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奇在《故乡》中有一句话:
几年前踏上火车那一刻起没意识到,从此以后,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
说起春节回家,很多年轻人都会近乡情更怯。相亲、催婚、工作等话题如同当头棒喝。
但即便如此,我们最终还是会一如反顾的归乡。因为从年头忙到年尾,春节可能是我们回家团聚的唯一机会。
这种机会究竟有多么难得?这种执念究竟有多么强大?这种羁绊究竟有多么深厚?
都在一部BBC纪录片里说的明明白白。
中国新年:全球最大庆典
Chinese New Year: The Biggest Celebration on Earth
作为纪录片精品专业户,BBC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科学,人文,地理,自然,各大领域,无所不包,无所不精。
这次拍摄的春节纪录片合起来大约170分钟的篇幅,分为三集,每集都有一个核心主题。
分别是:
归乡,团聚,欢庆。
图/@青红造了个白
镜头一上来就抓住了我们所有人的痛点:
春运!
一说起春运,相信在北上广打工拼搏的外乡人最是深有体会。
据2016年春节期间的统计显示:
陆路交通出行的总人数是32亿人次,国内飞机出行旅客人次多达5400万人次,中国铁路出行旅客量超过2亿5000万人次。
所以BBC把春运描述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非常形象。
机场,高铁,长途大巴,无论你是身在何处,以何种方式回家,都将面临一个不争的事实,哪里都是人,哪里都是人山人海。
特别是高峰期,走哪儿都得排队,进站出站没有例外。堵虽然就一个字,可压在返乡旅客的心中,却是千言万语的无奈。
怪不得有人说,没有经历过春运的人生,不是完整的人生,没有遭遇过春运的考验,也不是真正的考验。
为了保障庞大的交通体系,很多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始终如一。
片中就重点采访了北京的铁路调度局,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铁路调度中心,BBC的主持人把它比作是阿波罗13号的控制室,婊姐觉着一点都不夸张。
而车站的小红帽,这些专门帮人搬运行李的工作人员,忙的根本没法抽身,有的人已经两年多没回去。
听的主持人都觉着难以置信,感觉都要伤心的哭了。没有他们,哪有春运的四通八达,他们才是幕后的英雄啊。
众所周知,不是所有人都能抢到返乡的车票、机票,即便能买到,往往也觉着太贵。
那怎么办?他们用行动证明,办法总比问题多,前方千山万水又如何?
一辆摩托在手,返乡无须等太久!
他们大都来自珠三角洲的大型工厂。
放假后就踏上返乡的摩托,既可以千里走单骑,也可以组成大规模的队伍,浩浩荡荡。
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摩托车迁移活动
又叫:
摩托春运
如此归心似箭的心情。
用一句话来形容的话,感觉就是:哪怕是走路咱也要回家过年!
心疼....
难得相聚,难得拥抱,难得一见的亲人。看看他们脸上表情就知道有多激动了。
父母与子女,兄弟与姐妹。
一切尽在不言中,这是血浓于水的亲情。
费劲千辛万苦,我们忍受了漫漫旅途中的煎熬与等待,不就是为了那个熟悉又陌生的味道吗?
这个味道有一个特别神圣的字:
家
常说回家的感觉真好,不仅好在团团圆圆的喜庆,还有温馨的年夜饭,暖心暖胃。
年夜饭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味道。
感觉这两位BBC的主持人特别接地气,深入到北京一户寻常百姓家,一边吃一边录,心情显得特激动。
你瞧瞧这一对活宝,妥妥的吃货属性,婊姐就喜欢这种可爱的大胡子。
正如他们所言:
围坐在桌前的快乐,让艰苦的旅途变得有价值。
也只有深入其中的切身体验,才能说出这么地道的体味。
享受过丰盛的年夜饭,这两位吃货也没闲着,接着马不停蹄,走到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也去体验一番中国特有的小吃美食。
吃起热乎乎的火锅来,也是一脸专注,手中的筷子几乎就没停过。
而街上琳琅满目的小吃几乎让他们看傻了眼。一看就很有食欲的冰糖葫芦,蒸烤扇贝,那是应有尽有。
而王府井小吃街上的黑暗料理更是令他们瞠目结舌。
什么油炸昆虫,油炸蝎子,想必他们光是听听就得手脚发麻。
万万没想到,他们的味蕾居然被一根不起眼的辣条征服。
辣条被BBC形容为中国25岁以下年轻人最受欢迎的小吃。
别看它好吃不贵,经济实惠,每年市场份额却高达500亿。
就连小小的鸡爪,也不漏掉,吃货的节奏一旦开启,必将是合不拢嘴,一脸陶醉。
那表情分明在说:“咱以前吃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中国地大物博,食材五花八门,大都来自五湖四海,每逢过年,晚宴上还有一样东西不可或缺,那就是白酒。
家中的大老爷们最喜欢这醇厚的味道,或是小酌一杯, 或是一口畅饮,觥筹交错之间,散发着挥之不去的男儿热血。
当然,习惯了红酒的英伦大叔,还是有些水土不服。
其实BBC做的纪录片就喜欢由浅入深的套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他们一直秉承的良好作风。
说到白酒,他们不只是浅斟酌饮这么简单。
还来到泸州老窖,近距离观摩了传统的酿酒过程,深入了解了中国白酒的酿造工艺。
吃饱,喝足,下面就是开开心心的娱乐时光。
春晚,这个拥有三十多年的现代习俗,已经成了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春节联欢晚会。
BBC称其为「全球覆盖范围最广的电视节目」
那就是春晚,这可是世界上收看人数最多的电视节目,中国的家家户户还有些别处的人们都在看。
除了春晚,全国各地,从东北的哈尔滨,到东南的香港,都有着各自独具特色的欢庆活动。
早早吃完年夜饭的年轻人,更乐意走出家门,约上三五好友,结伴同行,一起度过来之不易的美好时光。
在哈尔滨的冰雪节,巨大的冰雕城堡拔地而起,白天宛若雪国童话,晚上更是五彩缤纷,美轮美奂。
每当这时,很有游客都会慕名而来,置身于夜幕中的绚烂,流连忘返。
接着镜头一转,我们就从零下几十度的东北,来到相对温暖的香港。
香港虽然是发达的国际大都市。
然而在春节前后,还是有很多市民去庙里烧香拜佛,用求签的方式预测今年的运势,传统习俗的力量依然深入人心。
庙会的大门刚刚打开,无数狂热群众就潮水般涌入,保安拦都拦不住,年年如此,盛况依旧。
不明的真相的BBC主持人,也来凑一凑热闹,体验一番求签拜佛的神秘。
夜幕降临,丰富的游街队伍浩浩荡荡,漫步在繁华的闹街,无数市民驻足欣赏。
各种奇思妙想,各种奇装异服,在光彩夺目的霓虹灯光下,极尽喜庆。
当然,最后也少不了维多利亚港上空的烟火表演。
既可以近处仰望目眩神迷,也可以远远望去难忘今宵。
在BBC的镜头下:
我们的春节有着春运的漫漫长途,回家简直成了一次天涯远征,让所有旅客精疲力尽。
但只要回到家中,与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年夜饭看春晚放烟花。
当孩子们的脸庞塞满稚嫩的红晕,当父母的脸上闪过沧桑的微笑。
我们这所谓春运之苦在这一刻也烟消云散。
1991年朔爷在《动物凶猛》中写道:
我羡慕那些来自乡村的人,在他们的记忆里总有一个回味无穷的故乡。
尽管这故乡其实可能是个贫困凋敝毫无诗意的僻壤。
但只要他们乐意,便可以尽情地遐想自己丢失殆尽的某些东西,仍可靠地寄存在那个一无所知的故乡,从而自我原宥和自我慰藉。
其实故乡就是中国人灵魂的寄存处。
归乡,团聚,欢庆,这一年一度的人生逆旅,注定是中国数亿百姓最有人情味的万里长征。
最后,不管你现在身在何方,故乡或者他乡。
婊姐都要祝福你:
新年快乐!
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或搜索ID:biaojieyingping 可快速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