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专升本指定教材 专升本考前冲刺必备 最新大学语文
作者:方蕴华(西北大学教授)
出版社:西北大学出版社
版次:2014年5月第3版 2018年3月第6次印刷
今天开始读第一单元 论说文第一篇 季氏将伐颛臾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
《论语》是记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由孔门后学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文字简练朴实、含蓄隽永。
提到《论语》,不能不提孔子。
1.孔子的生卒年:(前551—前479),即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2.孔子的姓名:名丘,字仲尼。
3.孔子的籍贯: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4.孔子的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5.孔子的主张:
a.核心思想是“仁”。
b.政治上维护“礼治”(周礼)。
c.伦理上提倡孝、悌、忠、恕。
d.文化学术上主张“和而不同”,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
e.教育方面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精到见解。
f.晚年整理“六经”,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做出重要贡献。
文章大意:
季氏(季康子,名肥,春秋时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将要攻打颛臾(颛zhuan阴平yu阳平:鲁国的附属国,故城在今山东费bi去声县西北。)。季康子的家臣同时又是孔子弟子的冉有(名求,字子有)、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谒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冉)求!恐怕要责备你吧?以前的鲁国国君把颛臾看作蒙山的主祭人,而且它在鲁国疆土之内,是国家的功臣,凭什么要攻打它呢?”
冉有说:“季康子想要攻打它,我们两个都不想要攻打它。”孔子说:“(冉)求!古代的史官周任说:’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该辞职。现在你们的主子季康子站立不稳而你们两个家臣不护持他,眼看他就要跌倒而你们不搀扶他,那么要你们两个辅佐他的人又有什么用呢?而且你说话太过分了!像老虎和独角犀牛一样的季康子就要从关他的笼子里出来咬人了,像龟玉一样的颛臾就要在匣子里被毁灭了,这又是谁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颛臾,城郭坚固而且靠近季康子的费(bi去声)邑,现在如果季康子不攻取它,那么以后它一定会成为季康子子孙的祸患。”孔子说:“(冉)求!君子厌恶那些嘴上不肯说自己想要,却为了得到它寻找借口的人。你老师我也听说有封地的诸侯和有采邑的大夫,不担心分得少,而担心分配的不均匀;不担心生活贫穷,而担心生活不安定。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上下和睦,人民都愿归附,就没有人口少的现象。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如此,原来的远方的人不愿意归附,就要完善文德教化使他们归附;既然让他们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居乐业。现在仲由和冉求,辅佐季康子,远方的人不愿意归附却不能使他们来;国家四分五裂,而不能看守保护好它,使它保持稳定统一;反而要在国家境内策划发动战争。我恐怕季康子的子孙的祸患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国内。”
编者对文章的讲解:
这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驳论的记言散文。文章记录了孔子就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所发表的三段谈话。第一段,孔子就冉有报告“季氏将有事于颛臾”一事,阐明不该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第二段,孔子就冉有“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的推卸责任之态度展开批评。第三段,孔子正面阐明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本文主要是驳论,但破中有立。其中冉有的三段话构成了孔子的三个驳论论点。立论如第一段,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三个理由;第二段史官周任的名言;第三段,“丘也闻有国有家者……既来之,则安之”的文教德化的治国主张,这些立论,使驳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论证方法有演绎法、类比法。孔子用史官周任的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来驳斥冉有推卸责任的态度是演绎法;用“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和“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的比喻来驳斥冉有、季路的失职是类比法。
孔子在论辩中还采用了历史材料、现实事例、名人名言等多种类型的论据,使论点有了充分佐证,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比喻、排比、反诘等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文章意蕴,强化了论辩力和感染力。另外,由本文引申出来的成语有“既来之,则安之”“分崩离析”“祸起萧墙”“开柙出虎”“季孙之忧”等。
掩卷深思,就文章本身而言,孔子说理似乎确凿是鞭辟入里,颠扑不破。不过,考诸历史,将“季氏将伐颛臾”放在当时具体的历史环境下来考量,这时作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的孔夫子的观点又并非不可撼动。重读《季氏将伐颛臾》,俺有着强烈的愿望想驳斥一下文中孔丘的观点——甚至都想以之为切入点练习写篇小小的驳论文——可是又觉得有些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毕竟批驳孔子的思想一点儿都不新鲜,如何才能做到不拾人牙慧,而能不落窠臼,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呢?
欢迎朋友们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