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是暴力的一种,其表现形式多为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冷暴力》的作者玛丽—弗朗斯*伊里戈扬,是一名医学博士,法国精神分析学家,心理治疗师,被害人学专家。曾在巴黎第五大学生客座教授,专攻精神暴力行为,主要研究职场上的精神虐待。
一
《冷暴力》一书首次提出了精神虐待这一概念,施虐者通过拒绝直接沟通,言语歪曲、讽刺、嘲笑、轻蔑、否定人格等常用手段来欺凌、控制受虐者,摧毁其自尊,改变其思维方式,使这种关系持续下去,让受虐者无法逃脱。
这类冷暴力现象,并不如身体暴力明显,只会嘴上说留着有苦说不出,只会检讨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
该书一共分为三部分:
解析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
精神虐待式关系与当事人
精神虐待的后遗症与责任承担
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虐待,包括私人活中和职场上的精神虐待。
1
私人生活中的精神虐待又分为夫妻间和家庭中的精神虐待两种。
夫妻间的精神虐待常因为被大事化小为单纯的强弱势问题而受到否定和疏忽。其手法十分细腻,不着痕迹,旁观者容易将其解读为两人之间单纯的冲突或打情骂俏。实际上那是企图在精神上甚至肉体上毁掉一个人,而这种暴力的企图有时的确会得逞。
作者从施虐者的掌控欲、暴力和分手的精神虐待等方面分析,列举了大量的事例,描述了施虐者对受虐者实施精神虐待的方式 与过程。
施虐者不言而喻的信息是“我不爱你”,却始终不明说,但又以间接的方式透露出来。
精神虐待的关系,必须要有过于忍让的伴侣才能发展下去。精神分析师常这种忍让解读为伴侣可从这种关系中获得某些好处,而这基本上是一种不自觉的自作自受。
过度忍让的源头多半出于对家庭的忠诚,也包括重蹈父母的覆辙,或是顺从地扮演配合对方自恋的牺牲型角色等。
2
家庭中的精神虐待主要是指对儿童造成的影响与伤害。
施暴者以间接精神暴力的方式,想要摧毁的对象大多是配偶,最后却祸延子女。子女因为在现场,又不愿与被害的父母断绝关系,于是也成了受虐者,孩子被当作“那个人”的孩子而受到攻击。
虐待式的操控会引起儿童的身心失调,羞辱的言辞及暗示会形成负面制约或洗脑的情况。受此虐待的儿童不会抱怨,遭到不当对待,反而拼命想要获得支持他的父母的认可,但始终得不到。 他会因此负面自我形象(我是个可有可无的人),并认为是自己罪有应得。
法国心理治疗师伯纳德*伦珀特说,在某些家庭没有爱,是一种系统化的虐待,仲系这孩子,是她生不如死,那不仅是缺乏爱,更是有计划的暴力。孩子不但要承受,还会将其内化,以致把加之自身的暴力转为自我伤害的行为。
二
职场上的精神虐待包含两个要素:滥用权力和精神操控。
破坏的第一步是贬低受虐者,并让所属团体确认这一点。等贬低成为事实后,即可理直气壮的残酷对待受虐者,其他成员也会认为对方罪有应得。
精神虐待常发生于员工因为外在因素而状态不佳时,譬如因离婚而比较难专心工作,于是过去从不是问题的事,现在却会因此被暗中捅刀。
权力握在施虐的个人和体系中,会成为可怕的武器。
我们切不可忽视虐待行为,以为那是社会上免不了的罪恶。职场的虐待与经济因素无关,而是组织的怠惰助长的。
三
最后,作者阐明了精神虐待的短期和长期后果,并针对家庭和职场中的精神虐待现象提出了建议。
针对家庭的:
调整应对方式
行动
心理对抗
法律介入
针对职场的:
调整应对方式
在公司内求助
心理对抗
行动
采取预防措施
四
除了精神虐待这个单一问题之外,我们必须自问几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
如何重建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容忍的限度应该在哪里?
如果个体支持不了虐待行为的破坏过程,社会就必须考虑法来干预。必须让孩子们认识精神虐待并教育他们,防止这种暴力的行为继续肆虐。
五
生活中,工作上这些冷暴力是随时可见的,我们需要从心理上加强建设,把伤害降到最低。
《冷暴力》结合大量实例分析施虐者和受虐者的心理,帮助人们很容易地识破施虐者的诡计,从而从心理上抗拒,采取预防措施,避免陷入受虐的恶性循环。
如何保护自己,远离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精神虐待,好好读读《冷暴力》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