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读“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和咖啡”,泪流满面,触动了心灵深处.....
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旬中部地区一个小山村里,祖辈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小学全班同学家庭条件大体没差异;初中一个班除了几个是镇上的孩子条件稍微好一点外,家庭条件大家整体来说差不多;高中就是差距的起点,2000年我以全校第10名考入本市一所普通高中(本市两所重点高中本人达不到分数线),结果全校排名538(全校大概1350名学生),当我还在为自己的成绩沮丧时,我的绝大部分初中同学都南下打工了;我很庆幸我的父母能让我继续上高中。高中校园的着装,我已经很out了,好在大家都在专心学习,没有时间去讨论时尚、明星.....彼此的熟悉中得知,我的高中同学大部分都来自市区或乡镇,来自农村的只是小部分。高中三年,我不敢松懈,成绩保持在全校100以内。2003年高考结束,被一所普通一本录取,一年7000多的学费,是全家好几年的收入,父母犯愁不已,好在亲戚都愿意倾囊相助。当我站在大学的校园里,才发现自己土的掉渣。室友除我之外,其余三个来自城市,她们在宿舍经常谈论着明星、衣服品牌,我默默地去图书馆;周末她们去逛街,我去做家教;她们约着去品尝美食、我走进食堂;她们在校园舞台上表现自己的才艺,我在台下为她们鼓掌.....那时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跟她们格格不入。大四,我推免本校研究生。即将毕业时,一股强大的迷茫感一直缠绕着我,工作、天天为找工作犯愁,后来被一家上市公司录用,工作后,我拼命地存钱,给自己的花销很少,好像只有银行卡上数字的增长才能给我带来安全感。为了收入更多,一年后,我跳槽到南方一家公司上班,离家更远了,每年最多只回两趟,临近春节我就加入到了抢火车票的大军,当时我感叹:“祖国幅员辽阔、我却像候鸟一样辗转迁徙”。先生听了我的感叹,劝我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几番挣扎,才下定决心参考,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事业单位上岸。我的先生也是来自中部地区农村,一个有思想坚持梦想不愿意回农村的小伙,在很多方面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理财观念一样。我和他一起,靠我们自己的努力,2013年在省会城市买了一套两居室(房贷已提前还完);相对于一毕业,家里就准备好房子的同学来说,我们的物质基础来的慢一些的,但自己创造的,心里踏实。幸福来的不容易,且行且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