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了世界读书日,今天我也来谈一谈阅读这件事儿,从小我们耳濡目染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遗憾的是,今天身边还有读书习惯的人真的越来越少了,我曾见到那些从不读书的人,也快乐的生活着,读书真的是必要的嘛?
我质疑读书,相信一定有人说这是愚民,这是反智,但是如果看清赤裸裸的现实,不免发现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大家为什么都不读书了呢?我仔细一考虑,读书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目的性极强的读书,例如准备考试,寻找某一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但是这类读书始终不是生活,因为我们不可能永远都在备考,虽然我们永远有问题,但不一定每一样都要解决,这种读书始终是片段式的。另一类读书是丰富精神生活,说实在点,就是找点有意思的事儿干,在这个维度上来说,我并不觉得毛片的价值要低于小说,文学作品。而这些丰富我们空闲时间的阅读,却往往并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网上的知乎,天涯,贴吧很大程度上可以具有答疑解惑的功效,而游戏,音乐,电影的火热足以看出其被接受的程度是小说,散文,杂文所不能及的,当一切都有了替代或者更好的选择,读书还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认为读书已经远远没有曾经重要,但是学习,却从没有任何一个时代会黯然失色,如今信息的来源从大大小小的屏幕上对我们席卷而来,书的定义已然发生着改变,从亚马逊的Kindle到微博中的长文,文字载体的变更也一再刷新着“书”的定义,以前在纸上读,后来在电脑上读,在手机上读,如今又可以在手表上,眼睛上读,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不断演变,节奏加快,时间碎片化,每天从各种媒介接受大量的信息,此类无疑是更符合现代化的学习方式,但是我们还能称之为读书吗?
时代的变更总会淘汰掉一些守旧的人,认为书就应该老老实实捧着书本,一页一页的翻看才能真正称之为读书,我虽然看书不多,但也看过一些,既然看自然看名声大的,怎能去看玄幻,穿越,修仙,耽美等乌合之众,但是前段时间看王小波的书,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的,或许在他的时代他是先锋的,但是今天来看却是很多观念不免已经落伍,反而看陈丹青的书还是挺有兴致的,仔细一想,一个画家的文章让我感觉比一个作家写的好,不免是对王小波先生的不敬,我思前想后,或许陈丹青先生还活着,但王小波已经死了,我们喜欢看的终归还是符合自己生活的,朱自清写的好像蹩脚的郭敬明,鲁迅好像一个放在今天一定被和谐掉的愤青,年少时认为大师们人才辈出,今天看来,也并非那般牛气,我想如今已经不是他们的时代了,那现在的时代应该有什么样的文字呢?好吧,或许只留下玄幻,穿越,修仙,耽美等乌合之众了。就是看这些书的读者,在贴吧,在论坛,在手机,有几人还会捧在手里翻看呢?
我丝毫不曾怀疑文字的力量,有了文字,才有文明。从甲骨文,羊皮卷,竹简,到书本,我想慢慢书本也免不了过时的命运,可能会被另一种我不知道的称呼所取代,有人认为人们不再读书是悲哀,但是从另一个层面看,我们不再读书也可能是读书本身的升级,只要能学习,能分享,能流传,在什么载体其实并不重要了,那么读书或许也没有那么重要了,设立世界读书日的本质是唤起人们对于学习的渴望,但是如果方法变了,是不是叫做世界学习日会更加贴切呢?
你还会读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