了放弃治疗、等待时日的最后时刻,最急需的是杜冷丁、强痛定之类的镇痛药缓解痛苦。我们也因此知道了一些新民同学的家事。新民姐弟二人,父母农耕,父亲兼本村民办教师,收入微薄。其姐已经出嫁,生活在本镇农村。新民婚后患病,妻子堕胎离开,父母年老白发,新民决意回家云云。
辉宾同学为人豁达、乐善好施、思想成熟、处事干练,在他的带领和多方协调下,新民本人和父母商定到民勤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这样,就大大解决了杜冷丁止痛的问题,也解决了一部分公费医疗的问题,特别是住在医院让新民本人和他的至亲,在他行将离去前有了一个相对安乐的情感。病魔无情,真心挽留,亲人陪伴,安乐送别。
1992年10月6日,在民勤县人民医院,王新民先生永远地睡着了。他以28年的青春年华,精心孕育的《庄子传》这部著作诞生了,王新民文化诞生了。
民勤县城的乡亲深情地送了他最后一程。白辉宾同学操办,姜有成老师主持,兰州大学中文系领导参加,亲友们同学们以悲壮热烈的礼仪,将这位国家的栋梁、民勤的青年才俊,安葬在了他热爱的故乡。
(2020年5月15日,一直热心倡导的崔永智先生,相约在兰州市的辛俊仁老师、汪慧玲老师(兰州大学),同学谢生华、仲卫善、汪有奎等,在兰州市七里河印象栖津,共议“抢救”王新民先生在民勤县老家的留存故居遗物事宜。一直认为,从文化传承的站位,为了避免文化遗产的灭失,应该强烈的建议家乡人民,高度重视并启动相关程序,落实相关人员经费。珍惜王新民先生母亲健在、写作手稿遗物保存的机遇,尽快开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