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鸡汤还是一个褒义词,我还有一本鸡汤文的书,那个时候,鸡汤代表着温暖和爱。
每个鸡汤文里,都有一个成功的人或有爱的人,很温暖,很励志,证明着鸡汤文观点的价值正确性,让你觉得似乎生活总是那么美好,成功总是离自己那么近。
而在生活中,找不到那些爱和温暖,你曾经对这个世界有些失望吗?
或者你也曾仔细想过,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存在吗?一个也许是虚构出来的人物怎么能说服你?就算是有吧,那也只是一个特例,而从一个特例推导出适用所有人的定律,这不科学。
所以,到现在,鸡汤 慢慢变成了一个半贬义的词语。
爱看鸡汤文的人群,慢慢被人在心底默默打上“低智商的善良”“ 智商欠费”的标签。
善良,不好吗?
善良很好,它只是在你有能力帮助别人的时候才是好的,才是有价值的。
而在你没有能力的时候,除了空掬一把同情泪之外,有什么用呢?你洒一滴热泪,感觉自己很善良。原来,善良,在你心里,只有一滴眼泪的价值。
似乎人们开始更加喜欢那些负能量段子,而不是鸡汤文。
那些负能量段子,用调侃的形式直指本质,或者启发我们对立面的思维, 打散我们轻易被唤起的情绪。
情绪唤起水平(阈值)低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被催眠,就是跟着对方的思维走,被对方说服,所以有一种看似冷血的说法:骗子之所以得手,是因为被骗的人就是个傻子。
情绪唤起水平(阈值)低的人,也比较容易产生侵犯动机,进而可能实施侵犯行为。
你以为自己是善良的人,却没有想到善良的背后也许是无能,你以为自己是情感丰富的人,却没有想到情感丰富的背后是冲动幼稚。
站在阳光下,要知道阳光背后是黑暗,站在黑暗中,要坚信转身即阳光。
读书也一样,尽你所能去理解,尽你所能去批判。
鸡汤文好看,拿来漱漱口开开胃可以,千万别把鸡汤当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