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电影之后同曹莎母子吃饭聊天,问及语法如何学?——这是女儿这学期遇到的难点,我的语法就很糟糕,给不到好建议,只能求助于友。
曹莎对女儿说:你的Mind Map做得那么好,用Mind Map梳理语法。你们的教材是一点点地教,相互之间是割裂的,但实际是有关联的。用Mind Map整理和发现规律,可以解决80%以上的语法问题。至于那些特殊的搭配,就只能靠记了。梳理之后,想到语法的时候,脑子里就是那张Mind Map,会清晰很多。
至于有一种说法,语法不用记,那是在有大量输入的情况下,语感形成,当然不用记。好比我们中国人,即使不学语法,你也不会把“你是瓜呢”说成“瓜是你”,或者“是瓜你”。不是母语,不想记语法,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直接背上上千篇文章,也是可以。
回家路上聊到这个方法完全可以拓展至所有学科,每科至少一个Mind Map,每天晚上用点时间把当天的学习内容整理到Mind Map上,复习巩固、清理思路,到期末,这样一张图就会是极好的复习资料,女儿赞同。
今晚第一次尝试,历史书忘记带回家,先做英语。今天没有自习课,作业全部放回家里完成,晚餐、家务、写完作业9:20,没有超出工作计划表上的时间。但是,自主时间就由可汗数学调整为英语语法Mind Map,打算把可汗数学调整到明早六点。
尽管决定上学期的语法后补,但开学已近两周,内容也不少,整理起来并不轻松,今晚的睡前阅读也只能让步。
十点半,告诉我工作量的确大,请我帮她遛狗,我同意;十一点,我建议先睡觉,余下的明天做,明天还要上课,女儿拒绝,坚持做完,我尊重她的决定;十一点三十五,本学期的语法终于整理完了,却告诉我还有一件工作——班长请她帮忙做一张国际理解的小海报,竖排,要张贴在教室外面的海报墙;同时提出一个要求,不署名,因为现在的海报墙有一大半都是她做的,再来一张还是她做的,不好看。
我提出反对意见,而且很坚持:第一,今晚必须马上睡觉,此刻已经11点半过了,洗漱之后就是十二点,做海报至少半个小时,弄到一点睡觉,势必影响明天的课堂学习,作为监护人,我不接受。
上周五你坚持要按计划在周五完成周末作业,写到一点半,我没有反对是因为第二天是周六,可以晚一点起床。➤同女儿交谈我希望她改进的那些地方 但明天要上学,为海报影响课堂学习,这是不可以的。和同学解释一下原因,放到中午回家后补,下午给她,如果明天中午精神状态还可以,能够做的话。
第二,如果是你做的,我会坚持要署名,海报墙好看不好看不是你的责任,但自己的劳动署名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是对劳动和劳动者的尊重,为了好看不署名有违诚信原则。
女儿呆了半晌,关了电脑洗澡。
睡前,我进卧室要求手机,女儿有点不耐烦、也有些不高兴,却还是自衣服口袋掏出手机递给我——上周达成的约定,手机不带进卧室,起码睡觉的时候手机必须放到卧室之外。所以,我要履行责任,保证卧室关灯之前在客厅或者书房看到手机。
对于女儿的情绪,可以理解,谁都不愿被管束,但达成的协议就要执行,我也要负起监督之责。却也不指责孩子,姝儿没发脾气,只是把头蒙在被子里一下,转瞬探出来,叹了口气:“我还是想把《国际理解》做了!”
我说:“我理解你的心情,答应了的事当然做到更好。但是,明天要上学,要保证明天的学习状态,所以我反对你这么晚不睡觉。你可以尝试把明天早上的学习时间拿来做这个,如果起得来的话,我愿意叫你(女儿寒假的提议,从本学期起我不再负责叫醒和早餐,她自己解决,所以这不是我的责任)。但是,如果叫了起不来,还是建议放到中午做。”
“好啦、好啦!就是很烦!”女儿的态度明显不好起来。我停了停,接着做说:“对于署名的事还在介意?这个涉及知识产权和版权,所以我会提这个建议。但是,你要介意同学的情面,不署名,也是你的自由,只是在让渡你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仅仅提供我的看法和意见,选择权仍然在你。”
“另外还有一个,我不接受你现在的态度。我们今天晚上还讨论了那篇文章《如何与世界妥善相处》,上面谈到‘情绪化、冷漠及迁怒’,作者写信劝诫的那个孩子从小就是情绪化、冷漠和迁怒,不考虑他人的感受,令寄宿家庭夫妻很惊诧,‘不理解你的父母为什么不从小纠正你?’”
“这篇文章带给我的触动是,我也有这样的状态,所以,你有这样的状态我应当承担一定的责任。所以,晚上我们说好了要一起改正,你答应了。但是,此刻你又是这个样子,我想我应该提醒你,这涉及个人修养。同时,这种语气和态度也令我非常不舒服。”我是正色和严肃地说完这番话,女儿态度明显好转,关灯睡觉。
辛上邪的这篇《给小留学生的一封信:如何与世界妥善相处》,我认为适合父母子女共读,不仅仅出国留学如何同寄宿家庭相处,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成长为一个开朗大方,举止得体的人,学习与人相处、尊重和体谅他人,律已而非律人。
近来做的事更多涉及沟通与关系,这促使我反思人际交流、沟通和表达的问题。昨日电影《绿皮书》关注点之一也是如何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沟通、表达和相处。
素有“含蓄”之名的中华文化缺乏沟通、说理和直接表达的习惯——这里的直接表达并非不考虑对方感受的所谓直率实则粗鲁,而是基于礼貌、修养、真诚、理性,恪守边界地聆听、言说、探讨;顾及并尊重对方的感受,接受可能的拒绝;既无“委曲求全”,也非我行我素,而我们整个的社会环境都缺乏这样一种文化氛围。
我是在和小华有了深度交往之后,才自她那里看到——原来,还有这样一种令所有人都轻松愉快的,坦然的直接表达模式;然后开始学习,并不断和女儿探讨这样做的价值与意义以及方法;然后,我俩的沟通逐渐顺畅,亲子关系也更加和睦。在许多孩子私下抱怨父母偷上自己的社交网络的时候,姝儿经常把她和同学的聊天拿给我看。
除开直接沟通,今晚还有一个触动我再次思考的点是:电子产品到底是不是魔鬼,要不要禁绝?我知道,这是许多家长和学校的做法。
从工作效率讲,电脑绝对高过手写不知多少倍。姝儿从前对于写作的厌恶,一部分原因就是嫌手写太辛苦。这个魔障是牛哥帮她打破的,那时候,她口述牛哥代写,最后由她自己整理,输入电脑。必须说,2015年的那个夏天,姝儿之前累积起来的“作文恐惧症”因此好了不少。最终解决是之后这几年,鼓励写作,但不强求方法,怎么轻松怎么来。2017年4月开公号,越写越顺,成就感逐渐加强,到今天,终于不怎么讨厌写作了,一两千字的文章随手就来。这几天和我讨论的是怎样才能写得更好?细节描写这个瓶颈要如何打破?我完全无法相像,如果强求她必须手写,她有没有可能写成今天这种水平,还有心理状态。
再有,比如用电脑做思维导图一类有助于学习的事,书写是完全不可能达到电脑的效果的——试想一下,一学期就一个科目做一张思维导图,手写的话,需要多大的纸?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得出来、做得好?这又是电子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电子产品被妖魔化,尽管电子产品的确有提高阙值的问题,但说到底,症结在于个体的时间、事务和自我管理能力是否足够?
这个问题,我也焦虑,也在禁和不禁间反复,姝儿也有过完全放弃学习的时候,我们有过极度的挣扎,这种焦虑至今仍然没能完全消除。我知道她偷着玩,学习并未高效、撒谎,上周一晚间,还就她没能完成计划臭骂了她一顿。
上周二晚间的一个突发事件给了我们母女一次沟通机会,最终双方达成妥协:我降低对她的要求,管理好情绪,她尝试直接沟通、不撒谎;作业效率高,空出来的时间留半小时由她自己安排,我不干涉。➤关于谎言、关于学习和纪律,我们来谈谈
周四晚间,女儿在完成既定工作后第一次直言要玩游戏到10:30时,我本能就是想禁止和管控,但一下想到头一天的沟通、达成的协议,于是,管理情绪、闭嘴。有了这次尝试,周六白天,女儿更坦然地玩了会儿游戏。
周日晚间,晚餐之后,我们几个成人聊天,她和同学玩游戏,必须说,我内心也是焦虑和挣扎的,随着游戏时间的延长,焦虑越重,只是还能克制自己。大概半多小时后,她放下手机,开始看书,并于离开言几又时向我扬了扬手中的书说:“我想买这套,真的太好看了,我想看!”——刚才看的是样书。
尽管是原价,我这个一贯抠门、只愿上网买书的妈还是乖乖掏钱给女儿买了这一套两本、中英双语的《怦然心动》,女儿摸着新书满足地说:“等我把这本中文本看完,我开始攻这本英文的。”
这一系列动作令我在心中激赏自己、也是后怕中的庆幸:“还好刚才没有就她玩游戏骂她、打断她、批评和指责,控制住了自己,尊重了她的选择。如果不是这样,我哪里看得到她其实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她有自己的时间安排;如果我没能控制好自己,岂不是又阻止了她的自我成长,同时还是制造家庭矛盾?”
必须承认,尝试之初非常忐忑,至今也不能说这种忐忑就没有了。是女儿的状态告诉这种尝试是值得的,因为要信守承诺,所以我必须逼迫自己放手,学习平等沟通和尊重,退远一点去观察、去等待,才看得到女儿的努力和进步。也因为我信守了承诺,写作业和睡前管她要手机,尽管不太高兴,却也会做,还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只有放手才能看得到孩子的成长,也只有在应该放手的地方放手,才有可能和孩子达成大家都愿意遵守的协议,也才能更好地执行协议;才有机会自我反思,慢慢减少焦虑;同时也是作为母亲的我的自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