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中央音乐学院的周海宏老师提的一个口号:音乐何须“懂”。
我们很多时候被这样的观点误导:在音乐当中包含着各种各样的内容,如果你听不出来,说不出来,就说明你不懂音乐、缺少音乐细胞、没有音乐修养。所以,当一个人说“我不懂音乐”时,第一层意思就是指不知道音乐表现的是什么。
但其实我们都是听得懂音乐的、能分辨一首曲子是悲伤的、还是欢快的、高音还是低音等等。
欣赏艺术绘画也是一样的,我们能够分辨不同颜色、不同线条代表的含义。我们能够感知出一幅画的情感色彩。欣赏首先需要放下批判,用最纯真的心去看、相信自己的感观。
《艺术与视知觉》作者鲁道夫-阿恩海姆,哈佛大学艺术心理学教授。
作者通过结合心理学的实验和研究对视觉效能进行系统分析,来了解艺术绘画的欣赏与创作的原理。
人每次的观看都是一次“视觉判断”而这个判断活动不是由理智分析做出来的,而是观看的同时发生的,也就是我们天生有判断的视觉系统。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对于美丑的标准还是比较统一的,美还是有一个标准的,相信没有人觉得芙蓉姐姐美吧。至于喜欢范冰冰还是喜欢刘诗诗那就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了。而后天的文化、学识等也会起到一定的影响,这里暂且不表。
平衡:这是书中一个很重要的观点,一幅好的艺术绘画里的构图是一个平衡的构图。
所谓平衡不是指对称,而是指视觉结构清晰,各个组成要素达之间力的关系是一种稳定确定的状态。这是一个动态视觉过程,并不是死的,就像我们说生活的平衡,不是指一层不变,而是在不断协调的过程。
重力和方向是确定平衡的两个因素。视觉里的重力受大小、位置、方向、形状、亮度、甚至还有个人的认知等等的影响。
每个视觉式样都是一个力场,和物理世界里的力一样,视觉力也是有大小和方向的,有重心和支撑点的。
比如一个椭圆,像是由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拉出来的一样:
比如一个正方形中,我们能够感知到它的中心点,纵横的对称轴和两条对角线。
当圆处于在方形正中心位置是最稳定的。其次是在对角线上。就像人,是一个直立向上的主力,还有双手向下的力,形成的稳定与平衡。当然在一个主题绘画作品里,不止是这么一个单一的事物,里面的内容丰富,各种元素之间的力相互作用所达到的平衡,才能清晰传达这幅作品要表达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想要真正了解一件艺术作品,还需要了解作者、时代背景、创作背景等等。但是欣赏,还是要先放开自己,去感受。
最后举个具体绘画例子:塞尚《坐在椅子上的塞尚夫人》
塞尚的画具有鲜明的特色。他强调绘画的纯粹性,重视绘画的形式构成。通过绘画,他要在自然表象之下发掘某种简单的形式,同时将眼见的散乱视象构成秩序化的图象。
画中这个安静的塞尚夫人,看上去充满着力量,其力量的作用方向就是她所注视的方向,她一方面是平稳的和安静的,但同时又像悬浮在空中一样轻盈。在构图里她占据整个竖版好像是要升起来,却又停留在那里不动。这种安详与活力、稳定与轻巧自由之间的奇妙结合,使得这个作品的主题得到了理想的表现。
画采用竖直版式,高/宽=5/4.使得整个画面向着垂直方向伸展的,大大加强了人物的身影、椅子和头部的竖直性特征。椅子比画框窄一些,而人物又比椅子瘦长一些,从背景开始,经过椅子,最后达到前景中的人物。与此同时,人物的肩和臂又环绕着整幅画的中心形成了一个蛋圆形,这个蛋圆形恰好就是一个稳定的核心。又与同形的头部所到达的稳定相加,与三个长方形造成的运动性相抵消。
从构图来看,人物的顶部和椅子底部的中心都处于整幅画的中心垂直线上,这就为椅子找到了一个支撑点。围绕着这个支撑点,椅子就向左方倾斜。由于人物头部同时位于中心垂直线上和位于背景上半部的长方形中心点上,就得到了双倍的稳定。这样一来,她的头部就成了整个身体向右前方的倾斜活动所赖以进行的基础。整个构图的两个中心——头和手,就被置于互相对立的地位上。头——精神居留的场所,稳固而安静;手——劳动的器官,以一种潜在的活动姿势微微前伸着。然而这种巧妙的对立却使整个情势变得复杂起来。虽然她的头部使静止的,但她那双警惕的眼睛,还有那由四分之一的侧面所造成的“力”的不对称,却暗示出运动。反过来,虽然她的手是前移的,但是在那种交叉的姿势中,却包含着稳定和对称。
这幅画是由许多互相对立的要素构成的,而对立并不等于冲突或矛盾,画中的头部、身体、手和椅子,这些形状元素起到特定的构图作用。它们相互作用、在静止和运动间建立一种特殊的关系,而画的内容和主题就是从这些关系中理解。
创作其实就是一种组织各个元素关系的过程。就像一堆砖头经过设计成了建筑。写作是将一堆字组织后变成一篇文章。音乐是将音符组织成一首曲子等等。我们需要的是了解这些元素不同位置,状态和不同元素关系组合时所传达的不同含义的规律。
{�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