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我开始坚持早起阅读、写作,那个时候对阅读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就觉得随便读读就可以,选的书也都是比较笼统,进行的也都是没有目标性的阅读,觉得读书无外乎增长见识,读完一本书后,基本没有做笔记,最多就是偶尔拿笔画画金句。
那时就从没想过说把写作作为阅读的输出方式。所以,读过一本书,基本也就忘光光了。
就像叔本华说的,光是不停读书,过后却不深入思考的话,绝大部分知识都会流失,不会在精神中扎根。
“输入决定输出,输出倒逼输入”的理念,也是后来才慢慢开始知道并实践的。
当我绞尽脑汁才写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文章的时候,我就在想,读了这么多本书,为什么一点儿也运用不到写作中。
以现在的自己重新回头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当时写的文章都是挤牙膏似的一句一句,自己总结了下一方面就是语言组织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内容输入的问题。
而现在我能够相对自如地写出自己要写的内容。在这成长、变化的过程,我总结了《阅读和写作的高效结合》的几点心得:
一、目标要明确
①精细化卡位
精细化自己的阅读目标,或者你是喜欢如何快速阅读,或者是写书评,或者是主题阅读,或者是写读书笔记,又或者通过读书去研究一类人等等。
就这个问题,我想了挺久,想不出到底自己适合哪一方面阅读,我相信有些伙伴跟我一样,到现在还是有卡位不是很明确的,既然不知道,索性我们就开始自我尝试,这既是一个试错的过程,也是一个成长、变化的过程。
当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选择了写书评,本身阅读和写作就是很难分家的,书评更是把阅读和写作完美地契合。我自己也坚信任何事情只有自己尝试过,你才知道你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
②精细化选书
读书如抽丝,书单的选择同样也很重要,因为阅读的类型和目的不同,所以每个人的选书方式也都不一样。
过去我买书的方式比较单一都是经过读书会推荐或者其他作者笔下比较有名的书,但现在我选书的标准倾向于高鸿鹏老师提出的关于选书的三个方法:首选是以解决当前问题为目的的书,其次是大咖推荐或者是其他人推荐值得读的书,最后找排行榜靠前的书,不熟悉的或者不同领域的书都要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适合自己的书才是最好的书。比如你想去长城,你问我该怎么去,我如果直接回答你,这就是一种不负责任;我能说的是,首先我得先知道,你在起始地在哪里?再者你喜欢什么交通方式?你是为了什么目的去那边?以我为例如果我去长城,只是为了去爬长城,并且讲求效率和舒适度,那我就选择坐飞机到北京,打车去长城。告诉你,这个例子只是为了向你说明,结果导向性不仅适用于读书,也适用于选书。
二、如何解决无法持续生产内容的问题
1.我们得明白输入的形式是多样的。
看电影、听音乐、看电视、看新闻、生活琐事、读书等等只要你能看得到、听得到、闻得到的都可以成为你的输入。我们常常在写作的时候会忽略除了读书和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外的其他输入形式和内容,所以我们就会越发显得入不敷出。
2.学会思考。
读书如抽丝,或许短期内看来是没有什么意义的,阅读本身是在潜移默化中回馈你的一个过程,那么如何正确去读一本书呢?
像叶倩老师说的,读书是要在大脑回路中形成线面网的立体结构。
我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考虑的问题是,读的这本书和我有关系吗?我之前经历过书中这类型的事情吗?或者我身边是不是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过?我能从它身上学到什么?它是否满足了我的某一项价值需求?价值需求包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这有点类似于拆书法,但又有点区别于拆书法。
我认同阅读是寻找心动句子的过程,但是,并不是用笔把心动的句子画画就够了,记住把它用于你的输出,重复的运用过程,你才会理解它,那样它才属于你。
3.输入到输出,是一个转化的过程。
把从书里读到的理论知识、实例、金句等,经过自己的思考、加工转化为写作的内容。
常用的方法就是把道理融于故事中,读者更愿意看你写的故事,并从故事中,经过他自己的思考而获取道理,那样他才会有成就感,而不是空洞的道理。
三、掌握3多原则:多看、多查、多写
①多看,就是多去看那些其他作者写的文章,吸收他们好的地方,相比之下要比你自己闭门造车来的要好很多。就像我在排版方面一开始也是比较含糊的,排版效果不是很舒服、不是很简洁,我就会经常去看微博、头条等相应领域作者的排版,有比较才能有思考,然后再去改进自己的排版。如果你在写文章过程中出现其他的问题也都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去思考、去改进。
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社群里学习优秀伙伴的分享,我们也要学会模仿,我比较认同胡适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凡富于创造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创造只是模仿到十足时的一点点新花样。
那我们要知道,模仿后,要进行思考,最终要形成自己的阅读、写作风格。
②多查,就我自己而言,我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明明写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之前是有看过书本里有值得借鉴的片段或者金句又或者影视片段,我是可以运用进去的,但是,我脑中只浮现了一知半解的想法。要知道,没有任何人看完一本书,能记得住,所以,如果你在看书过程中,出现遗忘,那是一种正常的科学现象。
过去,我经常对这个问题比较烦躁,就觉得读了就忘,就一直在想这样读了有意义吗?所以,关于这方面,大家大可不必惊慌,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忘记了书里的内容,其实我们对书中内容是有印象的,所以这就更要求我们注重输出的重要性。
出现一知半解想法的时候,我就会去重新查找这个片段或者这本书,这样做既加强了自己的写作输出,重新巩固了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渐渐能够明白书与书之间、写作与阅读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构建我们的知识体系;
③多写,不管写的怎么样,坚持写,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要明白,并没有人刚开始就能够写出那么流利的文章,都是一步一步探索、摸索出来,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和写作的方式方法,进而才能更精进自己的本领。就目前的我看来,我觉得阅读最有效的输出方式,就是写书评。当你把书中的知识,通过分享,运用到你的行为,才能做到价值最大化。
阅读和写作不分家,只有把阅读融于写作,你才能更高效地阅读,更高效地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