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林
在手机上看到一个记者在大街上采访大学生的视频,不禁令观者大跌眼镜!
记者的问题很简单,问一斤大米多少钱?
有的在犹豫了一阵过后,回答,几十元吧?
带着疑问的语气,显得极不自信。
有的则一脸尴尬,怎奈对着境头,记者又热情地把话筒送到了嘴边,只好摇摇头,摆摆手,实话实说,不知道!
当然,视频为了突出主题,是作过剪辑的,不一定所有的大学生都不了解农事,但毋庸置疑,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确实存在的。
回答不知道,倒也实诚,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说谎不是好孩子,这是在幼儿园就被灌输的做人的基础品德,做人要坦荡,没有必要打肿脸充胖子。
回答几十元的,倒是应该补补自然科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搞一搞社会调研,普及一下农业知识,关心一下民生啦!
几十元一斤大米,农村的农民岂不个个都是土豪,人人富可敌国?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未,曾有知识青年到农村体验生活的历史,叫做插队劳动,让城里的娃们体验一下农村生活,了解一下农民的艰辛,知道每一粒粮食都需要辛勤的劳作,懂得那首从幼儿就念过的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不只是诗,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
曾经的跳水皇后郭晶晶就非常注重子女的教育,身在豪门,为了不让下一代养尊处优,五谷不分,经常带孩子去体检农村的生活,教孩子亲手插一插水稻,除一下杂草,让孩子懂得生活里的苦苦辣酸甜。
懂得艰辛是所有幸福画面的底色!
懂得人无贵贱,任何职业都值得尊重。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大有作为却是千真万确的!
袁隆平,水稻专家,他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稻田里,他的研究成果富裕了老百姓的餐桌,让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研究成果让无数世人告别了饥饿的威胁!被地球人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享受国家特殊津贴。
朱元璋,农民出身,曾有过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农村生活经历,让他深知百姓的贫穷与无奈。他称帝后,为了改变一下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大兴农桑,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
不要误会,如今的农民早己不再饥寒交迫,己经渐渐富起来的老百姓,从日常生活到精神层面早发生了质的飞跃!
当下,中国的老百姓需要解决的不再是温饱,而是一个更加远大的目标。
强国梦,不是任何阶层的专属,而是普天下老百姓的共同梦想!
而事实证明,要实现一个远大的目标则需要有所决择和取舍。也需要面对新的矛盾和新的挑战!
……
现在,有一种重商轻农的现象,不要说城市,就连农村的孩子也很少在家侍弄土地!随着市场经济的崛起,农村的农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出门打几个月的工,其收入就超过粮食收入的几倍,甚至几十倍。
土地微弱的效益,让农民对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热情和依赖。
土地撂荒现象越来越严重。
……民以食为天,粮是国之根本,无视土地和粮食的价值是一种错误的理念!
纵观历史,尘封的岁月记忆里,也不难发现因为粮食匮乏而发生的灾难,百姓卖儿鬻女,民不聊生,甚至颠覆社稷,改朝换代……
战国时期,越国与吴国在会稽作战,越国战败,勾践成了吴国俘虏。后来吴国释放勾践回越国,勾践进献粟十万斛,都是蒸煮过的,说这是上等种子。吴国发给人民去种,种子都不发芽,因此吴国没有收成,人民大闹饥荒,越国就出兵讨伐吴国,吴国因此灭亡。
历史上更不乏灾荒之年,粮食颗粒不收,饿殍遍野,人相食……
现在,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人们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去应对自然灾害,失去的是农民对土地原有的那份执着和感情!
中央三令五申,鼓励农民农商结合,因地制宜,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传承传统文化,留住淳朴的底蕴,留住远去的乡愁。
真的希望,农村的农业再次出现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局面。让孩子在学习更多知识的同时,在适当的时候也普及一下农业知识,别把农民当土豪,也不要把农民当乞丐!
如今有一句极为优雅的句子让人很神往,“诗和远方”!
其实不止远方有诗,有很多田园诗也十分令人心旷神怡。
比如这一首:
大家齐力劚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农村美不美,美不胜收。豆萁禾穗满青山,芬芳馥郁,沁人心脾……
唐代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清新舒适的农家院,栽一架葡萄,种一畦菊花,葡萄架下,摆一桌,几石……几盘瓜果,一杯清茶,像一幅清幽古朴的国画,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
还有出自宋代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农村不但广阔,而且很美。诗,并不只在远方,乡村更是盛产诗句的风水宝地。农村,处处是诗,乡愁里,拥有太多醉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