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薯记
红薯汤,红薯馍,离了红薯不能活……
红薯在我的记忆里占有很大一块位置,无论我远在天涯,还是身处何地,都不会忘记红薯在我心底烙下的印记。70年代,红薯是我的家乡最主要的农作物之一,那时国家还不富裕,家家户户的餐桌一天到晚都离不了红薯,早上蒸红薯,中午薯面窝窝,晚上红薯做汤,吃得我够够的,记得小时候暗暗发誓,等将来条件好了,我再也不吃红薯了。
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大家不再为吃喝发愁,越来越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吃够了鸡虾鱼肉,反而又开始怀念以前吃粗粮和红薯的日子。红薯皮红心白,心脆多汁,生熟皆可食,全身皆是宝。经常食用能促进消化、长期食用改善便秘,而红薯叶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膳食纤维、钾等营养素,热量也比较低,有辅助调节血糖、稳定血压、控制血脂的作用。作为一种香甜可口又营养丰富的食品,红薯再次深受大家的喜爱。
谷雨栽上红薯秧,一棵能收一大筐。
谷雨后这段时间正好是红薯栽种的好时节,乡邻们把冬天窖藏的红薯切块在温室苗圃培育出来的红薯苗取出来开始栽种。每家的房前屋后、边角旮旯,只要有一点点空地,都能种上红薯。红薯产量很高,栽种也很好“活”,刨坑、种植、浇水、扶好茎叶掩埋,用不了两天,红薯秧便能迎风起舞了,如能适逢一场春雨,便会棵棵玉树临风。红薯生长很快,一到夏季,烈日炎炎,它开始四处扩张它的藤蔓伸长,叶子一片挨一片,绿油油的,像铺开的绿毯子密不透风。嫩绿的红薯叶柄细细的,高高的,一根根整齐排列在蔓延着的薯藤上摇旗呐喊!
11月,是秋的尾声。每当深秋霜降过后,薯叶干枯后就可以把薯藤割去,用叉子挖出地下的果实,红薯怕冷怕热很不易保存,小时候家家户户家里都挖有红薯窖,一丈多深,两边挖着洞用来窖贮红薯。红薯还可以加工过滤制成红薯淀粉,将红薯淀粉加水和成粉团,用特制的大瓢漏出细条状,而后挂到晾晒架上,夜里放置户外冷冻,第二天用井水冲洗解冻处黏,晒干就是祖国大江南北最喜食的红薯粉条了。
散落一地的是记忆,回味无穷的是诗意。驻足观望,如今那一片片空旷的红薯田还有谁在守望?初冬季节,乡邻们开始把红薯切成片,撒开晾晒在空旷的田野里,深秋风清气扬,红薯片不到三五天就干透了,装进袋子里就是一季红薯半年粮。在那个艰难的日子里,红薯可是农家的宝贝,家乡的主妇们都是神奇的魔术师,把一块块不起眼的红薯变成各种花样的诱人美味:把沾着露珠的红薯茎叶摘回来清炒,薯叶的叶梗看上去坚硬,剥去外皮爆炒吃起来爽滑香脆;红薯有很多吃法:除了简单的煮、蒸、烤,晒好的红薯干还能磨成面,做馒头,轧面条,红薯焖子、二月二的炒凉粉,粉条可以吃火锅,还能熬菜凉拌,红薯还可以做红薯饼,也可以拌红薯汤……太神奇了吧。
在寒冷的冬季挖个地沟,烤红薯、燎粉条吃的富有童趣的少年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在今天物质丰富、小吃琳琅满目的时代,心里却依旧翻腾着那贫瘠年代的红薯情长。普普通通的家乡红薯,不但养育了我们,还成了家乡人心中永远的牵挂!
红薯秧秧,吃着甜香;凡人佳肴,余味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