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不讲理的也是有的,但大多都是经历过一些大大小小的,坏的好的的事儿的。那些老年人没读过书不识字儿的也是有的,但还是有那么一些是读过书有那么多文化的。无论是没读过书的,还是读过书的,他们经常念叨在嘴上的都是他们早已逝去的年少的时光,兴许他们是用如是这样怀念过往的事迹来告诫年轻人要更加珍惜青春。那些老年人没读或者读过书的也是有来自不同地区的,简单地划分,无非就是农村的,城市的,而他们所怀念的也不过是他们年少时的那个时代所经历过的事情。
今天,我与一位曾在这所学校上过学的高我好几十届的学长交谈时,不是隐隐约约,而是横冲直撞,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对母校的眷恋,让我觉得这是一种美好,一种想让我紧紧抓住不放的美好。我与他是通过打乒乓球结识的,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健硕的人。不过,我们并没有谈天说地,也没有谈古论今,而我只是始终带着微笑,静静的,听着他讲述他年少时读书的时光。我询问他的故乡,他说他是来自农村的,来自边疆的,来自政府机关的,又是来自绵阳的,达州的,南充的,万州的,以及成都的……是的,我没有听错,你们也没有看错,他是来自不同地方的,到处都可以是他的家,到处也都成为了他的家。
而他呢?他说他下河抓过鱼,摸过虾,上过山,下过乡,爬过树,走过泥泞路;也饿过肚子,吃过草,吃过树叶子,吃过土……说的我一愣一愣的。
他还讲了很多很多关于他与这个母校的故事:这个学校以前的名字叫什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他又是什么时候入校的,因为恢复高考制度自己又是如何以一个低分糊里糊涂的考到这所学校的,想来也有50多年了。看,这座教学楼以前是用来阅高考卷子的,是流水线工作的。这块操场跑道以前是用碳渣铺成的,本来是泥灰的,怕刮风时尘埃多就铺了碳渣,现在都是橡胶跑道了,你看条件多好呀。还有这个篮球场,以前是菜地,是红墙围起来的。还有这个足球场,以前是猪圈,厕所……我能记得到的本来也不多,记得的又也许会有误差,只是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我仿佛能清晰地感受到我随时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表情,最重要的大概是惊愕与艳羡罢。惊愕的是他们那一代有过这么困苦的生活,艳羡的是他们那一代有着我们这一代没有经历过的真实与美好。(当然,美好这个词汇的分界点是需要自己去划分的,不同意我的看法的读者请自动忽略。)
我的思绪早已跟着他的话语走得越来越远,脑海里满满的都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似真实,又虚幻的画面。
而我发现,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浮躁的。(自认为自己不是浮躁的那一类的年轻人请不要将自己归于这一类。)然而,与老年人交谈还是甚好的,毕竟那一代的他们有着我们所没有的阅历与胸襟,他们也有着我们早已忘却了的追求与执着。
若是是空巢老人,避免不了让现在的年轻人失望,因为他们渴求孩子们的陪伴,不如人意的却是,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抱怨工作忙或者说是学习忙,根本没有时间去陪他们。于是同时,现在的年轻人也避免不了让那些空巢老人失望,然而道理却是雷同的。倘若不是些空巢老人,或者本可以将那些空巢老人包括在内,他们是很容易满足的,一个小小的愿望的实现都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兴许是因为他们是从那个过过苦日子的时代里走过来的吧?而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却表现得大为不如。
ps:考虑到有的读者会嫌我码的字太多——啰嗦,有的读者会嫌我的文笔不好——胡诌,又有的读者会我的话不中听,为避免引起公愤,故而我考虑周全,删了一大段不中肯的文字,以谋求读者眼睛清净。
我不是诗人,我也不是哲人,更不是成功人士,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可笑了,可笑的我却在这里谈人生,这件事也是多么的可笑呵。