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学生谈话,学生更愿意说出自己想法。
谈话1:经过两个多月的养蚕,我们亲身经历的蚕的一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用了那些研究的方法呢?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说到用了放大镜观察,还填写了记录表,还和同学们讨论交流过.......
谈话2:蚕的一生都经历了那些过程呢?孩子们能够答到从卵到蚕宝宝到蚕蛹到蚕蛾,蚕蛾又产卵。
虽是两个简单的谈话,但能把学生们的养蚕的过程记忆唤醒,脑海中呈现出蚕各个时期的画面,可以更好的对蚕的一生进行总结。谈话的形式好像更利于思维的发散,课堂氛围更好。
2.在师生讨论下出现问题:五龄蚕是蜕皮后再结茧还是结茧后再蜕皮?通过引领学生回忆在剪开蚕茧时看到蚕蛹旁边有一块黑黑的是什么?学生们答到是蚕蜕的皮。所以说五龄蚕是结茧后再蜕皮的。
这里我要好好反思自己在前面的内容上没有讲解到位,学生会有这样的问题。虽然科学课少但是学生该掌握的知识不能少,在讲解容易忘记或者容易理解错误的知识点时要着重强调。
3.教材35页给蚕的不同时期排序,第三幅图中不仅呈现了蚕卵,也呈现茧和蚕蛾所以孩子们认为是蚕产卵后,实际是蚕的破茧而出。我是这样给孩子们解释的:刚刚破茧而出的蚕翅还没有完全展开,如果已经产卵则它的翅是完全展开的,因此这幅图是蚕蛾的破茧。
前边阅读新课标的学业质量部分时,我拿着课标不知道如何开始,还是稍微理清楚了思路,学业质量是与思维有联系的,所以就从思维目标出发,虽总结的思维导图对学业质量的思维分类有偏差,但是方向算是正确的。今天听了四位位老师的分享,感觉对课标的阅读又有了新的了解了,期待自己后期对课标的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