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这两天,很多人都被上海某民办小学家委会选举群里,后选家长们恢宏的履历背景介绍刺痛神经了,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一万点伤害。网路上的标题铺天盖地都是:堪比CEO竞选的家委会选举。
于是,已婚的,未婚的,有娃的,没娃的,娃大的,娃小的,都开始各种花色吐槽、自嘲,还出现了各行各业的版本,甚至编排出家长砸股票的骇人情节,引发了新一轮的网络狂欢。
可是狂欢的喧嚣后,冷静下来,几加思量,为什么竞选词会引发全网关注?这些家长的背景不可谓不真实,竞选的的措辞不可谓不真诚,竞选的意愿不可谓不强烈。再说了,人家的履历与职位也是人家人生多年的努力与沉淀,似乎也无可非议。换一种说法,家长有错吗?
先来看什么叫家委会。家委会,全称家长委员会,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里要求,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作为一种制度建设,家委会能让学校与家庭实现融合,毕竟孩子不仅是老师的学生,也是家长的孩子。想当初,家长把孩子领到老师面前,托付终身,“老师,我把孩子交给你了,要打要骂随你便”。
现代教育之下的纷繁,不应该也不可能由老师托付所有,而家委会就是在现代班级制度下的对班级事务的服务、协调、监督作用,说白了,就是让班级的杂活有人做,班级的特色有人创,班级的荣誉有人争。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家长对传说中的家长的潜在好处是服气的,毕竟人家也是出汗出力了。
这不是本次网络狂欢的爆点所在,爆点在于究竟什么样的家长才能匹配家委会,是位高权重吗?是高学历猛学霸吗?亦或是全职在家,有钱有闲?
能为班级服务的,自然是有闲时有爱心之人。只是,光有这些还不够,学校在众多竞争者中,最看重的除了资源,资源,还是资源!
举个真实的例子吧。
某幼儿园的家委会成员系某211高校的副教授,有一次,为了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讲科学实验,把自己的研究生都带来做助手。活动精彩纷呈,小朋友惊呼科学的神奇。而这样的课程靠幼儿园老师是开不出的;这样的课程是可以成为年终总结亮点的;这样的课程,或许就点亮了某个孩子热爱科学的熊熊烈火……
学校有错吗?学校充分挖掘资源,为学生成长殚精竭虑,没违法没违规,优中选优,何错之有?作为隔壁班的家长的我,内心还非常没出息地希望本班也能有这样的家委会成员呢!
表面上看,家委会是跟私募基金风马牛不相及,可是人家可以开设小学生财商课程,可以介绍小学生去股票机构认识金融基础,要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将成为必修课了。所以家长祭职位也无可厚非吧,毕竟工作责任心爱心耐心难以考量。唯有资源二字可仪仗!
有人会说,如果家委会的资源理论上我的孩子有分一杯羹的可能,那我就算丢了老脸也认了,可是都祭出毕业的母校来了,不是显摆炫耀又是什么呢?
话说凡事讲究个通用法则,路归路,桥归桥,曾经的学霸归来,依然学霸,在学霸通吃的学校,可手抄报拿奖,可运动会发功,可演讲比赛增彩……学霸家长绝对是学校非常宝贵的资源。
再来看看网络中的主角,某外小。上海人都知道的顶级民办,每年入学竞争腥风血雨,入学比例达到200:1。能成为里面的家长的,都是非凡人士,履历肯定非一般人能比。普通人士看着人家的履历自然是“这感觉,酸爽”。
择校,看似择同龄人,本质上是择家长,择家庭背景。参与网络狂欢的大多数人,普通的学校,普通的家委会,所仪仗的无非是时间充裕愿意奉献责任心强。当然,资源也是要的,交警叔叔可以去学校讲讲交通规则嘛,厨师可以去学校讲讲营养学嘛……
残酷的真相扎心了?
那就来一句更扎心的:更多的如我一样的家长,整天为稻粮谋,无闲做志愿者,无暇为班级出力,就更不要想家委会那档子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