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蕾
来源:《李翔知识内参》
编辑:Guuoyy
在美国社会,基于种族的偏见,仍然难以避免地影响着精英大学的招生过程。尤其亚裔学生,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在录取过程中成为这种偏见的受害者。最近,《纽约时报》和《纽约客》杂志都发表文章,报道了这一现象。报道批评,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在内的精英大学,在招生政策中带有种族偏见,影响了录取公平,也违反了美国的“民权法案”。
这些报道,是基于不久前发生在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录取纠纷而展开的。九月份,一些亚裔学生因为感到自己在录取时遭不公平对待,涉嫌种族歧视,向美国司法和教育部门写信投诉。根据报道,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已经回复,表示会着手调查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是否“在招生过程中基于种族区分对待申请人”。
《纽约时报》的文章介绍,哈佛大学在录取过程中,会对申请人的“个性”进行评估,比如“积极人格”、“亲善力”、“勇敢”、“广受尊敬”等选项。招生人员给美国亚裔申请人的分数,明显低于其他族裔的评分。亚裔学生在其它方面的得分都比较高,但性格评分显著拉低了他们的录取机会。《纽约时报》评论员认为,这些招生过程中的“潜规则”表明,亚裔在美国社会仍然遭受着制度性偏见。
这种偏见同时体现为正面偏见和负面偏见。
首先,美国社会对亚裔有一种正面偏见。亚裔美国人常被认为是“模范少数族裔”,代表着教育水平高、收入丰厚、社会地位优越的群体。但亚裔也是美国收入差距最大的群体,有巨富人群,也有赤贫人群。所以,许多亚裔美国人认为,对亚裔的这种正面偏见,是错误和危险的。它忽略了这个族群的多样化。
其次,对亚裔的负面偏见则给他们带来了不公正待遇。不仅学生,老师也有同样遭遇。哈佛大学的一位亚裔教授在《纽约客》发表评论,谈到她在申请教职工作时,总会被评价为“和别的亚裔不一样”,因此脱颖而出。她表示,并非自己多么与众不同,而是亚裔美国人在面临一些重要选拔时,不仅要表现出个性,更要展示出自己和同族群的其它人有多么不同。比如,不要像一种“聪明而忙碌的考试机器”。
文章建议,在期待精英大学谨慎公平对待录取政策,杜绝种族偏见和歧视的同时,亚裔美国人自己,也应该继续积极地呈现自己丰富的性格特征,刷新人们对亚裔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