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源于三十年前,哥哥十岁,第二天要交一篇鸟类报告。三个月来任务一直没有进展,他坐在餐桌前,周围散置着作业本、铅笔和一本本未打开的鸟类书籍。面对眼前的艰巨任务,他不知如何下手,简直要哭出来了。身为作家的父亲在他身边坐下,把手放在他肩上说:“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伙计。只要一只鸟接着一只鸟,按部就班地写。”
这是一本讲写作的书,名字叫《关于写作:一只鸟接着一只鸟》。作者为美国作家安-拉莫特,译者朱耘。商务印书馆出版。
作为初学写作的人,最发愁的是什么?对我来说,是不知道应该写什么,素材在哪里,如何下笔,如何能够坚持下去。
作者在书中给了一些对初学者的建议,我觉得很受启发。
1、如何寻找写作素材。
在一开始毫无头绪时,不妨回忆一下童年往事。
我童年最好的朋友叫兰会,大眼睛,很爽朗的一个姑娘。我们两家住对门儿,经常一起上学放学,彼此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她有一个在市里工作的爸爸,穿得整齐干净,只要回家就打扫院落。在我眼里,她家是和一般农村家庭不大一样的。
后来我上学离开了村子,她也早早嫁人,几年后听说生病发胖,从瓮里舀水时跌下去淹死了。
除了童年好友,还可以写一写上学后发生的事情。当时可能不理解,现在回想起来肯定有许多时代的烙印。
我上小学时是八十年代,那时候还有台湾的气球来扔传单,捡到的人要立刻上交。印象中听到大人们神神秘秘地谈论。那时我们还经常不上课去给老师家种地。
报纸上有一则小知识给我印象很深,说在不久的将来,人造月亮将要上天,人们在晚上也能看书写字了。当时我很向往,因为我家的煤油灯很暗,为了省钱也不让多点。对我这个爱看书的人来说,这个月亮很实用呢。
现在回头看看,这则消息应是天方夜谭。先不说技术上的可行性,从实用性来说也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事。不久,煤油灯退出历史舞台,我也能在昏黄的灯光下读书写字了。但在老家的妈妈还是用着15瓦的灯泡,晚上会催我熄灯,一切本着节省的目的。
另外,节日和重大聚会也可以写一写。
我回忆中印象最深的节日就是春节了。人们杀猪宰羊,把一年中最好吃的东西集中在这几天吃个够,但我最惦记的美食却是一碗稀粥。到了最后几天我经常撑得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2、收集写作素材和灵感的方法:卡片法。
卡片法有很多大牛都介绍过了,可以说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办法。我也才刚刚开始实行,在淘宝买了一堆卡片,开始搜集属于自己的灵感和素材。
期待这些素材经过排列组合,发生化学反应,催生出一篇篇文章的那一天。
3、养成写作习惯
作者建议每天固定时间坐在书桌前,连续写作一段时间。重点在坚持,每个人都会找出不受人打扰到一段时间,把它当做我们和内心交流的时间,让想象任意飞翔,并一一敲击在文档上。
形成习惯后,你的头脑中会不自觉地在生活中搜集写作素材,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从写无可写,变成一个下笔如有神的写作者。
4、用直觉写作
有时候心情不好,可能在电脑前坐了几分钟就走开了。第二天发觉写作更难了,毕竟昨天没有写下一个字。
这时候就要用直觉写作了。严格按照定下的写作时间或者字数,找回感觉和信心。
写作是个自我催眠的过程,信任自己并跟着感觉写出故事,然后再清醒过来,客观地审视面前的成品。
5、参加写作社团
我的作品需要读者。所谓旁观者清,我需要听到真实的声音,让读者帮助我指出错误和不合理的情节。
对于初学者来说,读者很少,这时就需要主动搜寻写作社团。
我加入的社团是“007,不写就出局”,每周写一篇文章发到群里,大家互相阅读和点评。不仅能督促自己不间断地写作,更能从别人的文章中学到有用的知识。还能链接到更多的志同道合者,比自己埋头苦读进步更快。(最重要的是看到好多人写得和我一样烂,心里舒坦多了。哈哈)
另外作者还介绍了写作短篇小说的小公(套)式(路),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书中一窥究竟。
让我们一只鸟一只鸟地按部就班写下去吧,不管写得如何。最后再审视这些文字,删删减减,排列组合,给大家端出一盘独一无二的美味小菜。小厨师也是不断练习才能成为大厨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